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疫情分析报告
本文关键词:疫情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传染病疫情分析报告 范文一: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分析 投稿:罗昇昈
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分析
[摘要] 目的 了解2011年丹棱县传染病发病情况和特征,为制定相应的传染病防治防治和预防接种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收集丹棱县2011年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资料,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统计分析。 结果 丹棱县2011年无甲类传染病报告;报告乙、丙类传染病 14种346例,报告发病率为212.00 /10万;无死亡病例。报告发病率居前5位的传染病依次为肺结核(93例)、病毒性肝炎(83例)、手足口病(73例)、其他感染性腹泻(28例)、痢疾(22例)分别占发病总数的26.88%、23.99%、21.10%、8.09%、6.36%。各类传染病中以肠道传染病为主,共报告153例,占发病总数的44.22%;其次为呼吸道传染病,共报告103例,占发病总数的29.77%;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共报告85例,占发病总数的24.57%。结论 2011年丹棱县法定报告传染病主要为肠道传染病和呼吸道传染病,应进行重点防治,加强健康教育,降低传染病发病率。
丹棱县地处四川盆地西南,全县共辖5镇2乡71个行政村5个居委会,全县人口16万,农业人口13万,农村常住人口约9.5万。为了解丹棱县法定传染病发病情况和流征,为制定相应的传染病防治防治和预防接种提供科学依据,现将2011年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情况分析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传染病疫情资料来自《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报告的2011年丹棱县法定传染病年报表;人口资料来源于丹棱县统计局。
1.2 方法 使用Excel软件对2011年报告的甲乙丙类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数据进行统计,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发病概况 2011年全县无甲类传染病报告,共报告乙类(8种233例)、丙类(6种113例)传染病14 种346例,报告发病率为212.00/10万;无死亡病例。
2.2 主要传染病发病顺位 报告发病率居前5位的传染病依次肺结核(93例)、病毒性肝炎(83例)、手足口病(73例)、其他感染性腹泻(28例)、痢疾(22例)分别占发病总数的26.88%、23.99%、21.10%、8.09%、6.36%。
2.3 各类传染病发病情
2.3.1 呼吸道传染病 共报告4种103例,占传染病发病总数的29.77%。其中肺结核93例,占26.88%;流行性腮腺炎5例,占1.45%;风疹4例,占1.16%;麻疹1 例,占0.29%。
2.3.2 肠道传染病 共报告5种153例,占传染病发病总数的44.22%。其中手足口病73例,占21.10%;其他感染性腹泻28例,占8.09%;病毒性肝炎27例(甲型24例、未分型3例),占7.80%;痢疾22例,占6.36%;急性出血性结膜炎3例,占0.87%。
2.3.3 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 共报告2种5例,占传染病发病总数的1.45%。其中疟疾4例(间日疟1例、恶性疟3例),占1.16%;布病1例,占0.29%。
2.3.4 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 共报告4种85例,占传染病发病总数的24.57%。其中病毒性肝炎56例(乙型41例、丙型15例),占16.18%;梅毒17例,占4.91%;淋病10例,占
2.89%;艾滋病2例,占0.58%。
2.4 主要传染病发病情况
2.4.1 肺结核 共报告93例,报告发病率56.98 /10万,发病数居第1位。全县各乡镇均有病例报告;发病无明显季节性;0~14岁无病例报告,发病年龄55~69岁组略高于其他年龄组,共35例;男女发病性别比为1.74 :1(59:34);职业以农民(79例)为主。
2.4.2 病毒性肝炎 共报告83例,报告发病率50.86 /10万,发病数居第2位。全县各乡镇均有病例报告;发病无明显季节性;发病年龄发35~64岁为主,14岁以下无发病;男女发
病性别比为1.96:1(55:28);职业以农民(66例)为主。
2.4.3 手足口病 共报告73例,报告发病率44.73/10万,发病数居第3位。1-3月无发病,10月发病28例,其余月份无明显变化;发病年龄均为5岁以下,以1~3岁组为主,1岁组22例、2岁组18例、3岁组13例,共53例;男女发病性别比为1.92:1(48:25);职业为散居儿童(53例)、幼托儿童(20例)。
