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1岁儿童击打高远球动作发展特征研究
1 文献综述
1.1 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对动作发展的研究先于国内,他们对动作发展的研究已有了几十年历程。根据对动作发展的研究过程可以分为三个时期,分别为信息加工时期、动态系统时期、发展的动作神经科学时期。 前导时期,以描述性观察动作行为为主,注重结果。Arnold Gesell 撰写的《婴儿和人类的成长》一书的出版,标志着动作发展研究的开始。动作发展研究开始进入成熟论时期,这一时期开始注重动作发展的顺序和速度。发展心理学家的先驱者 Cesell和 Myrtle Mc Graw,主要讲述的在生物工程的领域儿童的动作发展。主要的研究方法是对多名婴幼儿的研究观察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描述,用实验得出婴幼儿时期的儿童动作发展的顺序性:如在 H.M.Halverson 的文章中,对婴儿的长期追踪观察最后找出婴儿基础动作技能掌握的形式。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末,动作发展研究全新时期是 Anna Espenchade《男孩和女孩动作协调能力的发展》的出版,使人类和上一时期研究存在很大的不同。研究对象从对婴幼儿的研究转变到对青少年和学龄儿童的研究,基于对动作发展的理解关注儿童的动作发展,提高动作技能教学的效果。主要以横断研究方法为主,纵向研究为辅。动作发展得到普遍认可的阶段实在过程导向时期,更多的研究者意识到动作发展变化规律的重要性,开始认识到动作发展是随着年龄的变化而产生变化的。如 Gallahue,D.L.和 Donnelly,F.C.在《Developmentaiphysical education for all children》中提到:沙漏模式揭示人类动作发展的现象是动作发展历程中一个重要的内容,这几个必经阶段为:反射动作期、初始动作期、基本动作期、特殊动作期和老化期。 基本动作技能作为个体以后形成高水平运动技能的基础,儿童早期基本动作的发展特征引起了相关专业人员的重视,Clark(1994)将基本大肌肉群运动能力看作是“潜存于以后运动技能的主要协调方式”。
.........
1.2 国内研究现状
动作发展作为一个学术研究的领域,研究的是人一生中随着时间的推移,动作行为的一些变化、过程以及影响因素的研究。所以说动作发展是有目的有规律变化的。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在国内的一些研究中,才看到了动作发展的缩影。在学生身体素质研究中体现动作发展的研究影子的是 1985 年至今教育部已经公布的 5 次《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研究表明:7~19 岁中小学生身体素质和动作发展存在“快增期---缓增期---稳增期---快增期---停滞期---下降期---缓增期”的发展规律,并把“快增期”中有增长更为明显的年龄阶段,,称为“敏感期”。1985 年湖南省对 7~19岁的中小学生进行了身体素质的测试,有 50 米跑、立定跳远、引体向上(男)、斜身引体(女)、立位体前屈、50 米×8 往返跑等,同时渗透了对动作发展进行了研究,这一研究揭示出学生身体素质和动作发展的一般规律。这些针对我国中小学的学生身心发展变化的规律和相对的动作发展规律的研究与分析,对有效选择教学内容和方法,提供了科学的依据。近几年,国内掀起了研究动作发展的热潮。研究较多的是在心理学和发展学领域关于动作与心理发展的关系的研究,同时体育学科中关于体育课程设计与儿童动作发展的研究也不少[5]。教学内容的选择一般会和儿童的动作发展研究同时进行的。我国的动作发展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儿童动作发展特征”、 “儿童大肌肉群发展测试与评估”“动作发展理论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协调能力测试”。 从 2001 年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以来,课程标准中间经历了 2011 年版的修订,但是,在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内容制定上,不管是 2001 版本的“内容标准”,还是 2011 年版的“课程内容”,始终没有在每一水平段该教什么的问题上给出具体的答案。这就形成了在某个水平阶段到底该教什么和教学目标该表述不明确的问题。教学中出现这些问题,根本原因在于我国的学习体育研究还没有建立起对学生动作发展规律的科学认识[1]。
....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本论文通过对363 名 3-11岁儿童从击打高远球的准备阶段、引臂阶段、击打阶段和击球后阶段的下肢、躯干、上肢的动作发展特征进行研究,及对动作表现特征进行分析,为确定适合各水平阶段的挥击类运动技能教学内容提供依据。
........
