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第一章 绪 论
一、选题依据及意义
现代社会快速发展离不开人们之间的合作与沟通,一个团队、一个集体能否取得成功,能走多远取决于彼此之间的合作程度与团队精神,因此,合作意识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合作学习体现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相互帮助、相互监督和共同进步的过程,合作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精髓,学生通过合作学习不仅能够提高学习效率,还可以加强团队意识与合作意识的培养,这种学习方式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都有很大的积极作用。在每个小组中,小组成员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分配不同的任务,分组的依据来源于教学目的,与它相对的是个体学习。合作学习是动态的,可以帮助集体更好的完成学习任务,并且保证教学质量。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要求教学过程应该适应新时期的需求,不能过分强调死记硬背等机械性的学习模式,教师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除了扮演着知识传授者的身份之外,还应该有效的引导学生正确的学习,避免他们走弯路。在小组讨论的环节,历史教师可以走下讲台,到处巡查,对讨论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纠正和帮助。另外,教师要帮助学生加强动手操作能力、探究能力和沟通能力的锻炼,不仅要融入团队讨论中,在小组讨论中还应该保留个人的想法与观点,坚持个人立场,而不是一味的听从别人的观点。这样才能使小组学习保证质量的同时体现出个性化。 历史课程改革的总体思路是:全面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帮助学生加强对基础知识的学习,达到课程教学目标,并且在重视学生不同个性的基础上,进一步挖掘他们的学习潜力,为将来进入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另外,应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提供更多的空间给他们,在课堂或者课间加强彼此之间的学习交流,互相交换良好的学习方法与学习心得,帮助他们建立历史知识学习体系,运用历史知识用历史的眼光来分析问题,使历史知识根深蒂固。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合作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法和学习手段并不是现代社会才出现的,早在《诗经》中就有“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就是说学习要相互交流、相互讨论。而在《学记》中也强调学习时合作的重要性,提到“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也”。由此看出合作学习在我国古代已经开始萌芽。 在西方,公元 1 世纪,古罗马教育家昆体良在《昆体良教育》中指出“教是为了不教”的深刻见解,他认为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引导班上的学生运用他们的智慧自己去发现问题。17 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指出:“学生不仅可以从教师的教学中得到知识,还可以从本人对其它学生的教学中获得知识”。由此可见合作学习理论在西方国家也由来已久。在 20 世界 50 年代的美国关于合作学习涌现出许多的理论。如斯金纳的程序教学理论、布鲁姆的掌握学习和策略、罗杰斯的非指导的教学理论等等。这些理论为合作学习的实践奠定了一定的基础。直到 20 世纪70 年代,合作学习的研究才开始进入课堂。美国的约翰逊兄弟在明尼苏达大学建立了“合作学习中心”,用系统的研究项目验证所倡导的理论,将行之有效的理论转化为具体的策略并应用到课堂教学中。这被视为合作学习理论系统化形成的标志之一。20世纪80年代后期前苏联教育家阿莫纳什维利提出了“合作教育学理论”,它倡导“教育过程中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主张取消分数而发展学生的认知积极性”。由于这一理论倡导教育的个性化极大地影响了 20 世纪 80 年代后期的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发展,引起了西方各国的关注,从而推动了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并总结出了许多合作学习的方法。如小组活动比赛法、共同学习法、小组调查法、小组分层记忆法等。
..........