2.4.4 其他感染性腹泻 共报告28例,报告发病率17.16 /10万。全县各乡镇均有病例报告;发病无明显季节性;发病年龄以10~24岁组、30~44岁组为主,各为9例;男女发病性别比为0.87:1(13:15);职业以农民(21例)为主。
2.4.5 痢疾 共报告22 例,报告发病率13.48 /10万。发病无明显季节性;发病年龄以0~1岁组为主,共11例;男女发病性别比为2.67:1(16:6);职业以散居儿童(11例)、农民(7例)为主。
2.5 艾滋病发病情况 2011年报告艾滋病2例、艾滋病感染者5例,均为农民,年龄最小21岁、最大35岁。
3 讨论
2011年丹棱县法定传染病报告资料显示,报告的14种乙丙类传染病中,肠道传染病、呼吸道传染病、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占主导,预防和控制呼吸道传染病、血源性传染病和肠道传染病是防治工作重点[1,2]。
2008年手足口病正式纳入法定传染病后,报告数大幅上涨;外出非洲等国家劳务人员的增加,导致疟疾输入性病例增多,对归国人员特别是从非洲国家返回人员,应高度警惕恶性疟疾的可能[3];省外输入羊等牲畜,出现了丹棱县首例布病,通过布病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可以提高重点人群防治布病的意识,自觉改变不健康的行为,从而切断传播途径,减少布病的发生[4]。提示全县在防控传染病上要针对新的病种、流行趋势,采取相应的策略,多部门协作,加强对劳务输出人员传染病防治知识宣传,同时对医务人员强化培训,提高对本地不存在的传染病的诊断、处置能力,避免二代病例在本土发生。
报告发病率居前5位的传染病依次是为肺结核、病毒性肝炎、手足口病、其他感染性腹泻、痢疾,说明当前这5种疾病仍是严重危害丹棱县居民身体健康的主要传染病病种。统一、规范肺结核、乙肝的诊断和报告标准,有利于提高对传染病疫情的分析判断,减少误诊误报[5]。 丹棱县法定报告传染病以农民为主,提示全县在加强国家免疫规划为适龄儿童接种疫苗的同时,更应加强农村传染病管理工作,提高农民对传染病防控知识的知晓率,改变不良卫生习惯,极大程度地减少肠道传染病的发病率。保护农民身体健康是传染病防控工作的重点[6]。在常规免疫接种的同时,加强对手足口病的宣传,养成幼儿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避免重型和死亡病例发生;加大对托幼机构、学校传染病疫情监控力度,有利减少传染病暴发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7]。幼托机构加强学生晨检制度,加强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的及时性与建立学校长效机制的传染病防控工作制度是防止学校传染病发生的有效手段[8]。
艾滋病以青年农民为主,正处于性活跃期,需要加强安全性行为干预活动[9]。这类人群对该病的危害认识不足、防范意识低,常规干预范围要扩大,加强重点人群的健康促进。健康教育是艾滋病预防的重要、高效手段之一,应不断探索多种方式开展健康教育工作[10]。 2011年的法定传染病疫情提示,与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相关的传染病发病率极低,无暴发流行;重点发病人群是成年农民,加强对他们在的肠道传染病和呼吸道传染病健康教育,对降低全县的传染病发病率起决定作用。
范文二:关于传染病疫情分析及自查报告 投稿:万痯痰一、疫情概况
根据各科室上报到公共卫生管理科的数据统计,6月份全院共上报传染病卡69张,hbsag(+)未网络直报的41人,肺结核和结核性胸膜炎患者与早期病例重复报告7人次,其他病种重复报告卡5 张。有效报告卡57张,报告法定传染病7种51例,法定管理、重点监测的传染病2种6例。
甲类传染病无报告。
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4种24例,占发病总数的42.11%,无死亡病例。发病病种具体是:肝炎8例,肺结核12例,梅毒2例,菌痢2例。
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3种27例,占发病总数的47.37%,无死亡病例。具体病种发病数是:腹泻病14例,手足口病7例,流行性腮腺炎6例。
其他法定管理的传染病2种6例,占发病总数的10.53%,分别是:结核性胸膜炎6例,水痘2例。
二、各类传染病发病构成情况
1、肠道传染病:发病23例,无死亡,占传染病报告总数的40.35%,病种为腹泻病14例,手足口病7例,菌痢2例。
呼吸道传染病:发病24例,无死亡,占传染病报告总数的42.11%,病种为肺结核12例,流行性腮腺炎6例,水痘2例,结核性胸膜炎4例。
3、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发病0例,无死亡。
4、血源及性传播疾病:发病10例,无死亡,占传染病报告总数的17.54%,病种为:乙肝7例,梅毒2例,丙肝1例。
5、新生儿破伤风、afp、霍乱、非典、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无病例报告。
三、传染病疫情分析
本月报告新发传染病1种,菌痢2例,呈散发,符合该病的流行季节。与上月相比,两种夏秋季高发的肠道传染病发病明显增加,一是婴幼儿的急性感染性腹泻病,二是手足口病随着流行高峰的到来,发病数明显增加,值得临床警惕。由于雨季的来临,经空气飞沫进行传播的流行性腮腺炎、肺结核发病数都大为减少。其他传染病的发病情况基本与去年同期持平。
三、前半年传染病管理检查情况通报
