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百科 > 教师论文 >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多维度职业素质评价研究

发布时间:2016-10-08 07:08

第一章 绪论


学生的职业素质评价既是教育评价的基础,同时也是重要内容与核心组成,然而当前蓬勃发展的高职教育中,学生的职业素质评价却面临新挑战:要如何构建能指引学生可持续发展、体现职业特性、符合企业用人单位需求的科学合理的职业素质评价标准体系,是职业教育改革重要创新与实践。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一、研究背景
由此表明,旅游业作为国家重视的产业将迎来高度发展。酒店服务业作为旅游业的重要支柱之一,在我国将迎来巨大的发展机遇。然而,现有服务业的水平不能有效支撑产业的转型升级,中国旅游产业规模扩大及对旅游就业的强力拉动使旅游酒店人才需求不断走高,专家预计 2018年每 8.3 个岗位就会有 1 个工作岗位在旅游产业(包括酒店业),酒店服务业面临每年 200 万的巨大的人才缺口。中国经济良好的发展势头和酒店行业高素质人才需求存在大量缺口形成反差,主要体现在酒店管理人员总体现职业素质偏低。职业素质,已成为现今用人企业首要关注问题。笔者通过多年与酒店企业校企合作及实地调研发现,企业近年选拔人才时,首先关心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的爱岗敬业、职业道德,同时关注高职毕业生的合作精神与创新意识。酒店企业特别是进驻中国的国际品牌酒店,相比专业知识、专业业务能力,企业更重视毕业生的职业素质。

与时同时,近年来,我国政府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空前发展,近十年更是取得了世界性的贡献。教育部 2006 年 16 号文件提出:“高等职业教育要加强素质教育,强化职业道德,明确培养目标”,“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也提出:“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接受高质量教育的需求。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由此可看出,学生职业素质已成为职业教育关注的重点问题。2011 年 10 月,教育部发布《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 进一步提出“推进高等职业教育质量评估工作,建立和完善学校、行业、企业、研究机构和其它社会组织共同参与的质量评价机制,将毕业生就业率、就业质量、企业满意度、创业成效等作为衡量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这显示着国家对高等职业教育质量评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笔者在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龙源网数据库和维普中文科技数据库等重要数据库中,首先以“职业素质”为关键词进行检索,检索到篇相关论文 4591 篇,进一步增加检索关键词“评价”的限定词,相关文献减少至 1149 篇,再进一步增加关键概念的内涵,加入“酒店管理”缩小检索的范围,结果只有 74 篇相关论文,显示关于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职业素质评价的研究成果相当少。通过以上相关研究论文资料检索分析可以发现,现有的研究成果主要是以理论层面分析为主,围绕评价的影响因素、评价模型建构、评价的方法选择等方面进行研究,而职业素质评价指标体系建构的应用与操作层面的研究却很少,可以发现国内外关于职业教育的学生素质评价研究相对薄弱,针对酒店管理专业领域的职业素质评价研究就更鲜见。以下对国内外有关学业评价、教育评价、素质评价等逐层综述,以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学习,以求给笔者的研究以启示。
一、国外研究综述
国外对如何评价学生的素质在理论与实践方面进行了长期实证性研究和探索,对我们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启发意义。
(一)关于学生教育评价研究
教育评价的核心是“学生评价”。国外主要是针对学生学习结果评估的研究,有着悠久的研究历史。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在这三个阶段中教育评价的价值取向、评价方法都有着不同特点。

1933~1940 年,美国学者泰勒(W.R.Tyler)教授为首的美国进步主义教育联盟评价委员会,进行了著名的“八年研究”。 泰勒在其撰写的研究报告《史密斯-泰勒报告》被誉为“划时代的教育评价宣言”[1]。泰勒认为 “评价是决定学生的行为实际发生的变化达到何种程度的过程”,他在反思传统“纸笔测验式”评价不足的基础上,于 1934 年撰写《成绩测验的编制》及 1949 年撰写《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基本原理》,逐步形成了“行为目标评价模式”理论。该理论以目标为中心,“量化”是其重要特征,认为把所要评价的内容分成具体可见的、可操作的学生行为目标,并要对学习和教育结果进行客观的测量、统计。泰勒的理论开创了现代教育评价学,为往后的教育评价理论实践探究打下基础。

......