第二章 小组合作学习相关理论基础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概念及特征
小组合作学习是采用分组学习的方式,把学生按照一定的分组原则组合起来,通过相互之间的交流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小组合作学习法应用于初中历史教学,不仅可以提高个人学习能力,而且也能加强其他方面的锻炼,如合作意识、人际交往能力、实践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相对于学生独立学习而言,合作学习根据学生的个人条件,在小组合作中有明确的分工,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学生之间互相帮助互相协作共同提高。合作学习既是一个不断扩展和完善自我认知的过程,又是一个交往过程与审美过程。当代中学生想在未来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必须努力提升个人素养,学会与人沟通、学会团队合作、学会认真聆听、学会相互尊重,这些进步素质不仅是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是小组合作学习中需要具备的素质,因此,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美好的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所谓的异质小组在于强调小组成员的差异性,这是求同存异的一个过程,小组合作学习不仅要求学生为了团队共同的目标共同努力,也允许学生具有多变的个性与不同的学习潜质,如性别、学习积极性、学习能力、学习成绩等,通过不同性质个体的研究可以排除相同因素造成的干扰,获得数据更加全面,更能说明问题本质。
.....
二、小组合作学习法的理论依据
目前,小组合作学习广泛应用于各大高校的课堂教学,而且取得了较好的成效,被广大教育者、学校所推崇。它在具体学科教学中的应用主要有以下几个理论依据: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它强调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学生的学习不应该是教师的任务体现,而是学生个人的分内事。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应该积极主动地去探索知识,而不是被动的获取知识,传统的教师口授课堂严重阻碍了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发展,他们在课堂上只是被动的接收知识,学习积极性无法最大限度地被开发出来。另外,在建构知识体系的过程中,学习者应该注重与其他人之间的合作学习,通过知识的传递总结自己学习中的不足,及时改进学习方法。小组中的每个学习者都可能对个人学习产生帮助,相互促进。 维果茨基把最近发展区理论定义为:“实际发展水平与潜在的发展水平之间差距。前者由儿童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组成,后者是在成人或者能力较强的同伴合作时,儿童解决问题的能力”。他认为,儿童的学习潜力是强大的,他们经常会模仿成年人的行为,如果有更好的引导,他们的学习能力会进一步得到提升。当孩子们在合作中进行学习的时候,会表现得更好,由于强大的学习能力与好奇心,他们知道如何去学习他人的优点来弥补自己的缺点,这个过程无疑会加深他们对问题的理解,提高学习效率。 “群体动力”理论强调群体活动的重要性,其创始人之一考夫卡认为群体的力量来源于个体之间的相互影响,它非常依赖个体对群体的贡献,另外,群体是动态发展的,在这个发展过程中任何一个成员的状态变化都能影响这个群体,个体之间的共同努力可以帮助群体达到预期目的。 “认知发展理论”是小组合作学习的一个强有力的支持力量,它强调学习的目的性与任务性,在学习中带着目的与任务去探索可以缩短耗费的时间,提高学习效率。所有的学习活动都是围绕着学习目的与学习任务展开的,学生在学习知识之前必须透彻的理解这一点,然后通过教师的正确引导,针对某些具体问题展开讨论。维果茨基是这一理论的重要支持者,他认为社会的进步、道德的发展离不开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在相互学习的过程中,会引发对问题的思考与探究,从而发现全新的结论与观念,因此,他认为讨论、争辩是表达个人观点的一个途径,也为他人提供了学习的契机,这非常有利于对知识的掌握以及对问题的理解。
.....
