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百科 > 学位论文 >

血管内皮抑素的抗肿瘤血管

发布时间:2016-06-22 08:00

  本文关键词:血管内皮抑素,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肿瘤的发生、发展和转移依赖于血管的形成,肿瘤细胞能分泌VEGF、bFGF等促血管生成因子,诱发血管内皮细胞增殖,迁入肿瘤结节,逐步形成新生血管。肿瘤细胞通过血管摄取氧和营养而不断增殖、发展,新生血管具有病理性,亦使肿瘤细胞易于漏入血流而发生远处转移。经过多年来的研究,国内外学者先后发现了许多肿瘤血管抑制因子,具有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增殖、促使肿瘤退化、凋亡、防止转移的作用,目前有20多种巳进入Ⅰ-Ⅲ期临床研究。因此,抑制肿瘤血管的形成,就成为肿瘤研究的热点,并将成为肿瘤治疗的新策略。血管内皮抑素(Endostatin)由美国O’Reilly和Folkman于1997年首先在小鼠中发现,我国徐根兴于同年发现了人的Endostatin,从人肝脏cDNA文库中筛选克隆得到人Endostatin基因,又把这种基因转染到双歧杆菌制成口服冻干粉剂(ETB-2),我们对其抑瘤作用进行了实验研究和临床前研究。实验研究采用裸鼠人胃癌模型和F1小鼠肝癌模型,结果胃癌组的抑瘤率分别为次日给药47.45%,2周给药43.20%,,肝癌治疗组抑瘤率为51%,与对照组比较P<0.05,有量效关系;临床前研究胃癌治疗组服药后CD34血管染色肿瘤血管密度(MVD)显著减少(P<0.05);部分晚期肿瘤病人服用后生活质量有明显提高,生存期延长。ETB-2的抑瘤作用是明确的,但作用机理有待进一步探讨。

  1.内皮抑素(Endostatin)的发现与生物学效应

  在研究肿瘤血管形成的过程中,人们不但发现肿瘤细胞能分泌许多种促进血管形成、加速肿瘤发展的因子,亦发现某些肿瘤细胞能分泌许多抑制血管形成、促使肿瘤退化、凋亡、防止转移的因子。因此,Hanhan等提出了血管生成与抑制之间调节的平衡假设。1994年,O’Reilly和Folkman在研究Lewis肺癌时发现,切除原发肿瘤后很快发生癌的转移,肿瘤组织切片显示有大量的新生血管形成。以后在Lewis肺癌小鼠血清和尿液中分离、纯化得到一种蛋白,分子量为38KD。这与人纤溶酶原N-端98-440位氨基酸残基片段有98%的同源性,它有5个Kringle区,分别有抑制内皮细胞增殖或迁移的作用,其半衰期2.5天,对实验肿瘤有强烈的抑制作用,命名为Angiostatin。我国的陈雪华、刘炳亚等从人血浆提取得到纤溶酶原降解产物,对胃癌生长和转移有良好的抑制作用。1997年,O’eilly和Folkman又在鼠内皮细胞瘤(Eoma)细胞培养液中提取到一种蛋白,这是胶原X Ⅷ C末端区内184个氨基酸片段构成,分子量为20KD,对肿瘤的血管内皮细胞增殖有选择性抑制作用,命名为Endostatin,译为血管内皮抑素。动物实验证明Endostatin对实验性肺癌、黑色素瘤、纤维肉瘤经治疗后均有较好疗效并能使肿瘤最后达到休眠状态。我国徐根兴等同年也在研究内皮细胞过程中发现了人Endostatin,并从人脏肝cDNA文库中筛选克隆得到人Endostatin基因,表达出重组人Endostatin,其与鼠Endostatin有83.3%的同源性,分子量为18KD。此后,我国郭文忠等从胎儿肝脏中克隆到人血管形成抑制因子HIAF-1,在E.Coli细菌中获得高效表达,抑瘤率为46.6%。

  根据国内外学者的研究,Endostatin的生物学效应大致有如下特点:(1)对肿瘤血管内皮细胞增殖有选择性的抑制作用;(2)对鸡胚绒毛尿囊膜血管生长抑制率达60%,对静止的血管内皮细胞无作用;(3)对动物移植肿瘤抑制率高,连续用药6个疗程185天可使原发肿瘤从350-400mm3缩小到2 mm3(O’Re illy);(4)抑瘤作用有量效依赖关系;(5)对不同类型的肿瘤抑瘤率相近;(6)有防止肿瘤转移作用;(7)无耐药倾向,无不良反应。由于Endostatin的这些特性,其有可能成为新的抗肿瘤药物,美国在1999巳经进入I期临床。

  2.ETB-2对消化道肿瘤的影响

  目前Endostatin巳从蛋白提取发展到基因克隆、重组,通过大肠杆菌、酵母菌甚至于病毒、昆虫细胞等各种载体进行表达,表达产物均证明有良好的抑瘤活性。根据Folkman的报道,Endostatin抑制肿瘤血管生成有量效关系。因为治疗肿瘤用药量大,疗程长,为了满足肿瘤病人不同阶段、不同联合方案用药需要,减轻负担,方便用药,徐根兴又把Endostatin基因转染到双歧杆菌制成口服冻干粉剂(ETB-2),证明具有Endostatin活性。而我们进行了部分动物实验及临床前研究,也获得了较好的结果。

