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百科 > 教育期刊 >

胃切除手术刀口多长_阻塞性黄疸与消化性溃疡

发布时间:2016-10-18 08:20

  本文关键词:胃疾病论文,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阻塞性黄疸与消化性溃疡

分享到: 本站编辑:admin 日期: 2010-08-15 18:56 点击:次

【中文摘要】:

 相关胃疾病论文

  • CagA阳性幽门螺杆菌与胃十二指肠疾病
  • 复方角菜酸酯对大鼠应激性溃疡保护作用
  • 雷贝拉唑片治疗消化性溃疡临床研究
  • 人胃溃疡肥大细胞、巨噬细胞的反应
  • 十二指肠溃疡幽门螺杆菌根治前后胃窦炎
  • 自发性非糜烂性胃炎与功能性消化不良的
  • 三叶因子2表达在胃溃疡发病机制中作用
  • 野甘草乙醇提取物对大鼠胃溃疡的治疗作
  • 胃角溃疡的临床内镜研究
  • 小鼠肠上皮内淋巴细胞在应激性溃疡模型
  • 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研究
  • 广西地区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患者幽门
  • 生长抑素类似物在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
  •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在
  • 雷贝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观察
  • 不同躯体应激状态下大鼠胃壁细胞形态变

    【中文摘要】阻塞性黄疸合并上消化道出血一直是困扰临床的一个难题,目前虽然抑酸剂的使用提高了病人的抢救成功率,但仍有较高的出血死亡率。已知导致溃疡的相关因素:年龄、既往上消化道出血或溃疡、吸烟、酒精滥用、HP感染、药物(非甾体类消炎药、皮质激素、抗凝剂、利尿剂等),病例对照显示阻塞性黄疸患者的消化性溃疡的发生率显著升高,其机制与全身的胆血症、内毒素血症、营养不良、免疫功能减退、凝血机制障碍等全身因素有关,也与内皮素、血管紧张素等介质调节异常导致胃粘膜屏障损伤、胃酸改变、胃粘膜血流减少、能量代谢障碍等局部因素有关,最主要与胃酸有密切关系,当胆道阻塞时胆汁或胰液不能排泄入十二指肠中和缓冲胃酸,导致十二指肠溃疡的发生率明显升高。为进一步明确溃疡发生的相关因素,各病种间溃疡发生的差异,黄疸的持续时间与溃疡发生的关系,高位梗阻与低位梗阻间溃疡发生的差异,良性疾病与恶性疾病间溃疡发生的差异,我们设立了一个病例对照进行回顾分析,检测此种联系。资料与方法1对象和方法1.1对象长海医院消化科1998年5月至2006年5月间9021例常规行ERCP的患者病历资料,每例患者都经过仔细的十二指肠镜检查,经证实的消化性溃疡患者289例,其中男204例;女85例;年龄25-87岁。平均59.8岁。随机挑选同期证实的无消化性溃疡的肝、胆、胰疾病290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154例,女136例。年龄10-97岁。平均57.1岁。两组患者其性别、年龄相仿,作为消化性溃疡组的对照组。有较强的可比性。进行回顾性分析。1.2方法将胆囊管与胆总管交界部位以上的梗阻定为高位梗阻,以下部位引起者则为低位梗阻。将黄疸定义为显性黄疸,TBIL均大于37umol/L,所有疾病的诊断均符合其诊断标准。统计指标包括了详细的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既往史(胃肠改道史、胆囊切除术史、胆管切开+T管引流史、消化性溃疡病史、其他疾病)、ERCP术前诊断、有无皮肤巩膜黄染、黄疸持续时间、ERCP术前肝功(TBIL、D-BIL、白蛋白、ALT、AKP、r-GT、TBA)、B超、CT、MRI提示、胆管梗阻部位、胰管扩张、ERCP记录(检查日期、插管部位、胰管显影、胆管显影、术后诊断)、ERCP术前3个月内手术史、ERCP术前3个月内有无急性胰腺炎、HP感染、NSAIS用药史,溃疡病人记录溃疡部位(球部小弯、球部大弯、球部前壁、球部后壁、球后、胃角、胃窦、胃体、胃底、幽门管、贲门)、溃疡数目、最大直径、溃疡形态、溃疡分期、幽门管形态变化,每例患者均有详细的记录。溃疡组排除了胃癌、贲门粘膜撕裂、食管静脉曲张破裂。2相关变异我们认为以下条件为潜在的混杂因素,需加以去除:吸烟史、心肌梗塞、中风、高血压、糖尿病、心衰、消化道溃疡或出血史、胃炎史、食管炎史,用药史(非甾体类消炎药、皮质激素、抗凝剂、利尿剂、抗抑郁药、质子泵抑制剂、H2受体阻滞剂、ACEI类、AngⅡ受体拮抗剂、钙通道阻滞剂、α阻滞剂、β阻滞剂等)、HP感染、近3月有急性胆管炎或急性胰腺炎、近3月内手术史。3统计分析我们用spass11.5软件对数据进行非条件的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此类患者发生溃疡的相关因素,分析其年龄、性别、黄疸指数、黄疸持续时间、高位梗阻、低位梗阻、既往病史、用药史、各病种与溃疡发生的关系,掌握此类患者发生溃疡的规律。结果将患者的所有数据输入计算机,以性别、年龄、既往病史、ERCP术后诊断、TBIL、D-BIL、白蛋白、ALT、AKP、r-GT、TBA、黄疸持续时间作为自变量,以是否发生溃疡作为应变量进行逐步logistic回归的多因素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溃疡发生的高危因素有:性别、ERCP术后诊断、既往有消化性溃疡病史、黄疸持续时间、TBIL、TBA共6个因素,溃疡组的黄疸发病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溃疡组的肝功能指标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高位梗阻与低位阻塞性的发病比例有明显差别。各病种间的发病比例有明显差异,黄疸的持续时间与溃疡发生有明显的相关性,黄疸持续1周到1月期间为溃疡的高发期,良性疾病与恶性疾病的溃疡发病比例有明显差异。结论溃疡组的阻塞性黄疸发病比例及黄疸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低位梗阻与高位梗阻对比,低位梗阻患者的消化性溃疡发病比例高(p

    【简要目录】:快速索取本篇简要目录>>> 【我要投稿】

    【全文提供】:快速索取本篇论文全文>>> 【论文辅导】

    本文出自:

    本文TAGS:

    上一篇:埃索美拉唑短程三联疗法对Hp阳性十二指肠溃疡的疗效观察 下一篇:AQP9在大鼠消化道定位及AQP4在胃粘膜损伤修复过程中作用机制研究

         


      本文关键词:胃疾病论文,,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44329

  •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yywskj/14432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34d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