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影响因子0.427列茶学类期刊第三
本文关键词:本刊影响因子0.427列茶学类期刊第三
更多相关文章: 影响因子 茶叶科学 中国茶叶 科学技术 茶学 专业期刊 博物馆 浙江省 统计 棉花学报
【摘要】:正据《茶叶科学》2013年33卷第3期统计,《茶叶科学技术》复合影响因子为0.427,名列茶学类专业期刊第三名。中国茶叶学会主办的《茶叶科学》(1.728)、浙江省茶叶学会和中国茶叶博物馆联合主办的《茶叶》(0.496)名列第一、二位。
【分类号】:+
【正文快照】: 据《茶叶科学》2013年33卷第3期统计,《茶叶科学技术》复合影响因子为0.427,名列茶学类专业期刊第三名。中国茶叶学会主办的《茶叶科学》(1.728)、浙江省茶叶学会和中国茶叶博物馆联合主办的《茶叶》(0.496)名列第一、二位。农艺学学科期刊影响因子汇总表刊名复合影响因子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茶叶科学》征订征稿启事[J];茶叶科学;2009年01期
2 ;《茶叶科学》征订征稿启事[J];茶叶科学;2010年02期
3 ;《茶叶科学》征订征稿启事[J];茶叶科学;2008年04期
4 ;《茶叶科学》征订征稿启事[J];茶叶科学;2009年05期
5 ;《茶叶科学》征订征稿启事[J];茶叶科学;2008年05期
6 ;《茶叶科学》征订征稿启事[J];茶叶科学;2009年04期
7 ;《茶叶科学》征订征稿启事[J];茶叶科学;2011年02期
8 ;《茶叶科学》征订征稿启事[J];茶叶科学;2011年03期
9 ;《茶叶科学》最新文献被引指标进一步上升[J];茶叶科学;2009年01期
10 ;《茶叶科学》征订征稿启事[J];茶叶科学;2010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廷Oz;;张天福是中国茶界的楷模、典范和旗帜——在“张天福与张宏达茶学思想研讨会”上的讲话[A];福建省茶叶学会张天福茶学研究分会成立一周年纪念文集[C];2005年
2 杨亚军;;中国茶叶科研体系及其研究进展[A];中国茶叶生产与消费论坛论文集[C];2008年
3 冯廷Oz;;在省茶叶学会张天福茶学研究分会成立暨学会乔迁庆典大会的讲话[A];福建省茶叶学会张天福茶学研究分会成立一周年纪念文集[C];2005年
4 聂向荣;李凤英;王玉明;樊明寿;;马铃薯块茎还原糖含量的变化及影响因子[A];2007自然科学学术论文(土壤肥料与农业可持续发展)[C];2007年
5 ;张天福茶学研究分会成立贺电、贺词[A];福建省茶叶学会张天福茶学研究分会成立一周年纪念文集[C];2005年
6 ;2005年《分子植物育种》影响因子0.593[A];第二届热带亚热带植物资源的遗传多样性与基因发掘利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吕学梅;张磊;刘圣娟;;多元双重筛选回归法分析气候因子对临沂水稻产量因素的影响[A];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农业气象防灾减灾与粮食安全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8 丁运华;李桥文;陈兆贵;王国莉;;广东马铃薯茎尖试管苗及微型试管薯繁育影响因子的研究[A];全国“植物生物技术及其产业化”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9 张艳娟;沈益新;;南京地区冬闲田播种紫花苜蓿的产量影响因子与干物质积累的品种间差异[A];2009中国草原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9年
10 周健;成浩;王丽鸳;;茶树转基因育种与快繁研究进展[A];第四届海峡两岸茶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本报驻福建记者 林小瑛邋通讯员 梁明展;茶是和平的使者[N];中华合作时报;2008年
2 鲁国顺;大气候影响小茶叶[N];中华合作时报;2007年
3 ;出口茶叶有了好肥料[N];科技日报;2000年
4 许继光 (作者系农业部保护性耕作专家组成员、山西省农机局副局长);耕作制度的倒退与耕作制度的革命[N];中国农机化导报;2007年
5 本报记者 庄严邋通讯员 林斌 雷顺号;借力海西,福鼎白茶强势起锚[N];福建日报;2008年
6 通讯员 王永虹 范雪芹;南涧乐秋成为省农科院茶树品种区试点[N];大理日报(汉);2009年
7 赵兴;普安野生古茶树通过专家鉴定[N];黔西南日报;2011年
8 张仕英;普安荣膺“中国古茶树之乡”称誉[N];黔西南日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傅玉凡;稀有植物紫肉甘薯[Ipomoea batatas(L.)Lam.]主要性状与影响因子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2 师尚礼;甘肃寒旱区苜蓿根瘤菌促生能力影响因子分析及高效促生菌株筛选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05年
3 张荣沭;大纬度引种青蒿药效、产量影响因子及药效分析方法学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8年
4 章传政;明代茶叶科技、贸易、文化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7年
5 陈兵林;棉花生长模拟与决策支持系统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6年
6 孙娟;基于GIS的牧草适应性及其在退耕还草决策支持系统中的应用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建国;青贮玉米物质生产特性与营养品质的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2 张红艳;彩色棉再生体系影响因子及抗病基因NP-1转化的研究[D];新疆大学;2003年
3 杨家学;西洋参酚酸类化合物的化感作用及影响因子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9年
4 陈卫卫;三江平原稻田生态系统N_2O排放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07年
5 秦晓波;长期施肥对稻田温室气体排放影响的田间观测及模拟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5年
6 刘金剑;长期不同施肥制度下湖南红壤双季稻田甲烷排放的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8年
7 顾国俊;扬州丘陵地区茶叶生态化发展模式研究[D];扬州大学;2008年
8 焦健;不同小麦雄性不育类型光合特性的比较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8年
9 刘合明;夏玉米—冬小麦轮作土壤CO_2释放效应及其机理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09年
10 王晓娟;不同保护性耕作措施对旱地春小麦田土壤水分蒸发蒸腾的影响[D];甘肃农业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24271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zhengfubaogao/12427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