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公司高折射率镜片生产线项目风险管理研究
第一章 绪论
1.1 论文研究背景,现状和重要意义
1.1.1 论文研究背景
按照统计,中国现有约 4 亿人患近视,占全世界眼患者的 33%。根据香港理工大学统计和美国 COMET 计划中的 3 年期报告中的数据,在正常情况下,近视患者每三年需要更换一副眼镜,一副眼镜由两片镜片构成计算,每年中国要消耗掉约 3 亿片镜片,按每片零售单价 160 元来计算,每年镜片零售市场有约 480 亿的零售额。加上镜架,太阳镜,偏光镜和隐形眼镜等特殊功能镜片的开发,未来中国市场非常可观和巨大。中国眼镜市场潜力巨大,国际眼镜业越来越重视中国眼镜的潜在市场;就目前来说,法国依视路,日本豪雅和德国蔡司是其中的佼佼者。1997 年,全球最大的镜片制造商法国依视路投资 5300 万美元,在上海建立生产基地,产量每年以两位数字增长,并占据了 25%市场份额。德国蔡司也于 2007 年与美国苏拿公司合并并在广州九佛设立制造工厂,形成年产量 3000 多万片的制造规模。国内的眼镜生产企业如万新光学,明月光学等也不断在国内扩大生产规模,中国眼镜市场的竞争正在呈现白热化。
在上世纪 80 年代到 90 年代中期,国内眼镜行业一直都在使用玻璃镜片,但因其笨重、易碎、较厚等缺点,到 90 年代末逐步被轻盈、美观的树脂镜片代替,一直使用到现在。进入到 2000 年后,中国的 GDP 在以快速的速度提升,人们的生活水平也越来越高,对于镜片而言,人们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从起初的 1.499,1.56 的中低折射率,到现在的 1.60,1.67,高折射率以及 1.74 超高折射率镜片材料。目前主流的高折射率单体材料由三井化学公司于 20 世纪 80 年代后期研制出的新型光学树脂材料 MR 系列,现已有 MR-7,MR-8,MR-10,MR-174 等上市,其中 MR-8 折射率为 1.594,MR-7 折射率为 1.667, MR-174 折射率为 1.74. MR 系列作为高折射率和高抗冲击强度的光学材料以其质轻,耐破损,易加工成型等优点,近年来在眼镜光学界被广泛应用,该材料可进一步降低光学产品的曲率和厚度,减轻镜片重量而不影响其使用。从而在 21 世纪逐渐取代 CR39 等中低折射率率光学材料而成为市场主流。
今日,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Z 公司决策投资新的高折射率镜片生产线,增加在中国制造工厂的产能,必将会对整个镜片市场形成巨大的冲击和形成更深远的影响。
........................
1.2 文献综述
1.2.1 风险的概述
古往今来,古往今来,人类所从事的任何经济活动都可能会有风险存在。风险在我们生产生活中无处不在,像一个隐形杀手一样时刻威胁着我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它虽然无影无踪,但经过人类多年经验的积累,慢慢摸索出了它们发生的规律。逐渐加强了人类利用规律去克服风险的发生的意识,进而促成了风险的概念产生。风险:一般是指由于人们不可预见的因素,导致最终的结果与人们预期的相悖离,并存在使人们遭受某种损失的可能性。它可以从两个方面去理解:第一是可能造成不良后果或是项目的预定目标未能达到:二是这种不良后果或是项目的预定目标未能达到的事件是否是一个随机的不确定事件。人类活动中风险的种类繁多,从不同的角度可以进行不同的划分,具体分类情况如表 1—1:
......................
第二章 Z 公司高折射率镜片生产线项目管理
2.1 Z 公司介绍
2.1.1 Z 公司组织与业务介绍
Z 公司总部设在德国。作为全球视光学行业的领导者,Z 公司在世界主要市场均占据了主导地位,向客户提供多层次的先进技术和全系列的产品,品牌形象深受业界及消费者高度尊重与信赖。经过 160 多年的发展,Z 公司视光学事业部布局全球,已经形成2 大玻璃模具制造基地,3 大太阳眼镜镜片生产基地,4 大全球配送中心,5 大镜片生产基地和全球 40 多家个人订制化工厂,以及在全球建立的 70 多个镜片库存点,力求以最优质镜片和最快捷服务于消费者。拓展人类视野,尽知未来世界是 Z 公司的使命和愿景。
Z 公司是德国某光学集团的全资子公司,厂址位于广州市萝岗区,1998 年 4 月 22日正式投产,总投资达 3000 万美元,占地面积 5.8 万平方米,拥有员工 700 余人。作为第一批登陆中国的跨国企业集团,经过近 20 年在中国的经营和发展,Z 公司已经成长为 Z 集团高附加值产品的生产基地。作为 Z 集团全球唯一一家具备生产高折射率镜片的工厂,Z 公司在该集团全球供应链上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
.......................
