青少年依恋、自尊与自感学业和社交能力的关系研究
引言
随着个体社会关系的发展,子女与家庭系统之外同伴的交往也越来越密切。有研究者(Greenberg& Siegel & Leich,1983)认为父母和同伴之间的关系是紧张的,代表了“童年的两个世界”[3]。但现在更多的研究证实,父母和同伴之间与其说是竞争关系,不如说这两个“世界”是相互关联的和互补的。并且 Wilkinson(2004)的研究表明,青少年的亲子依恋质量对同伴依恋质量有直接、积极的影响,高质量的亲子依恋能够促进低质量的同伴依恋的发展[4]。Gorrese 和 Ruggieri(2012)的研究表明,男生和女生在对父亲和母亲的依恋方面并没有显著差异,但是女生对同伴的依恋要显著高于男生[5]。在本研究中着重考察亲子、同伴依恋对男、女生自感学业能力和自感社交能力的不同影响,并在家庭中的亲子关系以及家庭外的人际交往(如同伴交往)方面,为青少年的自感学业能力和自感社交能力的发展提供一些相关的理论指导。自尊是自我系统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个体的自尊状况不仅直接影响人格的形成与发展,而且对于保持个体的心理健康,提高社会适应性也有着重要影响。宋海荣(2004)以及国外的大量研究证明,亲子依恋和同伴依恋的质量都是自尊的重要预测指标[6]。有研究证实,相较于对父母的依恋,青少年的自尊和自我概念与其对同伴的依恋之间具有更强的相关性。这些研究表明亲子依恋、同伴依恋对青少年的自尊可能有着不同的作用机制和影响方式,本研究拟探讨自尊在青少年亲子、同伴依恋与其自感学业能力、自感社交能力关系中的作用。
.......
1 文献综述及问题提出
1.1 依恋研究综述
大量比较了青少年父母关系和同伴关系亲密性的研究发现,十三四岁的青少年认为他们和同伴关系的亲密性高于和父母关系的亲密性。因此有研究者预测,来自亲密同伴的情感支持将取代来自父母的情感支持。然而,也有研究者发现,来自亲密朋友的支持和来自亲子依恋的支持是不一样的。当父母和朋友相比时,不论男生还是女生,对父母的情感质量远远高于对朋友的情感质量。青少年在面临重要决策时,更多的是从父母而不是朋友那里寻求建议和指导;面临压力时的首先想到的人物是母亲。而且有研究发现,从父母还是朋友那里获得情感支持会受到情境的影响:在一般的社会交往情境中,青少年更愿意和朋友在一起;但当处于不安、挫败等情境中时,他们更倾向于和成人在一起。Savin等人(1990)认为,同伴更多地成为个体日常生活中的亲密对象,而父母更多地成为个体进行长期计划,解决较大问题时的亲密对象[13]。因此,尽管同伴经常作为个体的支持来源,但是当处于压力或焦虑中时,个体仍然转向父母寻求帮助。
1.2 自尊研究综述
研究者对于自尊的结构也有许多研究,从自尊的单维结构一直到四因素结构、六因素结构,还有研究者提出了自尊的八因素结构。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又有研究者发现了自尊不仅有外显自尊还包括内隐自尊。二十一世纪,研究者经过进一步的研究,,提出了自尊的“倒金字塔”结构。本研究认为,自尊在个体早期就已开始形成,涉及到早期的两种感受:归属感(价值感)和把握感(能力感)。国外的研究者历经近一个多世纪对自尊理论进行分析与整合,形成了自尊的两因素理论。Branden(1969)明确指出了自尊是由能力感和价值感两个因素组成的,之后的研究者们从实证研究的角度验证了自尊的两因素成分。Mruk(1995)将能力感和价值感整合起来进行了系统的理论研究和临床实践,提出了自尊的两因素理论模型,揭示了自尊的内涵,即能力感和价值感。张向葵和刘双(2008)的研究指出,个体运用自身的各种能量应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压力时,会对自我的能力产生感知,这种知觉就是能力感[17]。能力感能够让个体顺利地实现某个目标或完成某个任务获得成功,成功又进一步增强了个体的能力感。反之,面对挑战和压力,运用自身的各种能量仍然失败,就会体验到无力感,从而导致能力感的获得受挫。能力感是价值感的基础,有能力感的人才会认为自己是有价值的,能够获得社会和他人的认可和尊重的,从而形成价值感。张向葵等人(2015)认为,能力感和价值感共同构成了自尊的内涵[18]。3 研究结果 ........ 15
3.1 青少年依恋、自尊与自感学业和社交能力的整体状况................... 153.2 青少年依恋、自尊与自感学业和社交能力的人口统计学差异 ............. 15
3.3 青少年依恋、自尊与自感学业和社交能力的相关分析................... 19
3.4 青少年依恋、自尊与自感学业和社交能力的中介效应分析............... 20
4 讨论 .... 23
4.1 青少年依恋与自感学业和社交能力的整体状况分析..................... 23
4.2 青少年依恋与自感学业和社交能力的人口统计学差异分析............... 23
4.3 青少年依恋、自尊与自感学业和社交能力的关系分析................... 24
4.4 自尊在依恋与自感学业和社交能力之间的中介作用分析................. 26
5 结论 ......... 27
5 结论
(1)在青少年的三种具体依恋关系中,只有同伴依恋存在性别差异,女生的同伴依恋得分显著高于男生;父母依恋存在年级差异,大体呈现先降后升的趋势,在高一落到最低值;(2)青少年的学业和社交能力存在年级差异,呈现出先降后升的趋势,在初三落到最低值,学业能力存在生源地差异,城镇青少年学业能力显著高于农村青少年;(3)青少年的亲子依恋、同伴依恋、自尊以及学业和社交能力两两显著相关;(4)自尊在依恋与青少年学业能力之间存在完全中介效应;自尊在依恋与青少年社交能力之间存在部分中介效应。
......
6 不足与展望
6.1 研究存在的不足
在研究方法方面,本研究只采用了调查问卷法,研究方法较为单一,对研究情况的调查不够全面,对结果的解释尚不丰满。多种研究方法相结合,可以使研究结论更加丰富,更具可信性。在被试选取方面,由于条件限制,采取的是方便取样的方法,选取的被试样本较小,因此被试样本的跨地域性与代表性方面还有许多不妥的地方,有待于作进一步的研究,进行完善,今后可以在更大的范围中选取更具有代表性的样本进行研究。研究设计上,由于人力、物力、时间等实际问题的限制,只进行了横断研究,而纵向研究能够全面准确的反映依恋、自尊与自感学业和社交能力之间的关系。6.2 展望
本研究对依恋、自尊与自感学业和社交能力之间的关系进行了静态的研究,而对于依恋、自尊对自感学业能力和自感社交能力的影响机制,以及影响青少年自感学业能力和自感社交能力的其它因素及机制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目前对自尊的研究已经深入到内隐自尊,相对于外显自尊,对内隐自尊进行测量所得的结果更加稳定可靠,以后的研究可以探讨内隐自尊与青少年自感学业能力和自感社交能力的关系。........
参考文献(略)
本文编号:12852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shuzhibaogao/1285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