第二章 相关概念届定及多维度职业素质评价的理论基础


通过前文对国内外开展职业素质评价研究综述与分析的基础上,以下来探讨职业素质、职业素质评价的内涵及基本原理,以求更科学地建构评价体系。


第一节 相关概念届定
一、素质
素质是一个相当宽泛的概念,不同的学科对素质的解释不同。心理学认为,素质是有机体与生俱来的生理解剖特点,是人的能力发展的自然前提和基础;人才学认为,素质是指个人的才智、能力和内在涵养与道德力量;教育学认为,素质是个体在先天的基础上通过后天的环境影响与教育训练而形成的顺利从事某种活动的基本品质或基础条件,通常包括先天素质和后天素质。先天素质是通过父母遗传而得到的素质,后天素质则是通过环境影响和教育来获得的,如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
结合有关学科和理论对素质的定义,笔者认为素质是一个人在先天禀赋的基础上,通过一定环境浸染和自身实践,自主形成的集身心、知识、能力和非认知因素于一体的稳定的、内在的并长期作用的主体性品质结构。它通常是人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思想素质、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等的系统集成,是一个人所有品质结构因素相互作用的整体表现。素质的内涵应该覆盖知识、能力和非认知因素全部范畴。那种把素质独立于专业之外,认为素质属于文化道德素养范畴,把它与个体所掌握的知识、习得的能力同等看待,把它与知识和能力视为平行关系而相提并论的提法是不科学的。
二、职业素质

关于职业素质的概念,不同的学者也有不同的理解。通过对以往研究关于职业素质的相关定义的分析,本文将职业素质的定义归纳为:不同的职业个体在一定的心理和生理基础前提条件下,通过多种方式,包括自我学习和一定的后天教育[2],以及实践和领悟等,最终具备从事社会职业所应具有的多方面要素的总和,包括心理和品德、价值观、知识、身体、能力以及态度等多个方面。

......


第二节 研究理论基础
一、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许多西方思想家也对人的全面发展有着各自的观点。夸美纽斯在其名著《大教学论》(1632 年)一书中,提出了泛智教育的理想,,希望所有的人都受到完善的教育,使之得到多方面的发展,成为和谐发展的人。由马克思的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启示,职业教育及职业素质的培养应该关注学生的多元全面发展及可持续发展。
二、教育评价学
陈玉琨在分析此公式理论的基础上认为,教育的价值由教育活动满足主体需要的程度来决定。不同的主体由于其需要不同,对教育活动就有可能产生不同的判断,价值判断是在事实描述的基础上,根据评价者的需要和愿望对客观事物作出评判,受评价者价值观念的制约,因此有主体性特点,即评价的结论反映了评价者的主体需要和愿望。同时,教育评价的主体可分为“个人评价”和“社会评价”,这里的个体是广义概念,指某一个人或具有共同利益的一组人;而社会评价更是指反映群体和阶级意识的评价。 基于以上观点,本文章所研究的职业素质评价要站在企业与行业需要以及其评判标准上,才能对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职业素质培养和评价建构出一个正确的方向。

再者,陈玉琨还认为,教育评价与教育测量有着紧密的联系。教育测量是基础,教育评价是深化,教育测量就是对有关的教育属性分配数值,而教育评价是在它的基础上,进一步作出好与坏、优与劣,对与错的判断。综此所述,给予我们的启示是在本文章研究上要先基于系列科学的数据测量,验证得出结论;再者是在职业素质评价的方法采用上,要实现量化与质性的评价结合,二者都不可或缺。

......