2.2 项目启动
2.2.1 项目背景
2003 年,日本三井集团公司研发出来了 MR 系列高折射率单体 MR-7、MR-8 和MR-174, 这三种材料是全球领先的运用聚氨酯技术合成的高折射率树脂镜片的材料,三种材料生产出的镜片因其色像差小、透光率高而闻名,同时,MR-7、MR-8、MR-174也有着很强的可加工性,适用于任何镜片,镜片基材的上色也极为容易。MR-7、MR-8、MR-174 不仅拥有卓越的光学性能且硬度极高,从而使既轻薄又不易磨损的树脂镜片诞生。该镜片一经推出市场即风靡全球,成为镜片行业的高端产品的代名词。Z 公司在2008 年即建立中国第一家生产 MR 高折射率镜片的生产线,依托 Z 集团公司的雄厚技术实力,项目成功运行并在 2009 年 5 月即开始每天浇注 1000 片 MR7 成品镜片。经过5 年的发展,截止到 2015 年,Z 公司已经建立起两条高折射率镜片生产线,日产能达到4 万片。其中包含一条半成品自由成型镜片浇注生产线和一条成品浇注生产线,产品涵盖 MR7,MR8 和 MR10 三种折射率和数以百计的产品类型。
从 2015 年起,随着 Z 公司在全球特别是在中国区业务的蓬勃发展,整个集团公司对高折射率镜片的需求呈现直线上升的态势,截止 2015 年 6 月,全球供应链需求量为50000 片每天, 实际生产线产能为 40000 片每天,供应链出现供不应求的现象,导致客户的交货时间开始滞后,并且预见在接下来 2-3 年内,需求仍然会持续增长。这将会导致产能会有进一步的短缺。正是在该背景下,Z 公司决定重新投资建设一条新的高折射率镜片生产线以满足来自全球供应链的供货压力。
....................
第三章 Z公司高折射率镜片生产线项目风险识别 ................ 25
3.1 项目风险识别特点与方法 .......... 25
3.1.1 项目风险识别特点 .............25
3.1.2 项目风险识别方法 .......... 25
第四章 Z公司高折射率镜片生产线项目风险管理 ......... 35
4.1 项目风险可能性和后果分析 .. 35
4.1.1 项目风险可能性和后果分析特点 .......... 35
4.1.2 FMEA 风险评估方法综述 ............. 35
第四章 Z 公司高折射率镜片生产线项目风险管理
4.1 项目风险可能性和后果分析
4.1.1 项目风险可能性和后果分析特点
可能性和后果分析是项目风险管理过程的第二个阶段,该阶段即对每种风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引起的后果进行合理的估计与评价。主要是对所有已识别的项目风险根据他们发生的概率大小,对项目潜在的负面影响进行排序,项目团队以及发起者都应该考虑最坏的情况。各个风险因子发生的可能和产生的后果为项目干系人提供整体的风险影响概况,有了这样一个项目风险可能性和后果分析的排序,项目团队就能集中精力处理危害性最大的一些风险。
风险应对措施的制定必须以风险的评估与评价结果作为科学根据,所以,风险发生的概率及其影响数据的准确性至关重要。所以在制定风险应对措施之前必须先对识别出来的风险进行评价,风险系数较大的需要采取行动进行规避,风险系数一般的需要采取合理措施进行改善,风险系数低的需要关注长期趋势,以避免风险变得越来越大。因此对识别出来的项目风险进行可能性和后果分析至关重要。
传统的项目风险可能性和后果分析方法都只是对风险发生概率和引起的潜在后果这两个维度进行评估,这存在了一定的局限性。在实际的项目运作过程中,我们还涉及到对项目风险是否容易被发现或检测的需求。在实际项目运作中,某些风险虽然发生概率高和潜在后果比较严重,但是如果我们已经有良好的监测手段,在风险未发生之前我们已经有方法可以探测到该风险是否将发生或是已经发生,这将会给我们带来补救的机会,不至于给项目带来致命的风险。常见的这类风险比如有质量风险,技术风险类比较常见,因此在本项目中,我们将引入潜在失效模式评估法(FMEA),这种评估方法的特点和优势是除了会对风险引起的后果和发生的频率进行评价之外,同时也会对该类风险是否容易被检测或探测来做一个评估。这将综合评价该风险对项目的影响。
.........................
结论
中国是制造业大国,经济建设离不开实体经济,近些年来,中国国内的民营企业也纷纷扩大规模,做大做强,但是在扩大规模的同时,我们不得不面对的是项目管理和风险管理,许多企业正式在扩大规模的过程中迅速的衰败下去,原因是在扩大规模的同时是否也做充分的风险管理呢? 不对市场,,金融,技术,成本,质量和安全六大要素进行风险管理分析,我们始终在项目运行的过程中或资金链断裂,或技术难题无法突破,或成本上升,或质量下降引起客户投诉或丢失客户等种种风险,因此风险管理在项目管理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本文围绕整个 Z 公司新建生产线项目来对各个阶段的风险管理一一进行识别和评价,一方面表现了项目管理和相关的工具,以期望学以致用,将项目管理的工具应用到实践的项目管理工作中,另一方面也学习了风险管理理论,并根据项目利用 FMEA 风险管理工具建立了项目风险管理模型,将其中定性的部分利用 FMEA 工具进行量化,从而实现建立模型,以期望作为后来者的参考。
由于对风险管理以及 FMEA 知识水平的局限性,本文对建设项目的风险评价的研究也仅仅是初步阶段,文中的论述以及资料的整合还存在着很多的缺陷与不足之处,还需要进一步的提高与完善。写到此处,本文对于建设项目风险评价的研究已经结束,但是对于这种评价方法的研究还有很多的后续工作可以继续,比如,FMEA 和风险管理一样都是具有流程性,而此方法的计算又可以在风险管理的整个过程中以计算机软件的形式导入,这样可以使得风险管理计划的实施者,通过简单的数据输入便可以完成风险管理计划。其次,本文所研究的只是建设项目中的风险评价方法,这种方法如何导入到其他工程中,并使其发挥应有的效果,这也是今后需要进一步研究的内容。
FMEA 在建设项目风险管理中的应用很少,因此在 FMEA 评价表中的 RPN 的计算,或者说严重度、频度、以及探测度的分值如何得来,怎样更加准确的确定这些数据,本文参考的是 Z 公司关于流程改善的各项评分准则,也许与工程建设项目有不一致的地方,这也需要未来进一步的探讨并建立一般工程建设项目的标准和准则。
参考文献(略)
本文编号:4522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xindetihui/452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