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百科 > 教育期刊 >

呼吸系统疾病防治_老年人呼吸系统疾病的预防与保健

发布时间:2016-12-18 13:37

  本文关键词:呼吸系统疾病,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呼吸系统是影响老年人死亡主要病因之一。老年人呼吸系统的发病率有明显的年龄特点,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年龄越大,发病率越高。

 

究其原因,第一、由于老年人呼吸道粘膜逐渐萎缩,分泌机能下降,内脏器官功能衰退,使呼吸机能减弱,体内吸入和排除的气体量相应减少,从而影响废气的排除和新鲜空气的吸入。老年人全身免疫力降低,体温调节功能减弱,对外界环境变化反应迟钝,也为细菌繁殖提供了有利条件。第二、中国大约有2/3的人,有吸烟的不良嗜好,烟是慢性气管炎、COPD等疾病最重要的发病因素。江苏省中医院呼吸科周贤梅

 

由于上述的原因,老年人容易患有感冒、肺炎、慢性支气管炎、哮喘、肺结核等。所以老年人应该预防并警惕以下疾病的发生:

 

1.感冒:由于呼吸系统功能及免疫力下降,老年人易患感冒,还会因感冒而并发支气管炎、肺炎,甚至继发肺脓肿;若原有肺部疾病患者,会使原病情加重;有心脏病患者会使原有的心脏病恶化,进而诱发心绞痛、心功能不全等。预防感冒的发生,提前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十分重要。如老年人平日要多注意天气的变化,适时添减衣服,避免着凉。季节转换时更应加倍小心,注意添减衣物。另外,应尽量少去或不去人口较多的场所,如商场、车站、集市,以防被传染上感冒及其他病菌。

 

2.肺炎:随着秋季的来临,气温会逐渐下降,老年人患肺炎就医者也会日渐增多。这是由于随着年龄的增长,呼吸系统趋于老化,支气管上皮细胞萎缩,杯状细胞增生,纤毛减少,运动减弱,以致呼吸道清除病菌的能力下降,容易引起呼吸道感染;老年人的胸腺也会发生不同程度退化,细胞免疫功能下降,这时“潜伏”于上呼吸道或被吸人空气中的病毒、细菌容易在此生长繁殖,兴风作浪;不少老年人患有慢性支气管炎、糖尿病、高血压病、贫血、营养不良等,抵抗疾病的能力更差,也易发生呼吸道感染;每当天气变化、气温下降,老年人耐寒能力差,对外界气温变化较难适应,就容易因感冒诱发肺炎。

 

3.慢性支气管炎: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简称老慢支,是危害老年人健康的一种严重的常见病、多发病。冬季是慢性支气管炎极易复发的季节,应做好预防工作,降低或减少支气管炎的复发。 

 

4.哮喘:虽说哮喘主要见于青年人,但目前老年人哮喘也逐渐增多,所以老年人对于哮喘应有警惕性。天气较冷时,吸人寒冷和干燥的空气对哮喘病患者是很不好的,所以在哮喘发作时应尽量避免外出。如必须出去,之前应喝一些温水,多穿几件衣服。最好是穿能够防风和防雨的衣服,这样可以帮助保暖。必要时可戴一条围巾或口罩护住嘴和鼻子,避免使呼吸道直接暴露在寒冷的空气中。对流感疫苗不过敏者,可注射流感疫苗。

 

5.肺结核:我国自1979年至今先后进行了三次结核病流行学调查,结果表明,无论是活动性肺结核还是涂阳肺结核的患病率,都随年龄增长而升高,于60-70岁达到高峰。老年肺结核发生既有内源性复发因素,也有外源性再感染的成分。现在的老年人经历过我国结核病流行最严峻的年代,绝大多数人曾感染过有毒力的结核菌,埋下了复发的“种子”。随着城市人口流动加剧,加大了老年人再感染肺结核的概率。值得指出的是,并不是所有老年人都易感肺结核。调查发现,那些因不同原因引发的免疫功能低下、慢性酒精中毒、营养不良以及患有矽肺、糖尿病、癌症、精神疾病的老年人特别易患肺结核。

 

对于老年呼吸系统疾病,给老年人增加了痛苦,,只有积极开展预防与保健,才能使他们生活得更舒心、更快乐。

 

1.广泛开展健康教育,使他们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提高健康意识,增强自我保健能力。

 

2.防止污染:吸烟者禁止吸烟,不吸烟者避烟。居室内尽量避免油烟、煤烟和粉尘的污染,且要定时通风换气,温度、湿度应适宜,这是减少“老慢支”发病的重要措施。居室的门窗应定时打开,使空气流通,室内细菌减少,但每次通风时间不宜过长,以30分钟为宜。

 

3.广泛开展饮食保健:患有呼吸系统疾病的老人常有体重减轻,而由于呼吸困难,老人常需费力呼吸,因此,要求能进食足够的热量以维持体重。应鼓励老人少量多餐,选择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对急性呼吸系统疾病的老人要鼓励多饮水,以减轻痰液的粘稠度。膳食有瘦肉、鸡蛋、牛奶、鱼、大豆及豆制品。因豆制品中含有卵磷脂,对修复损伤的细胞组织有重要作用;常食百合、木耳、丝瓜、蜂蜜、海带、莲子、藕、核桃、梨等食物,对祛痰、平喘、润肺等都有一定的作用。


  本文关键词:呼吸系统疾病,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1887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yywskj/21887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76a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