第三章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职业素质及评价的现状与反思.................... 19
第一节 高职酒店管理学生职业素质现状分析...................................19
一、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职业素质现状调查结果比较分析......20
第四章 高职酒店管理学生多维度职业素质结构模型与评价体系构建........35
第一节 职业素质的构成要素分析...................................................35
第二节 基于企业需求的高职酒店管理学生多维度职业素质模型与评价体系构建............36

结语.........................................................................47


第四章 高职酒店管理学生多维度职业素质结构模型与评价体系构建


第一节 职业素质的构成要素分析

不同研究者对“素质”或“素养”有不同的定义与和释义,均给研究与建构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的职业素质结构模型以启发,提供了重要的分析参考。影响较大是冰山模型理论(图 4-1),由国著名心理学家戴维.麦克利兰(David.McClelland)教授创建。素质体系从构成要素识别的难易程度分为显性的和隐性的两部分。其中,“冰山以上部分”是外在表现,容易测量的素质,而“冰山以下部分”包括社会角色、自我形象、特质和动机,是人内在的难以测量的部分。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多维度职业素质评价研究

显性的素质要素即技能知识是从业者所应具备的最基础的从业素质、基本技能。其而隐性的素质则对人员的行为与表现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英国心理学家斯皮尔曼(C.Spearman)运用因素分析法,提出个体能力素质结构的二因素理论。他认为,能力素养包括一般因素和特殊因素对个体活动而言,一般因素是能力素养结构的基础,而特殊因素是与具体职业相对应的职业能力。综观多位学者各种素质模型对个体素质及职业能力内涵理解,借鉴国内外研究者的理论,笔者综合了本文第二章中对素质对定义,将职业素质确定为由职业品德素质、基础性职业素质、通用性职业素质、专业性职业素质和发展性职业素质五方面的要素构成。

......


结语


本文以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教育评价理论、多元智能理论等为理据,分析了企业的职业素质要求和现今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素质现状,以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为出发点,通过运用 T 检验、层次分析法、德尔菲法等统计分析方法构建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职业素质评价指标体系,旨在促进学生综合职业素质的全面提升,促进学生从业、创业能力的可持续发展,实现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与企业用人单位需求的无缝对接,期望探索解决当前企业用人与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错位矛盾的有效策略。
一、从“评价学生”到“为学生评价”的评价价值取向
在当下价值观念多元的社会,不同评价主体间的价值观念、利益追求的分歧是很难避免的,因而在高职教育中对学生的职业素质评价标准体系的建构实践也就会出现不同的价值取向。
由此,在职业素质评价标准问题上要做到科学客观,选择各利益相关主体的“一致价值”就是重要前提。笔者采用了协商性选择,在制定学生评价标准过程中,除教育管理者的利益,同时考虑到真正的价值主体学生以及企业用人单位的利益诉求。高职院校学生群体和企业用人单位应该具有价值选择权利的优先性,且不能退让,在反思了职业素质评价体系应有的对高职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激励、导向功能的缺位与失效下,正是基于学生利益立场和企业用人单位需求的视角,特别是笔者基于大量的“学生素质现状问卷调查”、“企业用人单位对酒店管理专业高职毕业生职业素质需求调查与访谈”等,选择企业用人单位代表、教师代表等,共同参与多轮专家咨询,反复征求不同利益主体方代表的意见并修改评价指标与权重,正是为了符合“真正体现职业教育本质功能——育人功能”的协调性价值选择的根本要求,让价值选择协商趋于一致,真正体现“为学生评价”,而非以往只从教育管理者出发的“评价学生”。
二、多维度评价体现多元融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多元的价值文化时代,特别是当前信息化、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新的生产和经济方式的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等形势对劳动力提出了新要求,促使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及评价标准的转型。从能力本位评价到素质本位评价,从对学生评价到为学生评价,从智力优先评价到多元智能评价,总的概括,学生评价走向价值多元融合,这是职业教育的实践智慧。因此,有必要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职业素质评价标准和体系,真正实现学生职业素质评价的内容多维化、指标综合化、主体多元化和方法的多样化,以促进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促进高职生的个性充分地全面地发展,提高学生职业素质评价的效能,能够正确地进行价值引导,使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充分个性发展又与行业的需要相一致,以帮助学生建构完美的职业人生,这是本文所追求的意愿。

......

参考文献(略)




本文编号:13333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shuzhibaogao/13333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48f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