2.2 研究方法
为了本论文的需要,去河北省图书馆查阅相关资料,但关于动作发展的文章特别少,然后又从中国知网查阅了大量关于“动作发展”相关的文章 80 余篇;输入关键词“儿童动作发展”“动作发展与体育教学”“动作发展特征”“鞭打动作”“击打空中球”“羽毛球鞭打动作”等进行检索,共检索出 350 多篇相关文章。并阅读相关的教育部、学位办等相关文件十余篇,为撰写本论文提供理论依据。根据本论文的需要,随机在石家庄外国语教育集团幼儿园和小学抽取3-11 岁儿童做为受试者,3 岁选取 17 人,男生 13 人,女生 4 人;4 岁选取 34 人,男生、女生各 17 人;5 岁选取 39 人,男生 26 人,女生 13 人;6 岁选取 44 人,男生 29人,女生 15 人;7 岁选取 49 人,男生 27 人,女生 22 人;8 岁选取 44 人,男生 20人,女生 24 人;9 岁选取 45 人,男生 26 人,女生 19 人;10 岁选取 45 人,男生 29人,女生 16 人;11 岁选取 36 人,男生 25 人,女生 21 人。研究对象年龄按照实际年龄计算,即用录像日期减去每个学生的出生日期得到他们的实际年龄,出生月份距录像日期小于 6 个月按周岁统计,大于 6 个月则按周岁半计算,受试者的人数及性别分布见表 1。 录像方法:本研究采用 HDR-SR12E 索尼摄像机 2 台,为了确保录像能够清晰完整的看清儿童的动作特征,由专业人员用录像机对测验的整个过程进行拍摄。固定放置于儿童静止时正面偏左、右侧各 45 度角线上,对个体整个动作形成过程进行拍摄,要求:第一,录像画面要占镜头的 95%;第二,学生手持器械站立于规定的位置上,连续用力把发球机发到头顶上的球击打到最远处;第三,为了保证分析数据的准确性,录像之前教师不对学生的动作表现做任何提示和要求。第四,为了能很好的分析学生击打高远球的动作特征,统一使用“短柄”羽毛球拍。击打高远球动作序列特征由五名有经验的一线教师团队经过反复讨论和商议进行确定,这其中有四名教师是硕士研究生,并且具有相关统计的经验;在统计之前针对动作分析的相关知识需要,对五名统计教师进行统计方法和相关术语的统一培训,以确保数据分析的准确性,将误差减少至最小。
.........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 15
3.1 下肢在击打高远球不同阶段的动作发展特征 ..... 15
3.1.1 准备阶段下肢动作特征分析 ........ 15
3.1.2 引臂阶段下肢动作特征分析 ........ 16
3.1.3 击球阶段下肢动作特征分析 ........ 17
3.1.4 击球后阶段下肢动作特征分析 .... 18
3.2 躯干在击打高远球不同阶段的动作发展特征 ..... 20
3.3 上肢在击打高远球不同阶段的动作发展特征 ..... 23
3.3.1 准备阶段上肢动作特征分析 ........ 24
3.3.2 引臂阶段上肢动作特征分析 ........ 25
3.3.3 击打阶段上肢动作特征分析 ........ 26
3.3.4 击球后阶段上肢动作特征分析 .... 27
3.3.5 异侧臂在不同阶段的动作发展特征 ........ 29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儿童基本动作技能发展阶段特点是由身体的各个部位决定的,而部分序列法是辨认和了解儿童基本动作发展特征的序列和阶段的重要方法之一。部分序列法不仅能提供身体各肢体动作随时间的发展变化的详细情况,而且还可以把不同肢体动作进行结合,来描述了身体各个部位之间的关系,以及全身动作的发展特征。本研究通过文献法、录像分析法、图片分析法和重测信度法,确定出儿童击打高远球动作时头、上肢、下肢和躯干分别在准备、引臂、击球瞬间和击球后四个阶段的动作行为模式,共计 74 个。
3.1 下肢在击打高远球不同阶段的动作发展特征
通过表 3 的数理统计分析中的频数分析得出均值图 1。从图 1 中得出:第一,A3a(A:准备阶段;A3:准备阶段的下肢动作;A3a:准备阶段的下肢动作之两脚并拢动作;详见后面附表)的均值从 3 岁的 70.6%降到 5 岁的 12.8%后,在 6 岁阶段回升到47.7%,然后开始随着年龄的变化逐渐降低,P<0.01,表现为与年龄发展有非常显著性的差异;第二,A3b 和 A3c 与 A3a 的发展趋势相反,均值从 3 岁的 17.6%和 11.8%上升到 5 岁 38.5%和 46.2%后,开始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降低,其中 A3c 在 8 和 9 岁阶段均值稍有增加,A3b 的 P>0.05,表现为与年龄增长没有显著性差异,A3c 的 P<0.05,表现为与年龄增长有显著性差异。 通过 4 的数理统计分析中的频数分析得出均值图 2。从图 2 中得出:第一,B4a、B4b 的均值在 3 岁时分别是 58.8%和 41.2%,发展到 5 岁时也没有大的变化,到 6 岁开始 B4a 和 B4b 的均值才开始发生比较大的变化,其中 B4a 和 B4b 的 P 值都小于 0.01,表现为与年龄增长有非常显著性的差异。
..........
结论
1、下肢动作发展特征:第一阶段(3-4 岁),准备、引臂、击球和击球后两脚都没有动作;第二阶段(4-5 岁)出现无意识动作,准备阶段或两脚前后、左右站立,或面对来球向前迈一小步,击球阶段双脚跳起击球,击球后有跟随动作;第三阶段(6-11 岁)个体会有意识的形成动作,如准备阶段或前后或左右站立,面对来球向前迈一小步,击打阶段双脚跳起击球,击球后有跟随动作。
2、躯干动作发展特征:第一阶段(3-4 岁),个体准备和引臂阶段躯干正对来球方向,击球阶段躯干或前倾或转肩,击球后转体;第二阶段(5-11 岁),从准备到击球三个阶段的躯干一直面对来球方向,击球后躯干形成转体动作。
3、上肢动作发展特征:上肢动作在 3-11 岁之间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 3-5 岁,屈臂持拍 在体前,球来时,屈臂体侧上举直臂击球,击球后手臂向正前方做出随后动作,整个过程异侧臂没有动作;第二阶段(6-7 岁),屈臂持拍在体前,球来时,屈臂上举球拍于头前击球,击球后手臂向正前方做出随后动作。异侧臂有动作;第三阶段(8-11岁)屈臂持拍在体前,球来时,肩关节外展屈臂上举球拍,于脑后击球,击球后手臂向异侧方向做出随后动作。
.........
参考文献(略)
本文编号:14588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shuzhibaogao/1458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