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百科 > 教师论文 >

日本中小学教师资格制度变迁研究

发布时间:2016-10-19 14:28

绪    论 

一、问题的提出 
教师教育制度是关于教师教育的制度总和,从不同角度区分可表述为不同话语。从教师教育过程角度去看,可分为教师培养制度、教师资格和任用制度、教师研修制度等。其中,教师培养制度是关于教师培养的制度总和,是对教师培养机构、教师培养专业、教师培养模式、教师培养课程、教师培养评价等方面的一系列规则。教师资格和任用制度是个体从准教师到正式教师整个过程的一系列规则,一般包括教师资格制度、教师职务制度和教师聘任制度等。教师研修制度是关于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系列规则和要求。教师资格制度一般规定了教师资格的类别、适用范围、有效期限,以及关于学科、学历、身体等方面的相关要求。其对教师培养制度具有很强的导向作用,而教师培养制度的不断完善,培养水平的不断提高,又会促进教师资格要求的不断提升。从教师任用制度角度看,教师资格是教师任用的前提和基础。从教师研修制度看,教师资格制度往往会作为教师研修的必然要求,即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化,教师要想符合时代对其素质和能力的要求必须不断研修。从制度主义视角看,教师教育制度包括正式的教师教育制度和非正式的教师教育制度。正式的教师教育制度一般包括宪法、法律和规定等关于教师的规则要求,如教师法、教师资格制度、教师教育标准等。非正式的教师教育制度一般包括教师教育的价值、意识形态和习惯等。无论从哪个角度看,教师资格制度都是教师教育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资格制度与教师教育相关制度关系密切,对保障教师教育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20 世纪 60 年代以来,世界各国都在积极进行教师教育改革,教师资格制度作为教师教育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保障教师质量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备受重视。1966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国际劳工组织提出《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对教师专业化作出了明确说明,提出应把教学工作看作一种职业:需要教师通过严格的和持续的学习获得和保持专业知识和专门技能,教育进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广大教师的资格和能力。①1983 年,美国公布了《国家处在危险之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的调查报告,该报告宣称美国教育的平庸状况正在使国家处于危险之中,其重要原因就是美国教师的质量低下,新聘用的数学、科学和英语教师中,有一半不合格,中学物理教师中合格教师不到三分之一。
....

二、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是论文论证的重要组成部分,系统全面准确的综述对保证论文的价值性和前沿性具有重要作用。正如美国学者乔伊斯....P.高尔等所说,“教育研究者要想获得有效的新的研究思路,就必须对过去的研究结果和研究方法进行反思。否则,他们就有可能去检验已经被证明的是无效的假设,或采用新的研究方法‘发现’人们已经知道的东西,或跟他们的前人一样继续犯同样的方法上的错误。”①本综述就范围而言,主要是对中日两国学者关于明治维新以来日本教师资格制度的研究文献进行梳理、归纳和分析,文献主要来源于日本学者著作、日本国立情报学研究所及相关日文网站的论文和资料、东北师大图书馆的相关书籍②及中国期刊网的相关论文等。在大量搜集的相关研究文献的前提下,筛选了高质量、代表性强的文献进行分析、整理和综述。教师资格制度特征是教师资格制度内容、实施过程的集中体现,中日学者高度重视对日本教师资格制度特征的研究。在战前,从教师资格制度的基本形态以及教师资格的种类、效力、授予权者、取得方式等基本构造角度出发,教师资格制度体现出如下特征:第一,教师资格的基本形态经过不断发展,确定为教师资格证主义。在明治三十三年的《教师资格令》之前,虽然在《学制》、《教育令》、《改正教育令》、《诸学校通则》以及《小学校令》中有对教师资格的敕令要求,但与《教师资格令》的不同之处在于,以往是内化在其他敕令中,现在是完全性的、专门性的存在于《教师资格令》中。第二,无资格教师制度的存在。由于当时儿童数量和入学率大幅增加,充足的有资格教师供给不太可能。因此,根据《小学简易科教师资格规则以及小学教学生资格规则的府县规定》,实施了无教师资格的小学教学生制度。第三,从教师资格的种类、效力、授予权者角度看,教师资格的种类体现级别关系,并具有统一为一种的倾向;教师资格的有效期限由有限期向无限期,适用范围由府县向全国;授予权者由文部大臣和府县知事向府县知事统一。第四,从教师资格的取得方式上看,教师资格的获取方式呈现教师培养方式和教师检定方式并用。
......