6月28日,根据医院安排对全院前半年的工作进行了全面考核,在主管院长的带领下公卫科对采取出入院登记本随机抽查与网络报告病例对照的办法,对儿科、三个内科、门诊部、检验科、放射科等传染病管理重点科室进行半年考核,考核中发现的主要问题如下:
部分医生填写传染病卡不用心,公卫科多次口头或书面形式指出的缺漏项、逻辑关系混乱等错误仍然比比皆是。如不在“首次报告”项、诊断分类项打钩,个别医生甚至连患者性别项都不填;职业选择是农民却填写“工作单位”,而对学生、幼托儿童等反复强调要在“工作单位”栏填写具体班级的却只打钩不填写;无论强调多少次,就是不能把住址具体到“村社”,个别医生的卡片在“村社”栏直接编个门牌号,有的卡片甚至只填写到乡镇一级。14岁以下的儿童填卡时明确要求必须填写家长姓名和联系电话,但儿科个别医师却以婴幼儿不能使用电话为理由不填写。肺结核患者,不论是门诊或住院,都要求必须填写联系电话,但放射科部分转诊卡未填写。个别患有两种及以上传染病的患者只填写了一张报告卡片。设立导医台后,检验单的发放登记和阳性结果反馈制度得到很好的落实。死亡病例不能按规定及时将《死亡医学证明书》上报公卫科。内二科有两例“农药中毒”患者,未按规定上报“农药中毒报告卡”。无职业病诊断资质的情况下,出现两例“矽肺”确诊诊断。
四、整改措施
按照《XX县人民医院传染病疫情管理制度》对传染病管理不善的儿科,扣除第二季度劳务费360元,并向全院通报批评。死亡病例、农药中毒、职业中毒病例,按规定均需要填写相应的报告卡,但由于数量太少的关系,卡片未下发科室,发现此类病例,主管医生要及时和公卫科联系所要相应卡片,并及时填写上报。同时患有两种及以上传染病的患者,需要填写多张卡片,每张传染病报告卡只能填写一种病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02]第24号部长令发布的《职业病诊断与鉴定管理办法》第十四条 规定,职业病诊断机构在进行职业病诊断时,应当组织三名以上取得职业病诊断资格的执业医师进行集体诊断。《职业病诊断证明书》须包括患者职业病接触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依据的诊断标准、诊断结论等方面的内容,应由三名以上取得职业病诊断资格的执业医师集体诊断签名后出具,经具有职业病诊断资质的医疗卫生机构审核盖章后并加盖"专用章"方为有效。
根据上述规定,普通省级医院的“诊断证明”不能作为诊断职业病的依据。除非患者能提供有效的《职业病诊断证明书》,否则我院不允许出现职业病确诊诊断。
范文三:传染病疫情分析报告 投稿:姚樎樏传染病疫情分析通报
各科室:
现将我院传染病疫情分析通报如下:
一、传染病疫情概况:2011年5-6月我院共报告法定传染病7种,发病数61例,其中乙类传染病4种发病数50例,丙类传染病2种发病数3例,其它传染病1种发病数8例,无甲类及乙类按甲类管理的传染病发生。发病依次为肺结核42例占发病68.85%、水痘8例占发病13.11%、细菌性痢疾7例占发病11.48%、手足口病2例占发病3.28%、梅毒1例占发病1.64%、腮腺炎1例占发病1.64%。
二、各类传染病发病情况
呼吸道传染病:共报告51例占总数的83.61%,其中肺结核42例,水痘8例,腮腺炎1例,分别占呼吸道传染病数的82.35%、15.69%,1.96%。
肠道传染病:共报告9例占总数的14.75%,其中细菌性痢疾报告7例占发病数的77.78%,手足口病报告2例占发病总数的22.22%。 血液及性传播传染病:梅毒1例占发病总数的1.64%。 分析本月疫情平稳无重大传染病发生。
三、报卡质量评价:
1.我院传染病报告科室共有19个,本月报告科室7个,占36.84%,个别科室及个别医生长年未报传染卡,或者督查时才报告,影响了我院传染病报告工作质量,希望各科室加强对传染病监测,杜绝迟报、漏报。
2.报卡较好科室分别是:内一科、小儿科、中医科、内三科、一门诊放射科、内二科、急内科、二门诊放射科。
3.存在问题:普遍存在传染卡填卡内容不完整,甚至有逻辑错误。
4.今年由于传染病报告质量的考核要求更加严格,新增了儿童家长姓名、工作单位、病例诊断时间、出生年月日、等要求必填项目必须填写完整,不得漏项。
四、结论:5-10月是肠道传染病高发季节,我院已建立肠道门诊,进行肠道传染病监测。近期仍有麻疹发病,要继续加强对呼吸道传染病监测,以发热病及流感样病例为重点,加强发热门诊工作,重点做好麻疹及手足口病宣传及培训。继续做好其他传染性疾病的监测及防治工作,严防重大传染性疾病的暴发流行。
二○一一年七月十三日
范文四:传染病疫情报告分析 投稿:崔磫磬传染病疫情报告分析
一、 2012年1月-----2012年8月门诊就诊病人4012人次,门诊登记腹泻病人4人, 共报告各类法定传染病新发病病例0例,占就诊病人总数的0% 报告的0例传染病中,1月报告0例,2月报告0例,3月报告0例,4月份报告0例,5月报告0例,6月报告0例,7月报告0例,8月报告0例,1—8月份报告未发现新发传染病。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100%。
二、疫情报告工作情况 3月15日单位组织了传染病疫情报告情况自查,未发现传染病漏报,相关科室疫情报告及时,0张报告卡中,卡片项目完整的0张,报告完整率100%,卡片内容与病案一致,报告一致率100%,纸质卡片与网络卡片一致率100%。
三、情况分析:1—8月份无传染病人,4例腹泻病人。门诊日志有缺项,个别登记不全四、下一步工作要求和计划:
1.是要加强信息沟通和信息反馈,让所有法定传染病报告人及时了解本地传染病发病情况,了解我单位传染病防治工作开展情况和疫情报告情况,不断提高相关工作质量。
2. 要加强霍乱防治,严格腹泻病人的诊治。门诊要
认真做好预检分诊工作,认真登记.
