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系统疾病分类_春季养生与呼吸系统疾病防治
本文关键词:呼吸系统疾病,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春天是万象更新、生机勃发的季节,但却“乍暖还寒”,骤暖骤冷的天气随时可能出现,故应做到“虚邪贼风,避之有时”。
春天,春阳发动,是新陈代谢最为活跃的时期,而体弱多病者,特别是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容易病情反复,或加重,所谓“百草回生,百病易发”。
春寒,虽不像寒冬腊月里那样寒冷,但由于人们穿着的变化和精神上准备不足,再加上在漫长的冬季养成的抗寒能力又有所下降,这时,寒邪会乘虚而入,使人致病。应特别警惕的是,早春时节,气候仍然寒冷、干燥,直接影响呼吸道黏膜的防御功能,全身的抗病能力也随之下降,病菌、病毒等致病微生物乘机而入,侵袭人体,特别易引起呼吸道疾病的发生。江苏省中医院呼吸科孙子凯
一、春季养生的注意要点
1、重视防风御寒,增减衣服
中医认为“风为百病之长“,“风性善行数变”,“春多风病”,“春来不可背寒,寒则伤肺”。因此,要遵循“春捂秋冻”的规律,注意防寒、防风保暖,根据天气变化和体质情况,适时增减衣服,防风御寒,以顺应骤变,敛阴护阳,防病保健。
2、合理调摄饮食,减酸宜甘
中医素有“当春之时,食以减酸为甘,以养脾扶阳”之说。因此,春季的饮食以健脾壮阳为主调摄,在日常膳食中应多吃些鸡、鱼、肉、蛋、豆制品以及新鲜蔬菜、水果、干果等富含高蛋白、高维生素、高微量元素、高糖和温软、易消化的食物,禁食生冷之品,以增加营养、扶助阳气,使之兴旺。
3、改变居室环境,以利养阳
室内要经常打扫,保持清洁整齐,物品放置有序,还可养花、种草、养鱼这不仅能绿化、美化、净化居室,还可调节室内空气环境。门窗要常开,使室内阳光充足,空气流通新鲜,这对防病保健大有裨益。还要保证充足的睡眠,养志除疲,以利“春夏养阳”。
4、积极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古人云:“一天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季正是万物萌发,草长花开的大好时光,也是开展体育锻炼的黄金季节。因此,要“早卧早起,广步于庭”,或郊游览胜,或登高踏青、或练拳做操,或散步慢跑,这些适应时令特点的活动,既能使人体气血通畅,郁滞疏散,防病于未然,又可畅达心胸,怡情养性,增强体质。
5、避开花粉,谨防过敏
过敏体质者要注意避开花粉等过敏原,外出最好戴口罩。
6、调节情绪,怡情养性
春天宜酌情增加一些饮食,诸如绿茶、咖啡、香蕉、巧克力等,这些食品能兴奋神经系统,消除疲劳,防止“春困”和情绪低沉。另外,处事不要过激,力求心平气和,情绪安定。养鱼、赏花、垂钓等都可调节情绪,怡情养性。
二、春季常见病等防治
1、春天谨防呼吸病
春风送暖,万物复苏,同时人眼看不见的病原微生物也在悄悄地繁殖,在适当的的条件与环境下侵入人体酿成疾病。春天最易侵袭人体却常不被人们注意到呼吸道感染即所谓感冒、即急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等,这些都与气温变化无常有关。
正常人的呼吸道有着一定的防御功能,对吸入的空气具有加温、过滤和湿润作用。然而在各种特殊情况与因素的影响下,呼吸道可发生各种疾病。
第一,感染。感冒时大多为病毒感染,还有少许支原体、细菌等感染,可使呼吸道黏膜上皮细胞发生改变,从而降低防御功能而急慢性支气管炎,特别是慢性支气管炎的反复发作。
第二,春季正值气温变化频繁的季节,常使呼吸道小血管痉挛缺血、血循环障碍、粘膜上皮纤维变短、粘连、倒伏或脱落,减弱了呼吸道的净化和清除作用,利于病毒、细菌等停留、侵入、繁殖和致病。
