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百科 > 教师论文 >

中学历史课程有效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发布时间:2016-10-19 14:34

第一章   绪   论 

一、问题的提出 
新课程改革改变了广大师生传统的知识观、教学观以及学习方式,师生们在适应课程改革的变化中不断突破创新。在过去传统的教学中,教育工作者往往在教学方式上过于强调学生被动的接受,注重提前设计好教学程式,注重对教学过程的绝对控制,常常出现学生所学内容与学生现实生活所见所感不能有机统一,而这些状况正逐渐被打破。当下的教学中,师生们则更多的体现了合作性,学生的学习方式也更多地体现出自主性,更多的懂得和学会研究学习,,多媒体教学技术也更多地融入到了教师的教学手段中。历史新教材出现多种不同版本,在扩大师生们教材选择范围和空间的同时,也面临着经常出现的“选择困惑症”和“选择恐惧症”。但是,因为传统教学思维模式形成已久,其影响根深蒂固,使新课程改革在实施过程中遇到一系列问题。很多名义上的所谓新型教学方法在课堂具体的教学环节中本质上仍是传统的老办法。更有过犹不及者,盲目追求教学的新、奇、特,为了改革而改革,片面强调课堂的生动活跃,全过程追求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全盘否定传统教学方法,舍本逐末地忽略教学的实际内容,反而造成了教学效率的低下,扭曲的新课改的有效推进。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一情况出现的?那就是新课改虽然已经启动,但对于教师的相关培训工作没有同步开展,教师也没能从根本上革新其原有的传统教学理念。传统教学中要改进什么?保留什么?新与旧的教学方法如何有机统一?什么样的方法才是有效教学方法?对于这一系列的问题,很多身处一线的教师并不十分清楚。有的教师所接受的关于新课改的培训也仅限于简单的文字介绍。尽管 2007 年新课程改革后的第一场高考体现了课程改革的新的风向标,但人们普遍关心的依然是高考分数以及如何让学生拿到高分。在这高考成绩决定学校名望的年代,中学领导们不敢拿学校的荣誉来作赌注,家长们不敢拿自己孩子的前途作试验,以致于学校不愿真的作新课改的试点,很多新型课堂教学都是表演秀,表演过后依然是传统教学的方式方法,至于教学中的主体--学生的感受如何?是否提高了学生素养?这些都不在学校的首要考虑之内。教学还是在原有的模式下固步自封,无法适应现代教育改革的潮流。 
.........

二、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关于什么是有效教学的问题,至今在学术界还没有统一的结论。并且这一概念随着时代发展不断演变。上世纪三十至六十年代,研究的焦点集中在教师是否有较高的素质。上世纪七十至八十年代,研究的焦点集中在教学是否有鲜明的特点。上世纪九十年代之后,西方的有效教学向综合化方向发展,将教师的反思能力视为检验有效教学的重要标准,并力争多角度、多方面来考察有效教学。[1]通过对国内相关研究结论的整合分析,笔者对有效教学的概念界定总结归纳为如下几种: 第一种,直接引用经济学概念来届定有效教学的内容。那就是有效教学具体就是指高效的、有益的、效果良好的教学。[2]。 第二种,有效教学要从“有效”和“教学”两个方面进行探讨。崔允漷教授曾经指出,要想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益,必须强化有效教学的过程性评价和加强对目标的管理。其中最关键的就是要密切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取得的进步。有效教学中的“有效”应该是指教师经过一个时间段的教学后,学生收获得了明确的进步与长足的发展。而有效教学中的“教学”则指教师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3]。姚利民先生指出,教师有效地进行课堂教学,进而引发、维系和增进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达到了良好的教学预期效果,这才是有效并有效益的教学[4]。 第三种,把有效教学以“学习中心论”作为理论依据来探讨。陈厚德先生认为,有效教学的最终目标是提高成绩,促进发展。有效教学的出发点是激起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设良好的教学条件和环境对学生来说更有利于形成有效的学习成果。
......

第二章   中学历史课程低效教学的表现及成因 

一、当前中学历史课程低效教学的表现 
当前我国教育事业处在蓬勃发展的时期,国家对教育事业的投入达到空前的规模。受教育人群,尤其是享受基础教育的人群的覆盖范围空前扩大。但是,多年来,教育工作提效率的现象仍然存在,正如 1999 年颁布的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的“我国基础教育总体水平还不高”,这一现象存在的原因应是多方面的,其中至少包含教学低效率的问题。那么,这种低效率的问题应是由诸多因素引起的。显然,这一低效率的状态是存在于各个学科的教学过程中的,中学历史教学也不例外,同样存在着这种现象。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学生学习效果不好,是受到教师、家长和学生长期关注,并受之困扰的问题,其具体表现为:第一、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没有能力景国本人充分思考后,针对所学、应学的知识提出相应疑问,或是很难提出具有一定价值的疑问。这说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具备问题意识,这是学生思考不到位所导致的。第二、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相关知识点不能够准确记忆,并且容易将相近相似的知识点弄混淆。比如,将“文化大革命”的结束时间同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时间都记成 1976 年;班中英《南京条约》内容中“赔款 2000 万银元”记成“赔款 2000 万辆白银”,把“割香港岛”记成“割香港”;把不平等条约中的“开放通商口岸”与“开放商埠”混淆;认为孔子、孟子、荀子等儒教代表人物的没有区别,对于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的政策记忆不准等等。第三、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概括能力,对材料的整理分析能力较弱。比如,教学过程中学生对相关课程学习后,教师要求其概括所学课程的核心内容时,个别学生无法进行总结,知识对课程原文整段复述,并不能从原文中概括出其核心内容。再如,2015 年全国高考卷 I(历史)第 46 题中的一段材料:“此次中国共产党发表之宣言,即为民族意识胜过一切之例证。宣言中所举诸项,如放弃暴动政策与赤化运动,取消苏区与红军,皆为集中力量,救亡御侮之必要条件,……对于国内任何党派,只要诚意救国,愿在国民革命抗敌御侮之旗帜下共同奋斗者,政府自无不诚接纳,咸使集中于本党领导之下,而一致努力。
........