第一章   教师资格制度有效性问题分析框架的建立

一、作为制度有效性研究理论基础的新制度主义政治学
在介绍新制度主义政治学之前,我们要先明晰什么是政治学。关于什么是政治学,或者说政治学的内涵抑或研究对象什么,在我国政治学界和西方政治学界都有不同的表述。有的观点是政治学的研究对象是国家,“研究有阶级社会以来,以国家为中心的各种政治现象和政治关系及其发展规律。它研究国家的理论、国家的制度、国家的活动以及影响国家活动的各种政治力量和政治斗争,研究历史上各个阶级夺取、建立、巩固、运用、参与和控制政权的经验,研究国家兴亡盛衰的规律,研究治理国家的理论、政策和策略”①。有的学者对此进行评述,认为只是将国家作为政治学研究对象虽然抓住了政治学的核心问题,但还不够完善和全面,在国家存在时期可以,但对国家产生前和国家消亡后的政治存在就不适用。还有一种观点认为“政治学的研究对象是政治现象或政治关系。认为政治学是研究社会中各种政治关系的科学,是研究关于社会政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或者是研究社会各种政治势力关系发展规律的科学”②。还有的学者,将政治学的研究对象作了抽象区分,即一元论,对象是国家;多元论,对象是阶级和阶级斗争、中外政治思想史、中外政治制度及制度史等;非特指对象论,对象是无所不包的政治体系或政治系统。③不管学界如何界定政治学,界定政治的涵义,制度都是政治学研究的核心内容。“制度是政治学中最古老的话题之一。且不提古典哲学家和思想家对制度的关注,从政治学在十九世纪末正式成为独立学科时算起,制度就是西方政治学界的主要研究对象”④。从制度角度去看政治学的发展,大致分为两大阶段:第一阶段历史较长,从制度研究开始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最远可追溯到亚里士多德、柏拉图、孟德斯鸠、卢梭等关于制度建构的研究,他们的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国家、政体等方面,也可以说是关于建立什么样政治制度的研究。如亚里士多德在其《政治学》中用了两卷篇幅讨论政体变革的原因以及建立平民和寡头政体的方法。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提出的分权与制衡理论,后来成为资产阶级国家构建民主制度和政权体制的组织原则。在其另一部著作《罗马盛衰原因论》中提出古罗马的兴起和衰亡是由它的政治制度的优劣和居民风俗的善恶决定的。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提出的主权在民思想成为现代民主制度的基石。在这很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内,政治学的研究多是整体结构主义和静态法条主义的制度研究,主要采取历史主义研究方法。
.....

二、新制度主义政治学视域下的制度有效性理论 

当今中国社会的发展正处在一个重要的历史变革时期,如果将改革开放视为中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第一次转型的话,那么现在正处在“以制度为中心”的第二次转型。受苏联经验和管理模式的影响,我国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之路并不平坦,国家公共权力对社会的全面控制程度依然较高,市场主体还并未得到真正解放。因此,政治体制改革和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方向依然是简政放权,政府角色正在从微观的控制者向宏观的管理者转变,政府政策更多地体现在制定制度标准体系。但是,这种改革的效果却受人诟病,以致我们能够经常感受到这样一种现象,那就是政府制定出很多政策、制度、法律等没有实现其预期效果,如康菲公司渤海溢油事件①,等等。究其原因有很多,有的是制度设计没有考虑到环境要素的千差万别,有的是制度不被制度相关者所认可,有的是制度在执行过程中发生了偏差,致使出现很多制度无效现象。除此之外,还有一个深刻原因是我国制度研究没有跟上制度实践的发展,不能有效地指导制度实践。关于制度有效性的研究在经济学、法学、社会学等不同学科领域已经有了深入研究,如独立董事制度和审计制度的有效性问题、人大代表议案制度的有效性问题、法的有效性问题、社会保障制度的有效性问题等等。在政治学领域,制度有效性问题也有着深刻的历史传统,并且随着政治学的发展尤其是新制度主义政治学的确立,制度有效性问题的理论模式已经得到初步建立。 

日本中小学教师资格制度变迁研究

....

第三章   教育民主化背景下的教师资格制度(1946—1970 年) .......... 59 
一、教师资格制度的过渡、重建与发展 ........ 59 
(一)战前教师资格制度的过渡 .... 60 
(二)战后教师资格制度的重建与发展 .......... 61 
二、战后至六十年代末教师资格制度的理解和执行 ......... 64 
三、战后至六十年代末教师资格制度有效性的成因分析 ........ 72 
(一)理想教师像与既得权益者的矛盾 .......... 72 
(二)“在大学培养教师”的理念与现实 .......... 73 
(三)“资格证书授予的开放制”理想与现状 ....... 74 
第四章   教育国际化、信息化、终身化背景下的教师资格制度(1971—2006 年) ..... 76 
一、七十年代至二十一世纪初期教师资格制度的发展与改革 ....... 76
二、七十年代至二十一世纪初期教师资格制度的理解和执行 ....... 81
三、七十年代至二十一世纪初期教师资格制度有效性的成因分析 ...... 89 
第五章   2007 年以后的教师资格制度 ......... 95 
一、教师资格更新制度的形成与确立 ..... 95 
二、教师资格更新制度的理解和执行 ..... 97 
三、教师资格更新制有效性的成因分析 ...... 105

