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中后进生的成因及转化研究
1.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在我国的不断推行,教育已经逐渐面向了全体学生,从而保证每一位学生的潜能都得到开发,也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发展。①然而,在现实的教育过程中,由于应试教育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后进生问题便应运而生了。或许后进生在整个学生的比例之中不多,算得上是一个小群体,可是要真正能够改变他们却也是一件不简单的事情。一位真正优秀的教师不仅是要能够把优生教得更好,还要能够把班上的后进生转化为优良生。 历史课程是人文社会学科中的一门基础学科,对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都有着十分巨大的作用,一堂好的历史课学生不仅要能够从中学到历史知识,还要能够利用所学知识来培养自己的人文素养、生活情趣等等。然而,在现实的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的的确确出现了一部分后进生。 目前关于后进生问题研究的成果非常多,似乎再来研究这个问题显得有点不合时宜,但是我认为任何事物都处于不断的变化发展中,在现时期后进生又会出现新问题,所以我们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于一名已经实习了三个月,即将上岗担任历史教师的笔者来说,有必要结合自己的实践和历史课程的特点来研究高中历史教学中所出现的后进生问题,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为改善后进生问题尽自己的微薄之力。
.......
1.2 研究的意义
每个班级或多或少总会出现部分的后进生,后进生的数量虽然不是很大,但是教育不好将直接影响到该生的成长和班级体的建设,更有甚者将会影响到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和谐发展。素质教育提出,我国的教育必须是面向全体人民,教师不能因为学生的成绩差而对学生产生偏见,甚至冷落他们。公平教育也指出,我国的教育要覆盖每一位公民,保证他们能够得到公正的教育。《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指出,高中历史课程是一门人文社会学科的基础课程,对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有很大的作用,高中历史教师有义务帮助后进生学好历史,形成正确的三观。②当然,即便单纯从应试教育来看,高中历史课程也是文科生高考必考的科目之一,为了能够让后进生顺利完成高考,提高他们的历史成绩也是高中历史教师重要的职责之一。美国人 Weiner 等通过调查发现后进生的学习成绩不好与他们错误归结失败的原因有一定的关系过后,研究后进生的心理特征怎么样,就开始成为美国研究的新趋势。①西欧国家把后进生的探究中心主要放在两个部分:一是对学习成绩不好儿童的探究,一是对他们定义学习态度有问题儿童的探究。②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对学习表现不好的儿童则提出了自己独特的定义,并自己总结了他们的特点、原因,并针对改善这些后进学生的学习成绩提出自己的意见。③日本主要是针对学业成绩不好的研究,重在强调研究的实用性,从现实的实际问题出发,目的则是解决后进生现实的问题。由于日本研究者都比较重视实际,所以日本在后进生的理论研究上相对比较薄弱,但是他们所提出来的解决后进生问题的一些方法还是比较实用。
....
2.后进生的概述
2.1 后进生的定义
后进生,一般情况下是指那些学习成绩差、学习纪律差、行为习惯也差的学生。过去人们把他们称为“问题学生”,现在称为后进生,即“后来进步”之意。需要强调的是,后进生不是指由某些遗传或生理因素造成的智力落后、反应迟钝、脑功能轻微失调等等的学生,也不是指已经走上犯罪道路、“反社会行为”的“问题学生”,主要是指在教育的主导影响下形成的特殊学生,即所谓的“双差生”——在品德和学业两方面都比较差的学生。①后进生在一个班集体里所占比例不一定很大,但是教师如若不及时的进行教育、转化或在转化的过程中方法不佳,都会直接影响到整个班集体的正常发展,更有甚者甚至还会给学校、家庭、社会等带来严重的后果。
..........
2.2 后进生的分类
学习上的后进生顾名思义指的是学习成绩比较差的学生,这部分后进生主要表现为上课之前不主动进行预习,课堂之中不认真听课,下课之后也不认真完成作业,甚至还有逃课、旷课等行为表现,因而学习成绩长期落后的学生。当然这部分后进生形成的具体原因也很复杂,转化他们必须做到具体问题具体的分析,不过这部分后进生相对于思想品行上的后进生和“双差生”来说转化起来更容易。思想品行上的后进生主要是指在家庭、学校与社会环境的共同作用之下,学生的思想品德达不到规定的标准,在行为上主要表现为经常违反学校纪律、违反道德行为。这部分后进生由于长期的学习习惯养成不好,所以一般情况下他们的成绩也很差。要严格地把后进生的种类完全分清楚是一件很难的事情,需要大家共同的努力制定更科学的方法。
..........