第三,吸入被污染的空气,如空气中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氯气、以及大街上烤鱼、烤肉的油烟、炭烟等刺激,都可能成为病因之一。
吸烟则更有直接关系。吸烟使支气管痉挛、呼吸道粘膜上皮细胞纤毛运动降低、粘液增多、净化功能减弱等,为致病创造了有利条件。
第四,老年人某些腺体衰退。呼吸道防御功能退化,免疫球蛋白减少,单核吞噬细胞功能衰退,为慢支发病提供了内在条件。
过敏因素。在喘息性支气管炎的患者中多有过敏史,对多种抗原的皮试阳性率增高。其过敏原有:尘埃、尘螨、花粉、羽毛、兽毛、真菌等。
2、冒、流行性感冒的预防
流行性感冒的预防
春天也是流行性感冒(俗称“流感”)的好发季节。流感与普通感冒不同,罪魁祸首为流感病毒,通过空气、飞沫传播。病人常常突然起病,并在短期内造成大量人群发病,其症状主要表现为急起高热,体温可高达℃以上,同时还伴有头痛、全身肌肉和关节痛,而鼻塞、咽痛、咳嗽等呼吸道症状反而较轻。由于目前尚缺乏有效的抗流感病毒药物,因此对病人着重于护理和预防并发症,而对一般人来说更是防重于治。
平时应加强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抗寒能力。在冬春季节,要做好防寒保暖工作,尽量减少发生流感的诱因。室内要经常洒水和开窗通风,经常洗晒被褥。
在流感流行期间,应少到公共场所去。如果亲属中有人患病,一方面要隔离病人,另一方面要做好室内消毒工作,如用醋薰或漂白粉喷洒。
用中药贯众、板蓝根、葛根、藿香、生甘草各9克煎服,每日1剂,连服3日,可起到预防流感的作用。
流感病人要及时到医院诊治,并注意保暖、卧床休息多饮水,并注意隔离。
3、过敏性性鼻炎的预防
引起春季花粉症的花粉主要是树花粉,如来自松、柏、杉、杨、柳、白蜡、银杏、栎、桉、泡桐、木麻黄等树的花粉。致敏花粉的种类也与当地的种植情况、气候等因素有关。其中最常见的致敏花粉,在北方是柏、松、杨、柳、榆、槐、桦木等,华东、中南的城市人行道旁多种植梧桐,华南的许多城市则多种植木麻黄、红花羊蹄、苦楝等,这些树木的花粉就随之成了当地重要的致敏花粉。
春季花粉症的症状
由于花粉的颗粒较大,其直径约为20-60微米(只有小于5微米才能直接被吸入气管,引起哮喘),因此最先接触它的是鼻、眼的粘膜。病人首先表现为鼻过敏,喷嚏、流涕不止,以早晨最重,鼻、眼奇痒,有些病人耳朵也痒,还会发生哮喘。患者一般为青壮年,由于在发病前需有一段致敏时间,小儿花粉症到了四五岁以后才逐渐增多。同样接触花粉,有的人发病而有的人却不发病,这除了与树花粉的接触量有关外,还与个人的过敏体质有关。
春季花粉症的防治
在致敏花粉飘散的季节,有过敏史的人,尽量少去花草树木茂盛的地方,更不要随便去闻花草;带上脱敏药物,如苯海拉明、息斯敏等,若遇皮肤发痒、全身发热、咳嗽、气急时,应迅速离开此地,如症状较轻,可自行口服息斯敏或扑尔敏。一旦出现哮喘症状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花粉症的治疗分两方面:一是药物对症治疗,以控制症状,二是免疫治疗,以预防发作。发生了花粉症也不必太着急,因为春天的花粉症和夏秋的花粉症不一样,这些树花粉的致敏性要弱一些,引起的症状也不太重,十几天就过去了。有许多抗过敏的药物可以减轻鼻眼过敏症状,如直接滴入减充血剂可减轻鼻堵。不过减充血剂只能短期应用,否则,少则天,多则天,就会引起药物性鼻炎。这时每次滴药后鼻堵只是暂时减轻,接着反而加重,用时不可不慎。色甘酸钠或皮质激素滴鼻剂可减轻鼻症状,发生效果的时间是在用药周以后,然而其副作用也很大,因此不能仅寄期望于药物,仍以避开预防为好。
4、花开时节防哮喘
哮喘全称为:“支气管哮喘”。