  2.1裸鼠人胃癌模型抑瘤效应及机理研究

  采用人胃癌细胞株MKN45在裸鼠皮下接种制成肿瘤模型,以成瘤后2周与接种后次日两种给药方式进行研究。分别设立阴性对照组(蒸馏水)阳性对照组(氟铁龙)、载体对照组(双歧杆菌)与治疗组(ETB-2),采用灌胃给药进行研究,每日一次,实验过程为4周。结果治疗组的抑瘤率分别为次日给药47.45%,2周给药43.20%,阳性对照41.1%,载体对照组0.03%(两两比较P<0.05),与郭文忠皮下注射给药报道结果相近。

  微血管密度(MVD)和Tunel染色结果提示ETB-2具有抑制肿瘤血管增生,促进肿瘤细胞坏死和诱导凋亡的作用,从而使肿瘤增殖下降。

  2.2小鼠HAC肝癌模型抑瘤效应研究

  采用鼠HAC肝癌细胞株接种F1小鼠皮下制成肝癌模型,分阴性对照组(蒸馏水)、阳性对照组(环磷酰胺,腹腔注射)、载体对照组(双歧杆菌)与治疗组进行研究,灌胃给药4周,治疗组抑瘤率为51%,阳性对照组83.79%(两两比较P<0.05)。两组肿瘤模型研究均显示高剂量组优于低剂量组(P<0.05),提示Endostatin口服剂亦有量效关系。

  MVD、Tunel和VEGF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ETB-2组肿瘤血管生成抑制、凋亡坏死增加、VEGF分泌减少,肿瘤增殖下降;环磷酰胺组抑瘤率高,但MVD和VEGF并未降低,可说明环磷酰胺具有杀细胞作用,但不能影响肿瘤血管的形成,其抑瘤机理与ETB-2相异,为以后联合用药提供了线索。

  2.3 志愿者临床研究

  我们对15例胃癌志愿者,术前服药1-2周,术前胃镜活检标本与术后病理标本进行HE染色及CD34单抗免疫组化研究,并以未服药组进行对照。结果服药组术后CD34微血管计数显著低于术前,低于未服药组。应晚期肿瘤病人要求,自愿服用,有肝癌、胃癌、肠癌合并腹腔、肝、肺转移病例,服药后生活质量有提高。生存时间有延长,最长者巳达20个月,无不良反应。

  3.Endostatin及ETB-2的作用机理

  抗血管治疗巳经展现了广阔的前景,但其作用机理尚需深入研究,根据对Endos-tatin的实验研究,其作用机制大致如下:

  (1)可直接与血管内皮细胞受体结合抑制内皮细胞的增生;

  (2)可与肝素样的硫酸蛋白结合,抑制血管生成;

  (3)可抑制VEGF等血管生长因子,从而抑制内皮细胞的增殖与肿瘤的生长;

  (4)可抑制抗凋亡蛋白Bcl-2、Bcl-x1,促使血管内皮细胞凋亡加速。

  这些将导致肿瘤血管形成抑制,肿瘤细胞因缺血缺氧而增殖减少,凋亡和坏死增加,直至肿瘤退缩、休眠。ETB-2是将Endostatin基因转染到双歧杆菌制成冻干粉剂,其实验动物和临床前研究的抑瘤作用与郭文忠等的注射制剂相近,提示ETB-2具有Endostatin的抑瘤作用。其作用机理可能是借助于双歧杆菌的功能,口服后在人肠道定植、繁殖,然后复制出大量的Endostatin,经消化裂解出具有Endostatin功能的活性片段,吸收后转运到肿瘤组织发挥抑制内皮细胞增殖的作用,导致MVD、PCNA、VEGF下降,肿瘤细胞凋亡坏死增加,这个过程的细节还不清楚,尚需进一步研究、阐明。

  4.抗血管生成治疗肿瘤的展望

  鉴于以往肿瘤治疗均以肿瘤细胞为靶,但肿瘤细胞基因具有不稳定性,易突变,因此对化疗药容易产生耐药,常招致治疗失败。Endostatin以血管内皮细胞为靶,内皮细胞具有相对稳定性,不易产生耐药。有研究报道一个内皮细胞可支持50-100个肿瘤细胞生长,因此,抗血管生成必将在治疗肿瘤方面有广阔的前景。转基因口服制剂方便,无毒副反应,不产生耐药性。有其优点,可用于高浓度Endostatin冲击治疗后的维持治疗与综合治疗过程中的基础治疗,有临床应用前景。我们相信,Endostatin等血管抑制剂将成为重要抗肿瘤药物,以抑制肿瘤血管形成为基础,联合手术、放疗、化疗、介入治疗、物理治疗、免疫治疗、基因治疗等的综合治疗方案将成为治疗的肿瘤的新策略。


  本文关键词:血管内皮抑素,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6001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xindetihui/6001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42b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