第五章   2007 年以后的教师资格制度  

一、教师资格更新制度的形成与确立
上世纪末日本文部科学省调查显示,日本学校的班级崩溃、校内暴力、逃学等教育病理现象严重。进入新世纪,这种现象依然没有好转。日本家长和社会越来越不信任教育,越来越不信任教师。不仅如此,政府和政治家对教师也产生了怀疑和不信任,对教学校和教师提出各种要求。新世纪关于教师资格更新制的记载最早出现在“教育改革国民会议①报告”中。报告中提出雇用非常勤教师、社会人员等多种人员充实到教师队伍,教师入口即录用方式多样化,重视录用后的工作情况评价,研究资格更新制的可能性。这项议案最初出现在国民会议第三次会议资料《教育改革国民会议的审议事项(座长案)》中,此后作为国民会议第四次会议的审议事项。更新制被具体讨论是在国民会议第二分科会的第一次会上,委员今井佐知子指出,现在存在不合格的教师,由于没有对这类教师采取有效措施,使社会对学校非常不信任。另外,在进行新的教育改革时,如果老师还是旧态老师的话那就不会取得成效,这是社会和家长的共同认识。可以看出,她将教师“合格性”作为导入更新制的理由。在第二分科会上再次讨论更新制已是 2000年 7 月 17 日分科会的最后一次会议了。会议就更新制应该如何应对在大学教师培养课程以外录用为教师的情况进行了积极议论,但最后结论只是提出更新制值得研究,并指出资格持有者全体更新难以办到,而且怀疑这项制度的有效性,认为未必更新了就是好老师。在 2000 年 8 月 28 日国民会议第五次全委会上,第二分科会主任金子郁容提议能否讨论一下更新制。9 月 22 日,由 10 人组成国民会议起草委员会形成了“教育改革国民会议中间报告”。可能由于会议讨论的是国民会议的方向性问题,没有公开报告形成的具体过程,关于更新制进行怎样的议论也没有公开。委员会的方向可能在中途阶段就已被文部大臣和町村决定,这个文部大臣是中曾根弘文,那个町村就是中曾根弘文的后任町村信孝。此后,文部科学省于 2001 年 1 月 25 日明示了“21 世纪教育新生计划”时间表,在文部科学省工作会议上讨论了国民会议报告内容,此时刚刚就任文科相不久的町村出席了本次会议。会议将“教师资格制度可能性研究”和“教师雇佣形态和采用方法的多样化”分开讨论,,将更新制独立出来。讨论中提到,“从作为确保教师合格性或者其专业性提升的角度,明确实施更新制的效果和问题,有必要研究导入更新制的可能性。”这里值得注意的是,导入更新制是基于“教师的合格性或者专业性”。“合格性”仅仅在国民会议上作为导入更新制的理由之一,没有深入研究讨论。
.........

结     语  

自《学制》起,日本教师资格制度发展至今已有一百四十余年的历史。教师资格制度的发展,对于促进教师教育改革、保障和提高教师队伍质量起到了重要作用。对日本教师资格制度变迁进行研究,实质上就是对日本教师资格制度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进行研究,旨在发现日本教师资格制度发展的一般规律,为中国教师资格制度改革提供借鉴。从教师资格制度的发展过程看,在不同历史时期,教师资格制度体现了不同的特征。不同的利益相关者由于自身的属性不同,对于教师资格制度的预期也不同。在特定的历史背景条件下,利益相关者对制度的认知和遵守决定了制度的实际效果。战前日本教师资格制度是在明治中后期建立起来的,由于受教育集权化体制的影响,其评判依据并不是以教师专业成长为基础的职业能力,而是看对官僚型教职的适应。首先,从战前中小学教师资格制度发展过程角度看,教师资格制度的变迁体现了政治权力在教师资格制度领域内的变化。这一时期,教师资格制度实施的主要目的是保证有资格教师的供给,其是作为保障教师队伍质量的最基本要求而提出的。从教师资格制度与相关制度的关系角度看,教师资格制度与教师培养制度关系密切,师范教育体系的发展为补充有资格教师起到了重要作用,不仅实现了有资格教师规模的不断扩大,还实现了教育程度的逐步提升。因此,战前中小学教师资格的基本形态确立为教师资格证主义,其理由是培养教师和授予资格属于两个不同事项,其现实状况是教师培养制度与教师资格制度的逐步分离。
.........
参考文献(略)




本文编号:14584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shuzhibaogao/14584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885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