3. 加强门诊日志的登记及完善,列入工资考核。
2010年8月
范文五:传染病疫情报告 投稿:石弪弫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
一、 本所为法定传染病责任报告单位,本所执行职务的医务人员均为责任报告
人。
二、 在诊疗过程中发现法定传染病,由首诊医生或其他执行职务的人员,按要
求规范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并及时通知疫情报告人员。
三、 报告病种:
甲类传染病:鼠疫、霍乱
乙类传染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
丙类传染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痢疾和阿米巴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
卫生部决定列入乙类、丙类传染病管理的其他传染病。
四、 责任报告人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脊髓灰质炎、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病人、疑似病人或病原携带者时,应于2小时内以最快的方式向当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发现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时,也应及时报告。对其他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病原携带者在诊断后,应于24小时内进行网络报告。其他符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标准的传染病暴发疫情,按规定要求报告。
五、 建立传染病门诊日志,对各类传染病予以详细登记,并填报传染病报告卡。
传染病报告卡应使用钢笔填写,内容完整、准确、规范,字迹清楚。
六、 本所任何人员不得瞒报、漏报、谎报或授意他人隐瞒、谎报疫情。
范文六:第四季度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及传染病分析 投稿:徐沢沣第四季度 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及传染病分析 一、疫情概况
2014年10月1日至12月31日,通过各相关科室上报的传染病报告卡统计,我院共报告乙、丙类传染病共103例,无甲类传染病及其他新发传染病报告。报告传染病病种如下表:
二、网络直报质量评价
本月共收各类传染病报告卡103张,均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网络直报,
报告及时率100%,报告卡填写完整率100%。本月死因监测系统中报告20例,无孕产妇和5周岁以下儿童死亡病例。 三、传染病报告自查 见每月自查小结。 四、小结
1、加强肠对冬春季传染病防控;加大宣传力度。 2、加强对死亡病例报告核查工作。 3、加强季度传染病审核工作。
4、写出本年度总结并制定明年本院传染病防控计划。
范文七:传染病疫情报告漏报原因分析与对策 投稿:朱中丮【摘要】 目的 降低传染病在我院的漏报率,防止传染病的蔓延。方法 对2010年1月――2011年12月期间的12485份病例进行回顾性调查和分析。结果 2012年采取措施及相应的管理后,医院传染病漏报率从原来的1.2%,降至0.41%,呈下降趋势。结论 加强医院对传染病的管理,认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医院传染病报告管理制度》及《医院传染病报告奖惩制度》等相关知识,提高医务人员对传染病认知能力,严格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同时,开展前瞻性监测,是防止医院传染病漏报的关键。
【关键词】 传染病报告;漏报分析;对策
疫情报告是传染病监督管理中最基本的重要内容,及时准确地向疾病控制中心报告疫情是每个医生的职责和义务,是防止传染病暴发和疫情蔓延的重要环节[1]。为防止医院传染病漏报,自2012年1月起我院采取了新的传染病管理制度,加强医院对传染病疫情报告的监控管理,有针对性采取措施,从而减少了医院传染病漏报的发生。本文分析了近2年来,我院传染病漏报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2010――2011年传染病出院病人12485份病例。
1.2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的诊断标准为依据,由专职疫情责任人查阅12485份病例,凡患者在住院期间确诊为法定传染病的病例,在法定时限内,相关医生仍未上报的为漏报。
2 结 果
在12485份病案中,确诊传染病1864例,已报1842例,漏报22例,漏报率为1.2%。
3 漏报原因讨论
3.1 综合医院的领导及全体医务人员传染病疫情管理的意识淡薄,重治轻防。个别医生不能熟练掌握各类法定传染病的诊断标准、病种及报告时限,以致造成漏报。