哮喘从病因上可分为外源性和内源性两大类。外源性哮喘多因吸入或食入某些外界致病原,通常为过敏性物质,如花粉、瞒、鱼和虾以及羽毛、油漆等而发病。春暖花开季节,人们往往乐于携亲带友外出郊游、旅行,各种花粉随风而“入”,哮喘病自然会增多。
由花粉引起的支气管哮喘常突然发病,往往先有算痒、喷嚏、淘闷等症状,而后迅速出现哮喘。这时患者多不能躺下.只能坐着,气怠较甚,喉中发出哮呜音。严重者面色苍白,口唇青紫,额出冷汗,手足发凉。轻者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就可缓解。如果持续24小时以上仍不缓解,则称为哮喘持续状态,这是哮喘发作的严重情况,必须及时送医院抢救。
预防这类哮喘的发作,首先要避免与发病有关的过敏原接触。但若与吸入花粉有关,则常常会“防不胜防”。易于在春季发作哮喘的朋友,可在医生指导下,提前服用酮替芬,每天临睡前吃一片,局部喷用必可朗气雾剂或普米克气雾剂,一次2喷,一天2次,也可预防哮喘复发。如已知对某种花粉过敏,则尽量不去有此类花粉存在的可能场所。避免吸烟、酗酒、过劳、受凉、忧伤。踏青郊游时最好随身携带万托林等速效平喘药物,以备急用。有条件的可去医院采用脱敏疗法来达到防止发病的目的。
三、春季的中药调养
1、原则
(1)补益正气
春天气候温暖多风,非常适合细菌、病毒等微生物的生存与传播,故多发流行性传染病,因此也要吃些能补充人体正气,增强抵抗力的药物。特别是对久病将愈、病后体虚、手术后气血亏虚,老人、儿童体质虚者更为必要。春天进补,应注意季节特点,根据各地区不同气候,合理选用温、热、凉、平和、益气、利血、养阳、补阴等调养脏腑的方药。通常,对无病及个人体质情况差异不大者,北方进补,宜选辛、甘之品,兼以温补,如人参、熟地、当归、黄芪等,用以帮助春阳升发,保护阳气。南方气候暖湿,常春雨绵绵,宜兼顾健脾利湿之品,如党参、茯苓、白术、 苡仁等。春暖花开后,则可进凉补之品,如玉竹、生地、沙参等。
(2)以药养肝
春季,是肝阳上亢,肝病易发的季节。以药养肝是春季药养的一个重要内容,但应在有经验的中医师指导下进行。常用养肝明目中药有:枸杞子、菊花、苍术、白蒺藜等。养肝荣筋类有:肉苁蓉、木瓜、菟丝子、枸杞子、牛膝等。柔肝理气和血类有:地骨皮、柴胡、白芍、川楝、地黄、黄精、枸杞子等。
(3)防风除湿
春季气候多变,时雨时晴,忽冷忽热,最易使人伤风感冒;春季多风,阴雨时间长,又使慢性支气管炎、哮喘、风湿性关节炎等宿疾易于复发或加重病情。故而春季中药调养尚要注意防风除湿。中医认为肺在人体脏腑中位置最高,称为“华盖”,且肺叶娇嫩,不耐寒热,易被邪侵,又称“娇脏”。脾喜燥恶湿,主运化水湿,脾的功能健旺可防止水液在体内停滞而生湿。
因此尤其是肺脾气虚的人抵抗风寒、风热、风湿的能力也低下,易患感冒,也容易得风湿病。因此益气补肺健脾为防风除湿的根本之法。
(4)清热生津
尽管早春天气较冷,但感风寒之邪严入里可化热,再加上冬由于过食温热之品,人体内多有郁热积蓄。此外,晚春之时,风温邪气开始流行,因此,对不少人来说,春季还需服用能够清热的药,由于热能耗损津液,造成津液不足,故在服用清热药时,还宜选用能生津的药物
2、常用药物
(1)人参
春季宜补益正气,人参就是最佳的补气之品,其味甘微苦、性微温,归肺、脾经,能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生津、安神。气虚、阳虚体质者如年老力衰,久病气虚、头晕眼花、动则气喘,兼有肢冷畏寒及妇女崩漏失血过多,或者手术后均可服用偏温热性的红参。若阴虚火旺体质者如舌质偏红、咽燥口干、头晕耳鸣、大便秘结等,可选用偏凉性、滋润的生晒参或西洋参。食用人参,最常用的方法是每次6-10克,切碎,置适量冷水中浸一晚,第二日,隔水蒸半小时,服汁。然后加水再蒸,备下次服用,一般可连蒸3次,最后一次连渣一起服下。