第三章 调查实例研究........ 18
一、调查情况 .......... 18
(一)研究情况 .......... 18
(二)研究过程 .......... 19
(三)对两个实验班级学生和对照班学生的调查问卷情况 ........ 21
二、得出结论 .......... 22
三、存在问题 .......... 23
四、针对出现问题的解决办法 .......... 25
第四章 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29
一、明确分工,合理分组,优化组合 ..... 29
二、制定目标,精确问题,明确任务 ..... 30
三、营造氛围,培养意识 .... 31
四、多种形式,合作交流 .... 32
五、善于调控,适时指导 .... 34
六、建立机制,科学评价,归纳总结 ..... 36
第四章 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通过上一章节的实例调研,作者总结出小组合作学习在历史课堂教学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看似并不严重,但很可能阻碍小组合作合作学习在我国历史课堂中的应用与发展,因此,需要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改进策略,找到合理的解决方法,有利于小组合作学习在我国教育事业的推广。
一、明确分工,合理分组,优化组合
笔者在开始把小组合作学习与历史教学相结合的教学之初,属于摸索前进的阶段。当时分组先是同桌间或前后桌四人为一组,按照本校的班额,每次课上大致被分为 9-10 组,在进行问题讨论的时候,个别组的同学出现滥竽充数的现象,并且在回答问题的时候由于时间的关系存在不能整体都照顾到的现状。经过一段时间的反思与调整认识到,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合理的分组是至关重要的。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与观察,得到以下结论: 教师布置了小组合作任务之后,应该先进行分组,在分组的时候应该注意以下两点:第一,分组要科学合理,合理的分组是小组讨论的保证。教师应该综合考虑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把他们进行有效的组合,在每个小组可以发挥个体最大的潜能与作用,帮助小组共同完成任务;第二,分工明确,这是小组有条不紊的进行讨论的前提。每个小组必须有明确的分工,指定小组内成员的职责,如组长、记录员、纪律委员等,只有明确了各自的角色,才能各司其职,按照既定目标完成小组人物,提高小组学习的效率。 不同的学生有自己的个性,,他们有的善于语言表达,有的善于逻辑分析,因此,在同一个小组中会出现很多个性不同的学生。作为教师,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在此基础上优化小组成员配置,综合考虑不同学生的特质,将会产生良好反应的同学分在一组不仅可以让他们互相学习,也有利保证于小组整体实力,确保小组学习的效率。避免将综合能力强的学生扎堆在一个小组,而综合差的学生放在一个小组,这样强弱分明,当强的小组在充分的讨论解决问题的时候,不同的学生有自己的个性,他们有的善于语言表达,有的善于逻辑分析,因此,在同一个小组中会出现很多个性不同的学生。
...........
结 语
本文研究了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通过设置两个班级的教学情况进行对比,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小组合作学习响应了新课改的要求,符合社会需求,这种教学方法确立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作用也不可忽视,虽然改变了传统教学中他们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但是教师正确的引导可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小组合作法应用于初中历史教学,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也可以让他们在团队合作中共同进步,培养多方面的能力,如交际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是非常高效的一种教学模式与学习方法。小组学习法与初中历史课程教学目标相一致,在尊重个性发展的同时挖掘学生的潜能,发挥个人特长,为将来进入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可以发挥他们学习主动性的优势,深入发掘他们探究知识的潜力。教师需要改变传统口授教学模式,巧妙的设计情景,引发同学们思考,大胆发言,让每一个同学都能参与到小组讨论中来。另外,教师要及时对小组讨论情况作出评价,总结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现实中的初中历史课,其地位永远也不能与语数外这些主要学科等同,一些学生和家长对历史课极为轻视。这就向教师提出了挑战,这就等于在有效的时间内,应该快速提高成绩,这就要求教师在有限的时间内,快速提高教学效率,直观地说就是提高课堂效率,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目前,大部分学校已经将多媒体设备引入到实际课堂教学中,把科学技术的产物带到课堂教学可以活跃教学气氛,提高学习兴趣,改善学习思维。通过多媒体设备可以把文字、声音、图像、视频结合在一起,要求学生各方注意力高度集中,眼、耳、口等感官器官配合使用,可将灿若群星的历史人物、图片绘画、新闻报道、知识竞赛、游艺活动、影视的收听收看等融入历史课堂1。特别是互联网上庞大的数据库,可以扩展教学深度和教学空间,教学知识不再局限于历史书本之中。如讲述《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让学生欣赏《神曲》的朗诵及《哈姆雷特》剧目片断,并用大屏幕展示《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这样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教学丰富多彩,帮助学生全方位的去感受历史的魅力,提高教学效率。
.........
参考文献(略)
本文编号:14868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shuzhibaogao/1486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