3.2 首诊医生对传染病疫情不够重视,报卡意识不够强 ①对传染病诊断标准和报告时限模糊不清,造成漏报、迟报。②有个别医生即使已电话通知其补报,医生仍存在迟补现象,造成个别传染病报告卡难以在传染病防治法所规定的时限内上报。③由于医生临床工作太忙,个别医生有忘报、误报或字迹填写潦草,项目不完整等现象,造成漏报、误报。④有些医生在开检查报告单时,忘记填写“初诊”,造成初诊为传染病的病例漏报。
3.3 某些医务人员法制观念不强,发现传染病即转入专科诊治,将疫情报告的工作随之推向专科。既不能执行首诊报告负责制,也不能认真履行法定报告人的义务,造成传染病报告卡漏报。
3.4 医生对需要专科的病人,于转入科室相关医生病例交接不够完整,初诊医生开检验单,待检验结果呈阳性时,接诊的医生不是初诊的医生,报卡的责任未能明确由谁执行,造成漏报。
3.5 个别医生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字迹不清,缺项、漏项,工作单位现住址填写不详细,14岁以下儿童没有填写家长姓名,发病日期和诊断日期填写不符合逻辑等,造成传染病报告卡误报、漏报。
3.6 相关辅助科室(医学影像科、化验室、放免室)工作不认真,责任心不强。主要表现在漏登阳性报告单或报告单填写项目不全,使查对困难。造成传染病漏报无法补报。同时未严格执行传染病疫情报告单交接制度,造成个别阳性报告单遗失或报告单因字迹不清晰等原因退回重写后,未能及时送回科室,造成漏报。
3.7 专职疫情责任人员对医院制定的疫情报告管理制度执行力度不够,奖罚制度不兑现,不能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
4 对 策
4.1 健全组织机构,加强领导重视 医院成立以院长为组长的传染病疫情领导小组,结合医院实际制定《医院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定》、《医院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制定》、《医院传染病疫情报告奖惩制定》,并定期召开领导小组会议,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4.2 加强医务人员培训 对各科室医生、新上岗医生、进修生和实习生进行定期传染病法律法规等相关知识培训,了解掌握各种法定传染病的报告时限、报告要求和报告流程。邀请疾控中心专家或科室主任讲解传染病的诊断标准、诊断依据,加强医生对各种传染病的认知。每次培训后进行书面考试,通过多种形式强化业务知识,增强报告意识,提高疫情报告自觉性[2]。
4.3 加强对化验单的管理 由医务科和感染管理科共同参与,做到化验单填写和登记规范化。凡对传染病诊断阳性的化验单由专人送到专科诊室,收发签字,弥补了因化验单项目不全和流失而造成的无法补报的状况;同时首诊医生要做好此类病人转诊的导诊工作,以防出现无主化验单而转向无法补报的另一局面。
4.4 增加监督检查频次 医院传染病专职疫情责任人每日定时核对阳性化验单,堵塞漏报,监控检查全院住院及门诊的传染病疫情报告,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并与不定期抽查相结合,做到奖报罚漏。
4.5 定期反馈 疫情报告责任人采用简报、网络及张贴公示等多种方法,将每月传染病疫情的报告情况反馈给临床医生,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从而提高医生的报告的准确性。
4.6 法律意识宣传 提高认识、增强疫情管理的意识,做到人人参与,防止结合。配合健康教育,利用板报、咨询等做好传染病的宣传,以充分认识疫情管理的必要性。
4.7 建立严格的考核奖惩制度
切实执行首诊医生负责制,管理人员发现问题,要及时反馈督促整改,如整改不力,经核实,通过医院的局域网向全院通告批评,同时建立严惩的奖惩制度,与经济挂钩,如:每漏报1例甲类传染病扣罚当事人奖金200元,每漏报1例乙类传染病扣罚当事人奖金100元,每漏报1例丙类或其它传染病扣罚当事人奖金50元等,并且年底表彰传染病报告优秀者,做到奖罚分明。
4.8 在门诊医生和住院医生的工作平台,嵌入传染病报告卡,让医护人员在第一线可以及时上报。
4.9 利用医院设立的传染病发热、肠道传染病专科门诊室,对可疑患者进行化验检查,以防止传染病的漏检漏报。
5 效果与讨论
5.1 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及奖罚方案经过实施,我院传染病登记漏报无法补报的现象已降到历史最低点。医生传染病报告率由实施前的90.12%提高到97.25%,漏报的传染病可补报率由86.13%提高到99%,实际登记漏报率由3.6%降为0.41%,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5.2 我院实施传染病管理的实践证明,在综合医院完善传染病管理的规章制度,加强管理力度,增强传染病疫情报告的法制观念和定期对医务人员培训是做好疫情管理的基本保证[3]。所以只要真抓实管理,疫情漏报现象是可以消灭的,其中感染管理科的监督检查指导起了重要作用。但要提高临床医生报告的自觉性,降低其漏报率,还要做艰苦细致的工作。
参考文献
[1] 衍涛.造应传染病的发病新形势建设传染病医院[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1,14(3):131.