(2)党参
味甘、性平,归脾、肺经,功效与人参相似,能补中益气,生津养血,但作用较弱。因其价格低廉,常作为人参的代用品,是平补保健之品。现代药理研究证实,本品有强壮、补血、降压等作用,久服可调整免疫功能,增强抗病能力。
(3)黄芪
味甘、性微温,归脾、肺经,有良好的补气、固表、生血、生肌、利水等功效。是温养强壮保健之佳品,可调补人体表里内外一身之气,尤其善补肌表之气。早春时节,体弱气虚易患感冒的入,单味煎汤代茶饮,有益气、生血、固表,预防感冒的作用。黄芪还能补阳、助生机。凡气血不足者均可使用。现代药理研究和临床应用表明,黄芪有强心、保护肝脏、兴奋中枢神经系统等多方面的强壮作用。但其功专温补,用之不当,易生热助火,故气滞食阻、阴虚火旺者不宜使用。
(4)黄精
黄精味甘、性平,主要功用为补脾气,养胃阴,润心肺,为补中益气之妙品。中医有“黄精可代参芪”的说法。临床上常用于脾胃虚弱、体倦乏力、肺虚咳嗽、消渴等症。黄精既能补气又能养阴,其补性比较滋润、缓和,适宜长期服用,用作身体虚弱、病后调养较好。现代药理分析,黄精的根茎中主要含粘液质、淀粉、多糖及烟酸、 类等成分,有降压作用,对防止动脉硬 化及脂肪肝有一定作用。
黄精30克,山楂25克,何首乌15克。水煎服,可用于动脉粥样硬化的防治。
国医大师李济仁的药茶调养气血:黄芪10-15g 枸杞子6-10g西洋参3-5g 黄精10g(感冒者,手脚冰凉者,腹泻患者不宜服用)
(5)防风
味辛甘、性微温,归膀胱、肝、脾经。具有发表散风、胜湿止痛、止痉止泻之功。《药类法象》说它“治风通用。泻肺实,散头目中滞气,除上焦风邪”。常用于治疗风、寒、湿等外邪为患所致的感冒、关节痹痛等症。本品炒炭,还可用治肝气郁结,乘克脾胃所致的腹痛泄泻等。《遵生八笺》记载正月食“防风粥,以去四肢风。取防风一大分,煎汤煮粥”。现代药理研究证明,防风有抗菌作用。在春天这个细菌、病毒繁殖活跃的季节,食防风粥确有防病保健作用。
(6) 薏苡仁
味甘淡、性微寒,归脾、胃、肺经,功能利水渗湿,健脾除痹,清热排脓。春季阴雨绵绵,是风湿性关节炎的好发季节,尤其南方气候暖湿,薏苡仁作用缓和,微寒而不伤胃,益脾而不滋腻,正可以健脾胃、祛风湿、强筋骨。此外,苡仁营养丰富,味道和普通大米相似,又容易消化吸收,可当粮食吃,俗称“薏米”,具有滋补作用。
(7)白术
味苦甘、性温,归脾胃经,有补脾益气、燥湿利水、固表止汗之功。脾喜燥而恶湿,白术甘温益脾胃之阳气,燥脾胃之寒湿,,故为补脾益气之要药,有益气生血之功效。据现代药理研究和临床证实,本品能促进胃肠消化液分泌旺盛,蠕动增强;并能加快血液循环和降低血糖。对肝脏有保护作用,能防止肝糖原减少。此外,白术还有强壮作用。
(8)肉苁蓉
味甘咸、性温,功能补肾壮阳,益阴补血,润肠通便。在我国内蒙古、甘肃、新疆等地的沙漠地带,每当春季到来时,当地人民就纷纷来到沙漠深处安营扎寨,挖掘鲜苁蓉。苁蓉水分充足、营养丰富,不仅是沙区人民喜爱的食品且因其茎条粗壮,肉质油润,药用价值高,滋补性能强,故有“沙漠人参”的美称。据《本草疏经》记述“:肉苁蓉乃益肝肾、补精血之效药。其特点是滋而不腻、温而不燥、补而不峻,既可壮阳又可补阴,药性从容和缓,故有“从容”之名。”特别适用于老年人体弱及病后体虚的患者,久服可以延年益寿。 肉苁蓉对于肾虚所致的男女性功能障碍,不孕不育,确有良效,并对老年人阴血不足,肠燥便秘有滋补强壮和促进肠蠕动而排便的作用。常用的滋补方法有:将煮熟的肉苁蓉切片,和大米一起煮粥食用;亦可将肉苁蓉和羊肉一起炖食或单独用肉苁蓉水煎服,每次15-30克。
故阴虚火旺、以及脾胃虚弱所致之大便溏泻者,也不宜服用。
(9)枸杞子
味甘、性平,归肝、肾经,功能滋肝补肾,益精明目,固髓健骨,润肺补虚。适用于肝肾虚损、精血不足所致的遗精阳痿、腰膝酸软、头昏耳鸣、神经衰弱以及肺肾不足所致虚劳咳嗽等症。枸杞子15克,大米100克,加适量食糖煮。
