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不教父之过 老三字经_教不严,师之惰?(徐赐成)
本文关键词:师之惰,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前几年在广东工作,常买一些香港和澳门的日报看,其中有两条教育新闻给我留下了很深的记忆。一是一位中学教师在职时一再被学生袭击,惟有诉上法庭;后来还看到一名小学训导主任没收学生唱机后被学生砍伤。二是一名教育官员到一所中学听课,看到一个教室里三个学生伏案酣睡,连忙指示老师不要唤醒他们,怕学生醒来捣乱。世界杯足球赛期间,他不是教学生多读书少看球赛,反而冠冕堂皇地说:“看球赛,可以学习团队精神;看南美、欧洲队等等,是地理课……”
现在,,常听到把学生视作“上帝”,把学生家长当作“衣食父母”的说法,从教育服务的角度看,这种说法可以无可厚非。但有人却因此而放松、忘记了教育的责任,以至于出现了“教不严”的情况。
但是,“教不严”并非“师之惰”,而是我们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政策在实践上被误解。
现在教育界强调“减负”、“愉快”、“个性”、“尊重”,以至于教师在教育学生时要搜肠刮肚找一些能“尊重”学生的“批评”、“教育”,使教育显得苍白无力,遇到问题只有找家长。对此,各方的一直说法是“教师要提高教育能力和专业素质”。对学生,越来越多的学校,放松了从严要求,但对教师却严得历害。体罚学生早就令行禁止,罚站立、罚抄书甚至以言语责备,都可能等于是在“侮辱学生”。有校长、老师就因“伤害学生心灵而被处罚。教师既不能尊也不能严,遭学生轻视、殴打,是理所当然的事。
现在,“勤奋、刻苦”的声音的力度也很小,却看到有文章批评“头悬梁、椎刺骨”是泯灭人性!宋朝名臣范仲淹曾经主持府学,对学生读书、寝食时间规管甚严,“见有先寝者”,即责罚,一时有成就的士人,多是范促淹的门生(《涑水纪闻》卷十)。明朝名臣杨士奇溺爱儿子,屡次接到投诉,都只是好言劝儿子“即改之”,后来儿子就因作奸犯科问斩,论者认为这是杨士奇“最为败德事”(《国朝纪录汇编》卷二十三)。今天中国的教育当以范仲淹还是以杨士奇为法,有目共睹。许多少年犯狱中吐心声“现在才明白读书的重要”,这是以切肤之痛告诫人们需要什么样的教育。
如果说中华民族是以勤劳为美德,今天的中国强盛是几代人,甚至是我们的祖先用吃苦耐劳日积月累之功累积而成。那么,今后将靠什么来进一步发展壮大,也许有了“上帝”、“个性”和“愉快学习”这些口号就够了!?
[点击关键词在7C教育资源网搜索更多关于教育理念,教育,理念的教学资源]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本文关键词:师之惰,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2599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xindetihui/1259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