[2] 曹洪涛.军队医院的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J].解放军医学管理杂志,2010,8(4):298-299.
[3] 潘森.综合医院疫情报告管理工作的思考[J].湖北预防医学杂志,2009,14(1):59转.
范文八: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制度[1] 投稿:田产亨黄冈现代妇科医院
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制度
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和《沈阳市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工作实施方案》,制定本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制度。
二、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传染病疫情的责任报告单位。
三、各医疗机构要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信息监测报告制度,包括报告卡和总登记簿、疫情收报、核对、自查、奖惩。院及科室分别设专(兼)职疫情管理人员,负责本单位的疫情报告、登记和管理工作,并配备必要的设备,保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疫情监测信息的网络直接报告。
四、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所设与诊治传染病有关的科室应当建立门诊日志、住院登记簿和传染病疫情登记簿,院及科室分别设《传染病疫情总登记簿》和《科室传染病疫情登记簿》,并定期核对,每月至少自查一次。
五、门诊、病房诊治医生首次诊断或发现法定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病原携带者时,应填写《传染病报告卡》,由科室疫情报告员登记后,送交预防科,由院疫情管理员填写总登记后及时报出。
六、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疫情报告人发现甲类传染病、乙类传染病中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肺炭疽、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人或疑似病人时,或发现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时,,应于2小时内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报告;未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2小时内以最快的通讯方式向当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并于2小时内寄送出
传染病报告卡。对其它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规定报告的传染病病原携带者在诊断后,应于24小时内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报告;未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24小时内寄送出传染病报告卡。
七、发现鼠疫、霍乱、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高致病性人禽流感、艾滋病及HIV感染者、肺炭疽、脊髓灰质炎、麻疹、白喉、新生儿破伤风及爆发疫情和突发事件时,应立即电话报告,同时填写《传染病报告卡》。
八、执行职务的医护人员、乡村医生、个体开业医生均为责任疫情报告人。责任疫情报告人在执行职务的过程中发现有法定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或病原携带者,必须按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进行疫情报告,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责任报告人在首次诊断传染病病人后,应立即填写《传染病报告卡》,《传染病报告卡》填写内容完整,不得漏项,14岁以下儿童须填写家长姓名。《传染病报告卡》由录卡单位保留三年。
九、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依照有关法规对责任疫情报告人工作进行监督管理。乡(镇、地段)级以上的责任报告单位必须建立疫情管理组织,指定专职疫情管理人员,负责本单位或所辖区域内的疫情报告工作。县(市、区)级以上责任报告单位必须实现计算机或采集器的网络直报。
十、加强化验室传染病阳性化验单的管理,指派专人取送并建立交接手续,避免由患者直接取走,造成传染病漏报。
十一、每年对全院医务人员进行一次有疫情报告知识的业务培训,对新上网人员及实习学生随时进行培训。
十二、建立传染病疫情保密制度,内部人员调用疫情资料时进行登记,外单位人员凭介绍信查阅或复印相关资料,并记录盖章。
黄冈现代妇科医院
传染病疫情报告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网络直报工作制度
一、为加强传染病疫情报告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工作的管理,确保其报告的快速、准确和敏感,特制定本工作制度。
二、组织管理
1、设立由主管领导任组长,预防科、医务科及计算机信息科等科室和部门负责人组成的传染病疫情报告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本单位传染病疫情报告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工作的组织领导和落实。
2、预防科为本单位传染病疫情报告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工作的主管科室,负责该项工作的日常管理和考核,指定专人负责传染病网络直报报告卡片的及时输入,并建立传染病总登记簿。
3、建立本单位传染病疫情报告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管理考核办法,并做好自检记录。明确报告时限和传染病卡片传递程序,建立传染病报告卡交接手续,实行签字制度。
4、各相关科室要指定专人负责本科室传染病疫情报告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工作的日常管理工作。及时收集传染病报告卡、送交预防科并做好登记。同时建立本科室传染病分登记簿。
