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百科 > 教育期刊 >

中国教师报办学重在思想力。校长是教师成长的精神领袖,引领并(2)

发布时间:2017-12-08 20:03

在此基础上,我们为有专长的教师搭建展示自我、发挥特长的平台,使青年教师学有所长,尽情发挥优势。音乐教师岳亮二胡拉得好,学校就安排她辅导一个民乐小组;美术教师刘艳华擅长卡通绘画,学校就安排她带一个卡通绘画小组;信息课教师范会亮专攻电脑专业,学校就让他开设一个电脑班……一个又一个平台,培养了教师的成功意识,激发了教师的内在潜能,提升了教师的业务能力和整体素质,让教师尽情享受收获的幸福。

怎样打造卓越教师团队

中国教师报:我们在采访中了解到:学校电教室的两位老师为安装多媒体设备,双休日加班,不计报酬;女教师放弃休息时间,主动、自发到学校,为演出的学生做演出道具……这样的精神让人感动。这样爱校如家的教师团队是如何形成的?

20年前,我们就把建设两支优秀队伍作为实现优质办学的根本。首先是干部队伍,校长是灵魂人物,校长能否以自身良好的人格魅力影响教师,是校长在学校管理中是否具有话语权和权威的关键。校长要善于凝聚人心,要有人气,在利益面前多为教师着想,在关键时刻多为学校发展着想。

我们都有一个共识,就是作为学校领导成员不是享受,而是一种荣誉、一种责任、一种担当。意味着要比教师吃更多的苦,做更多的事,学校干部“源于教师而高于教师”,做教师中的“首席”,变教育教学管理者为教育教学引领者、参与者、帮助者和研究者。要大气为人,踏实做事,要具有甘于为教师服务的心态。

如果说学校的办学有点成绩,得到认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拥有一支具有前瞻性办学理念、丰富教学实践经验的领导团队。学校8位副校级领导全部是省级以上优质课教师,其中国家级优质课教师4人。这支谦和平易、业务精湛的领导团队在教师心中专业权威性很高,干群融洽,成为学校可持续发展的中流砥柱,引领着年轻教师队伍从平凡走向优秀。

中国教师报:在打造教师团队方面,您是怎么做的?

靳海霞:文化自觉,职业自律,是我们教师团队建设的目标。2004年,我们制定了考核—奖金—聘任一体化奖优、促优管理体系,既让所有人的工作都有章可循,又能体现分配的公平性,多劳多得,优质优酬,营造努力工作、积极向上的氛围。

学校风气很重要,必须树正气。不仅要看到每个人的工作,而且要让优秀者受到公平的待遇,从而影响其他人向他们靠拢。这种制度的建立所要达到的最终目的就是人心向上,工作自治。

教师积极性被激发之后,个体之间竞争过于激烈,浪费了很多本应共享的资源,容易伤害同事彼此间的情感。为引导和鼓励团队合作,学校把获得“和谐学科组或年级组”的教师团队作为学校最大的荣誉,让每个教师都不掉队,极大提升了教师团队发展的速度,将学科组年级组长的作用凸现出来。

与此同时,我们努力为教师撑起一片蓝天,让教师有尊严地工作,体面地生活。学校员工家里出了大事,学校从校长做起,鼎力相助;一位老教师得了重病,家在农村,学校安排教师去农村家里探望;一位青年教师家境贫穷,父亲住院交不起住院费,学校全体员工主动筹集资金,帮助这位教师……学校不仅是教师工作的场所,更是教师赖以生存的精神家园。

此外,我们还率先提出教师选修艺术基本功,购买乐器,成立教师乐团,从专业音乐团体聘请3位器乐专家授课。如今,一支80人的教师管弦乐团,已成为学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如何让学校有魂

中国教师报:现在的中小学普遍缺乏的是灵魂。在您看来,校长如何才能让学校有魂?

靳海霞:一个优秀的校长给学校留下的最宝贵的财富是富有内涵的教育理念,它表现为清晰的核心理念、科学的发展规划、明确的工作目标、有效的治校措施。

2004年,我任校长以来,一直引领团队认真思考几个问题:什么样的教育是好教育?什么样的学校是好学校?什么样的校长是好校长?

基于这样的理解,我们确定了学校教育的核心词“民主”、“幸福”,确立了“让学生享受进步的快乐,让教师体验成功的喜悦,让学校成为师生成长的乐园”的办学目标;确定了“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创造适合教师发展的管理,创造适合学校发展的文化”的办学思路;确立了“明德致善,乐学致远,修艺致雅,健体致美”的校训。在我看来,这些就是学校发展的灵魂。

我认为,一所真正有文化的学校,才是有灵魂的。文化有两个核心要素——共享的价值观和优质的生活方式。就一所学校而言,只有师生拥有了共享的价值观,并基于此形成了优质的生活方式,才是有文化的,才是有灵魂的。

中国教师报:做校长10年来,从民主小学发展到拥有3个校区,涵盖从幼儿园到初中的民主教育集团,您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靳海霞:当我们真正把心融入到事业的激流中,才会欣赏到天高地阔的美丽景致,它超越了我们的目光、思想,带领我们不断提升自我、发现自我,并让自己有所成就,这就是事业赋予勤奋者最好的回报。



本文编号:126764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yywskj/1267645_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f74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