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关键词:肝及胆疾病论文,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肝门静脉海绵样变性的影像学表现及发病机制探讨
分享到:
本站编辑:admin 日期: 2010-08-17 21:20 点击:次
【中文摘要】:
相关肝及胆疾病论文
乙肝肝硬化、肝细胞癌病毒分子遗传学特
AQP9在非酒精性脂肪肝中作用机制的研究
法尼醇X受体对L02细胞脂代谢的影响及机
不同性质脂肪酸对肝细胞脂代谢及内质网
TLR信号通路参与AHNP时肝损伤机制及生
罗格列酮对小鼠急性肝衰竭的保护作用及
Ca~(2+)信号转导在急性乙醛性肝损伤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细胞凋亡及
乙醇对肝脏固醇调节原件结合蛋白及其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发生发展中肠源性内
高糖膳食加剧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机制的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胰岛素抵
熊果酸抗实验性肝纤维化作用及其机制研
149例肝性脑病患者发病及预后影响因素
大鼠药物性肝损害免疫机制的研究及保肝
炎性细胞因子对药物性肝损害发病机制影
【中文摘要】门静脉海绵样变性(cavernous transformation of portal vein,CTPV)是一类与门静脉系统栓塞密切相关的疾病,54%的CTPV由门静脉系统栓塞引起,各种原因所致的门静脉系统栓塞均可导致CTPV。CTPV可引起门静脉系统、胆管系统、肝脏等的一系列改变。本研究主要从发病机制与影像学表现两方面对CTPV进行深一步的探讨,分两部分进行:1、分析门静脉系统栓塞的部位分布特点,探讨其发病机制。方法收集经超声、磁共振(MRI)、数字减影血管成像(DSA)检查中至少一项诊断为门静脉系统栓塞的患者267例,所有病例均经CT平扫及增强扫描并与原诊断相符。其中恶性肿瘤组242例均经手术病理或活检证实,其余25例为非肿瘤组。比较所有病例肠系膜上静脉及脾静脉的受累情况,并比较恶性肿瘤组及非肿瘤组门静脉系统栓塞的累及范围:结果①与脾静脉受累程度(17/267,6.4%)相比,门静脉系统栓塞更易累及肠系膜上静脉(145/267,79.2%,P<0.05);分别将恶性肿瘤组及非肿瘤组中肠系膜上静脉及脾静脉受累的情况作比较,结果与前相同(P<0.05);②非肿瘤组中门静脉系统受累程度积分明显高于恶性肿瘤组(P<0.05)。结论门静脉系统栓塞与肠系膜静脉的功能、解剖及血流动力学特点密切相关;非肿瘤性门静脉系统栓塞较恶性肿瘤所致门静脉系统栓塞范围广泛。2、总结门静脉海绵样变性(CTPV)的影像学表现,并进一步探讨其发病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证实的肝门静脉海绵样变性38例,所有病例均经B超、CT、MRI或DSA中至少两项检查,将所有病例分为恶性肿瘤组及非肿瘤组,总结各组病例在血管、肝脏等各方面的改变,并比较两组病例肠系膜上静脉及脾静脉受累情况。结果①所有病例均表现为正常门静脉结构消失,相应区域见栓子及多发的小血管;部分病例胆囊周围、胃小弯侧静脉丛开放;部分病例可见栓塞的门脉旁的固有动脉分支增粗;②恶性肿瘤组及非肿瘤组中部分病例均可见到动脉晚期的一过性团片状强化,仅非肿瘤组中1例可见到明显的萎缩-增生复合体形成;③与脾静脉受累情况(6/38,15.8%)相比,CTPV更易累及肠系膜上静脉(18/38,47.4%,P<0.05)。结论CTPV是门静脉系统栓塞后机体的慢性代偿过程,它可以引起肝脏、胆系及静脉系统的异常,不同原因的CTPV各方面的表现亦不完全相同。CTPV发病部位与门静脉系统栓塞有相似的规律性,进一步提示其发病的相关性。
【简要目录】:快速索取本篇简要目录>>> 【我要投稿】
【全文提供】:快速索取本篇论文全文>>> 【论文辅导】
本文出自:
本文TAGS:
上一篇: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的超声诊断分析 下一篇:重组人生长激素对梗阻性黄疸大鼠肠粘膜ICAM
本文关键词:肝及胆疾病论文,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
本文编号:18399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yywskj/1839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