由于枸杞子能医治目疾,又称“明目子”,用枸杞子15克,熟地、黑芝麻、杭菊花各12克,水煎服,有养肝明目作用,治疗肝肾不足,精血不能上济于目引起的眼目昏花、视力减退等症。
用鲜枸杞叶100克配猪肝100克,克,熬汤服,有清热解毒、养血明目的功效,适用于沙眼流泪、风热目赤、视力减退和夜盲等症。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枸杞子有保护肝脏的作用,可抑制脂肪在肝内沉积和促进肝细胞新生。还可降低血中胆固醇、降血糖。每日取枸杞15-30克克,水煎服或开水浸泡代茶饮,久服对慢性肝炎、高血脂症、冠心病、糖尿病等病有防治保健作用。
(10)山茱萸
又名山萸肉,味甘酸、性微温,归肝、肾经,功能补益肝肾,收敛固涩。本品既能补阳,又可补阴,为补肝肾、壮身体、平补阴阳之要药。补性平和,不热不燥。山茱萸、熟地、山药、茯苓各克,水煎服,每日剂,可治身体虚弱、腰酸腿软、头晕耳鸣、两目昏花。山萸肉克,水煎服,可治体虚自汗,出汗过多。
(11)女贞子
味甘苦、性平微凉,入肝、肾经,有补肾滋阴、养肝明目、强腰膝、乌须发的功效。为清凉性滋补药品。春天肝气升发,肝阳易亢,女贞子恰能益肝肾之阴,平肝肾之虚火,并有利于上荣头目,故可明目、乌须发。而女贞子的补肝肾,乌须发,则是兼清气分,其性微凉,对肝肾阴虚火旺引起的疾病,特别是眼疾如视物昏花、夜盲等有良效。其特点是性质和平,滋补而不滞腻,适于久服。但脾胃虚寒冷痛、腹泻者忌用。
(12)白芍
味酸甘苦、性微寒,入肝、脾经,功效补血养肝,敛阴止痛。是补血养肝的要药。肝应于春,春季正是调养肝脏的大好时节,白芍味酸能柔肝止痛;其味也苦,苦能降泻,又可平熄肝火,以治肝阳上亢引起的头晕目眩、心烦不眠、易怒易躁等;白芍微有甘味,故又能补血养肝。
白芍15克、当归9克、川芎6克、熟地15克,水煎服,每日剂,可补血养肝。
(13)板蓝根
味苦、性寒,归心、胃经。清热解毒,凉血利咽。适用于外感热病发热、头痛、咽痛及温热毒邪所致发斑、痈肿疮毒、丹毒等。常用在防治春季多发的流行性传染病如:流感、流行性腮腺炎、急性传染性肝炎等。
(14)芦根
味甘、性寒,归肺、胃经,清热生津,除烦止呕。适用于热病烦渴、胃热呕吐反胃等。可煎汤或配制粥食服用。
(15)石斛
味甘淡、性寒,入胃、肾经,养阴清热,益胃生津。本药善养胃阴、生津液。但单用力较弱,多入复方。主治热病伤津,口干烦渴,或胃中素有虚热,口中干渴。尚有补肾养肝及强筋骨的作用。对于伏案苦读,久视伤血,或年迈体弱,肝肾不足所致的两目昏花、视力模糊、腰腿软弱,久服大有裨益。
石斛15克,熟地15克,怀山药12克,山萸肉9克,枸杞子12克,菊花6克,水煎服可益肝明目。
(16)麦冬
味甘微苦、性微寒,归心、肺、胃经,可养阴润燥,生津止渴,清心除烦。适用于肺燥干咳、虚劳烦热、热病伤津、咽干口燥、便秘等。咽干喉痛、舌燥口渴
可用麦冬9克,金银花9克,菊花6克,生甘草5克,用开水冲泡代茶饮。
(17)玉竹
味甘、性微寒,归肺、胃经,功效养阴润燥、生津止渴。适用于阴虚肺燥的干咳少痰、口燥咽干,热病心烦口渴、食欲不振、大便秘结等。玉竹长于养阴,补而不腻,不寒不燥,古人称其有“补益五脏,滋养气血,平补而润,兼除风热”之功。
(18)胖大海
味甘、性寒,归肺、大肠经,清肺化痰,利咽开音,润肠通便。适用于肺热声哑、咽喉疼痛、咳嗽及燥热便秘、头痛目赤等,可单味泡服亦可同他药配服。
本文关键词:呼吸系统疾病,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1886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yywskj/2188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