3.高中历史教学中后进生形成的原因 ........ 6
3.1 教师方面 ......... 6
3.2 学生方面 ......... 9
3.3 其他方面原因 .... 10
4.高中历史教学中后进生的转化措施 ....... 13
4.1 教师在教法上的改善 ..... 13
4.1.1 激发后进生的学习兴趣 ...... 13
4.1.2 因材施教 .... 14
4.2 学生在学法上的改善 ..... 15
4.2.1 优化学习环境 ....... 15
4.2.2 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 15
4.3 情感上的关注 .... 20
4.3.1 真正关心每一位后进生 ...... 20
4.3.2 及时地鼓励、表扬后进生 .... 20
5.高中历史教学中不同类型后进生的转化案例 ...... 22
5.1 学习基础差型 .... 22
5.2 学习兴趣不高型 ......... 24
5.3 学习方法不当型 ......... 28
5.4 自我效能感不强型 ....... 30
5.高中历史教学中不同类型后进生的转化案例
5.1 学习基础差型
A 学生是某重点高中普通班的一名高一女学生,该生是某班的班长,热爱学习,热爱班级管理,在家长、老师、同学们的印象中都是一名优秀的学生。但是在成绩方面该生的历史成绩从高一进校开始就很差,在高一的多次历史考试中,该生的成绩一直处于班上倒数几名,看到这个成绩,老师和家长们都非常的着急。笔者在第一时间与该生的家长以及学生本人进行了交流,并做了详细的分析,在分析的基础上对该生进行了帮助.首先,该生所读的初中虽然也是一所较好的中学,但是该中学对初中历史教学不够重视,由于初中历史考试形式是开卷考试,学校把历史教学当作副科,只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知识,长此以往,A 学生便丧失了学习历史的兴趣,最终导致A 学生的历史基础非常差。 其次,由于高中历史教材采取主题式的编写形式,这就要求学生有良好的学习基础,必须对所学知识学会迁移,由于 A 生的学习基础比较差,加上该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不够强,无法对所学知识进行运用,最终导致该生历史成绩差。笔者与 A 学生进行了交流,了解了 A 学生的心里想法,A 学生本人是非常愿意把历史成绩提高,但苦于自己基础太差和没有正确的学习方法,经过长时间的努力没有能够达到理想的效果,如果笔者再晚一步采取行动,A 学生很有可能放弃对历史的学习,把学习中心放到理科的学习上。 首先,我在教学方法上进行了改进,在教学中特意照顾像 A 学生等基础较差的同学们,教学中放慢了教学进度,争取把每一个知识点都讲透,在教学中还注意与基础差的同学沟通,看他们是否搞懂知识点。除了在讲透知识点以外,还注意整理知识框架,让基础差的同学能够整体把握知识框架,以便于他们复习。
结论
本文研究的重点是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中后进生形成的原因及转化措施,主要结合案例具体分析了高中历史教学中后进生形成的原因及转化措施。本文的主要结论如下: 第一,高中历史教学中后进生形成的原因有教师方面的原因、学生方面的原因和其他方面的原因。教师方面的原因主要有高中历史教师对课程标准和教材的研究不够,不能够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合理整理教材资源;高中历史教师对学生学习历史的价值理解不够准确,没有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高中历史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不够了解,教学中没有能够做到因材施教;高中历史教师在教法上的一些不足没有能够调动学生的兴趣。学生方面的主要原因有学生对高中历史学科的认识度不够;学习高中历史的观念没有转变;学习高中历史的方法不当。其他方面的原因主要有高中历史课程的学科特点;初高中历史教材内容衔接上的不足;应试教育的影响等等。 第二,,高中历史教学中后进生的转化措施主要有:高中历史教师在教法上的改进,学生在学法上的改进,教师在情感上对后进生的关心。 第三,本文将主要介绍了四种笔者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所遇到的后进生,并提出了相应的转化措施,分别是学习基础差型、学习兴趣不高型、学习方法不当型、自我效能感差型。
.........
参考文献(略)
本文编号:14871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shuzhibaogao/1487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