三、传染病疫情报告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工作的具体要求
1、执行职务的医护人员和检疫人员、乡村医生、个体开业医生均为责任疫情报告人,在执行职务过程中发现有法定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或病原携带者
时,必须按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规定的时限和程序报告传染病疫情。
2、责任疫情报告人在首次诊断传染病病人后,要立即填写传染 病报告卡,传染病报告卡由预防科保存三年。
3、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疫情报告人发现甲类传染病、乙类传染病中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肺炭疽、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人或疑似病人时,或发现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时,应于2小时内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报告;未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2小时内以最快的通讯方式向当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并于2小时内寄送出传染病报告卡。对其它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规定报告的传染病病原携带者在诊断后,应于24小时内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报告;未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24小时内寄送出传染病报告卡。
4、网络直报实施人在进行传染病网络直报时,必须首先进行审核,对空项、漏项及出现逻辑性错误者,应立即与填卡医生核对,准确无误后方可录入。
5、在发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必须在2小时内向所在地区、县(市)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做好登记。
传染病自查制度
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和《沈阳市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工作实施方案》,制定传染病自查制度。
二、按照传染病法规定的报告时限进行报告。
三、彻底杜绝迟报、漏报、瞒报现象。
四、每日到临床科室核对、登记报卡。
五、每日收集传染病卡片后进行网络直报。
六、每月到临床科室监督检查一次。
七、每月对传染病报告病种进行分类、整理、核对后存档。
传染病核对制度
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和《沈阳市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工作实施方案》,制定传染病核对制度。
二、医院及科室分别设《传染病疫情总登记簿》和《科室传染病疫情登记簿》,医院疫情管理人员应定期对其进行核对,发现不符登记应及时纠正。
三、医院疫情管理人员收到《传染病报告卡》后,应立即对传染病发生科室、医生、患者、登记病种、发病时间等进行核对,然后进行网络直报。
四、网络直报实施人在进行传染病网络直报时,必须首先进行审核,对空项、漏项及出现逻辑性错误者,应立即与填卡医生核对,准确无误后方可录入。
范文九:医院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 投稿:崔訛訜医院传染病疫情报告
管理
院办〔2011〕 02 号
关于医院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的通知 目的 加强传染病疫情报告的管理,确保法定传染病按《传染病防治法》要求的时限报告,报告率达到100%。方法 建立传染病疫情监测报告网络,制定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和流程及传染病报告管理办法,明确相关各类人员职责和传染病疫情报告考核奖惩制度,责任到人;组织全员培训和重点培训医务人员和新上岗人员培训形成制度;设置专职疫情报告监控员专人负责传染病报告卡的收集、审核和上报工作。专职监控员每天对传染病监控网络各环节进行督察,加强过程质量控制,并将监控员每天督察与感染管理办公室组织的月、季度检查相结合,检查结果与医院质量一体化考核挂钩。结果 通过上述方法,全院杜绝了传染病疫情的漏报、迟报,法定传染病报告率达到100%。结论 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必须上下动员全员参与、环节控制、专人管理与综合管理相结合,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医院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组成人员
组 长:杨正朝
副组长:黄琳、王瑶
成 员:张春梅、黄克尧、杨燕、王家华、
1 成立领导组,明确各级职责
医院成立了疫情报告领导组由主管医疗的院长担任组长,感染管理办公室主任、医务科长担任副组长,成员有门诊部主任,大内科主任、大外科主任、检验科主任。明确了小组职责,成员具体分工责任明确,医务科负责传染病的防治和报告;感染管理办公室负责传染病报告的时限监控,指导全院传染病监测报告工作,督导传染病现场消毒隔离措施、医务人员防护的执行和人员培训。报告卡收集审核登记统计并通过国家疾病监测网进行网络直报。临床科室主任负责督促责任疫情报告人按时完成报告卡填写工作,检验科主任负责检验结果报告和登记管理,信息科保证网络畅通。
2 建规立制,规范管理
感染管理办公室先后制定和修改了《传染病报告管理办法》、《传染病报告制度》、《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制度和报告流程》、《传染病防控知识培训制度》、《疫情报告基础资料登记制度》、《疫情报告检查奖惩制度》、《传染病报告自查制度》等并以院发文件形式下发至全院。
3 提高认识,发挥每位医生的主观能动性,变被动为主动