二、中学历史课堂低效教学的成因分析 
当前社会上的一些负面情绪如“学习无用论”、“干得好不如嫁得好”、“拼爹”、“傍富”等,以及一些社会上出现的不公平的社会现象对使一些孩子产生了一系列不良印象。少数学生抱有不劳而获的心态,甚至放弃个人努力,而期盼有捷径可走。从而树立了错误的人生观、价值观。反映到学习上就表现为学习缺乏毅力,不踏实,不刻苦,整日梦想一夜成功,天赐良机,飞黄腾达,沉湎于幻想,根本不考虑如何通过自身努力获得知识,提高成绩,最终导致学习效率地下。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各级教育部门也在积极地推进素质教育进程,但由于高考对于绝大多数学生来说,仍然是成长成才的唯一途径,学校、教师、家长、学生仍然被困囿于应试教育的体制下。因此,当前的教学模式就不会轻易改变,死记硬背的市场就必然存在。部分学校永远只关注的升学率,以此作为评价好坏的唯一标准,片面追求升学率之风。在这样的氛围下,学校只会片面追求升学率,并不会在意实现这一目标的实施过程和方法,将学生完全治愈繁重学习任务的高压之下,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得不到激发。 
........

第三章  实现中学历史课程有效教学的原则及特点 ...... 10 
一、实现中学历史课程有效教学所应遵循的原则 .......... 10 
(一)学习意义重建原则 ........ 10 
(二)个性发展与整体发展结合原则 ......... 10 
(三)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机结合原则 ..... 10 
二、中学历史课程实现有效教学所应具备的特点 ....11 
(一)正确地树立教学目标 .....11 
(二)科学地组织教学 ......11 
(三)熟练灵活地运用教学技巧 ....11 
第四章  实现中学历史课程有效教学的方法 .... 12 
一、提升历史教师专业素质,实现有效教学 .... 12 
二、课前充分准备,实现有效教学 ...... 14 
(一)吃透课程标准并深入领会 .......... 14 
(二)巧妙设计教学目标--三维目标 .......... 15 
(三)有效整合课程资源 ........ 16 
三、课上精心授课,实现有效教学 ...... 18 
四、课后正确进行成就的评价,实现有效教学 ....... 22 

第四章   实现中学历史课程有效教学的方法

一、提升历史教师专业素质,实现有效教学 

当前的中学生都是有主见的学生,这就要求教师不仅需要研究历史教学理论,更需要研究学生的心理动态。教师应充分掌握马列主义、唯物史观、辩证法以及史学研究领域的前沿思想,在教学准备过程及日常授课、学习过程中要充分有效掌握理解历史发展规律,充分熟悉如何评价历史人物以及如何对历史事件进行分析讲解。充分了解并掌握学生的内在心理状态,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重要保证。教师应当对如学生心理发展有充分的应对准备,如学生所处的年龄段决定学生的心理发展有其独有的特征,其呈现出连续性与阶段性并存,在其心理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很大的波动性,且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学生由于其性别、智力和理解方式等等方面存在差异,同样会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困难,也会呈现出不同的表现,这就要求教师认真学习相关教育心理学的理论知识,掌握一定有针对性的措施,做到因材施教,用不同的方式方法,干预和排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心理危机及问题,充分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而达到提升教学的有效性。 

中学历史课程有效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

结   论 

基于有效教学复合素质教育要求,能够较好地克服“填鸭式”教学所带来的弊病,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分析和调查的能力,因此,有效教学的可实施性是存在的。通过开展有效教学研究,可以将有效教学与历史学科相结合,进一步探索提高教学质量的科学策略。实施学业评价应由教师、家长、学生及社会各界等多方参与,以帮助学生全面认识自己。打破单纯的笔试形式,将检验形式多元化,通过多种形式的考试,全方面的检验学生学习成果。 采用贯穿于学生学习全过程的评价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在学期或学年初实施诊断性评价,了解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课堂提问、随堂测验考试等方式实施过程评价,掌握学生学习的效果,及时调整教学进度和难度;在学期或学年末实施终结性评价,了解学生达到教学目标的情况。
.........
参考文献(略)  




本文编号:14590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shuzhibaogao/14590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d70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