为提高广大医生对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的认识,感染办除开展传染病基础知识培训外,还就如何抓好传染病疫情管理工作的办法等进行了多次培训,使全体医生对传染病疫情管理工作有了新的认识。过去曾有个别医生有过这样的想法:工作这么忙,传染病多报一个少报一个没什么关系。现在了解到:“作为责任疫情报告人的自己在执行职务的过程中发现有法定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或病员携带者,必须按规定进行疫情报告,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任何人隐瞒、谎报疫情”,还让广大医生了解到国家每月公布的传染病病例信息就是由我们每位基层医生报告上去的,“医疗机构是发现疫情和疫情报告的最主要来源”,通过医生默默无闻的工作,国家掌握了传染病疫情的动态,通过疾病控制信息系统,及时准确地收集与分析疫情,并为进一步制定传染病防控政策提供依据。让每位医生都了解到自己工作的神圣和伟大,提高了传染病报卡工作的自觉性。
4 开展各项培训,提高传染病报告质量
临床医生对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的认知程度及对传染病的诊断水平,直接影响到传染病的报告质量[1],为了提高报告质量,我们采取了多种形式进行《传染病防治法》及上述制度、管理办法和传染病防治相关知识的全员培训;每年对新上岗的责任疫情报告人、实习生、进修生进行疫情报告的岗前培训、考试,考试成绩不合格不得上岗,对新
发文件和新疫情随时进行培训。各科室下发了“法定传染病诊断标准”及传染病报告卡填写说明,提高全院医务人员传染病报告认知水平。
5 在门诊部总导诊台和院总值班室分别设置了传染病报告卡箱,和报告卡投卡登记簿,详细规定了投报传染病报告卡的责任划分,实行责任追究。
6 对疫情报告全过程进行严格的环节控制
6.1 建立传染病阳性检验、检查结果登记簿
在检验科、放射线科等与传染病相关的辅助科室,设置传染病及可疑传染病的检验、检查结果登记簿,内容要求全面,送检科室、送检医生、病人姓名、性别、年龄、检验检查结果均要逐项进行详细记录。
查出甲类传染病或按甲类传染病管理的乙类传染病,新发传染病,检验科要立即电话将检验结果通知送检科室和感染管理办公室。
6.2 临床医生认真记录门诊日志,对病人的自然情况相关信息、年龄、
性别、姓名(14岁以下儿童要记家长姓名)详细住址。发现法定传染病或疑似病例立即填写报告卡,严格掌握传染病诊断标准,按时限要求进行上报。
6.2.1 发现甲类或按甲类管理的乙类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日间立即电话报告感染办同时报告医务科,夜间报告总值班,经审核后快速电话报告所属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6.2.2 发现乙类传染病 填写传染病报告卡,按规定的时间、途径上报,白班正常上班时间将报告卡投入门诊总导诊台报卡箱中,夜间节假日送总值班室报卡箱中。
6.3 及时监查 杜绝漏报
6.3.1 感染管理办公室设专职疫情监控员,制定疫情监控流程。
6.3.2 疫情监控员每天按疫情监控流程检查门诊日志,检查放射科、检验科生化室、免疫室、体液室,传染病阳性检验、检查结果登记簿,与当天收集到的传染病报告卡进行核对,及时发现漏报和迟报,及时督促责任医生填报传染病报告卡。做好检查及处理记录,检查结果做为相应科室
和有关责任人员的考核和奖惩依据,通过临床医生的首诊负责和报告责任制,化验室、放射科人员传染病检验结果报告制等保证了疫情报告的及时性、完整性和准确性。
6.3.3 疫情监控员,每天早8:00,晚15:30分两次开报卡箱取卡,对当天收集到传染病报告卡进行审核,通过网络进行直报。按病种分类进行登记,每月进行疫情报告统计。
通过上述规范化管理,我院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可以达到规范化、制度化、从而保证了传染病按时限要求及时报告率100%。
主题词:传染病疫情管理、办法 抄 报:上级主管部门 抄 送: 院各科室 2011年6月 印数10份
范文十: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 投稿:雷凴凵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 报告病种
甲、乙、丙类及其它规定报告的传染病
(1)甲类传染病:鼠疫、霍乱;
(2)乙类传染病:甲型H1N1流感、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
(3)丙类传染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手足口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
(4)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决定列入乙类、丙类传染病管理的上述规定以外的其他传染病(其他传染病、非淋菌性尿道炎、尖锐湿疣、生殖器疱疹、水痘、森林脑炎、结核性胸膜炎、人感染猪链球菌、不明原因肺炎、不明原因、其它)。
(5)省级人民政府决定按照乙类、丙类管理的其他地方性传染病。
(6)执行职务的医务人员发现其他传染病暴发、流行以及原因不明的传染病后、应及时向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报告时限
1)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疫情报告单位
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病人、疑似病人以及其他暴发传染病、新发传染病以及原因不明的传染病疫情时,接诊医生诊断后应于2小时内以最快的方式(电话)向当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同时将传染病报告卡通过网络进行报告。 对其它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按规定报告传染病的病原携带者在诊断后应于24小时内进行网络报告。
(2)尚未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
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病人、疑似病人以及其它暴发传染病、新发或不明原因传染病疫情时,接诊医生诊断后城镇2小时内、农村6小时内以最快的方式向当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同时送(寄)出传染病报告卡。 对其它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按规定报告传染病的病原携带者在诊断后应于24小时内寄出传染病报告卡。
对于传染病报告卡未及时报告、传染病漏报,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在现场监测时发现漏报的应该及时或随时补报,按初次报告进行报告和录入。
本文关键词:疫情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4786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yywskj/2478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