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地球科学、地质科学及能源科技类部分期刊影响因子
本文关键词:2008年地球科学、地质科学及能源科技类部分期刊影响因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关键词】: 地球科学 期刊影响因子 能源科技 古地理学报 总被引频次 引证报告 地质科学 基金论文比 技术期刊 中国科学
【分类号】:G353.2
【正文快照】: 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统编、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9年11月出版的《2008年版中国科学技术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古地理学报》2008年的影响因子为1.368。现把该书收录的1868种期刊中的地球据该科学《类引、证地报质告科》,学类及能源科技类中的部分期刊的影响因子及排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最新地球科学类期刊影响因子和总被引频次排序(前20名)[J];地学前缘;2003年01期
2 ;最新地球科学类期刊影响因子和总被引频次排序(前20名)[J];地学前缘;2003年02期
3 ;2008年度中国科技期刊CSCD地质科学、地球科学类期刊影响因子、被引频次排行表(前300名)[J];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10年04期
4 ;《古地理学报》2005年影响因子在全国1652种科技期刊总排序中居第20位[J];古地理学报;2007年01期
5 ;《古地理学报》2005年影响因子在全国1652种科技期刊总排序中居第20位[J];古地理学报;2007年02期
6 ;2000年度中国科技期刊影响因子前500名排行表[J];地质论评;2002年01期
7 林海,马福臣;地球科学部资助项目研究进展[J];中国科学基金;1999年03期
8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征稿简则[J];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2003年04期
9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征稿简则[J];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2004年01期
10 ;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期刊影响因子分类排序表[J];地球学报;2004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殿华;李守义;宋慈安;余钰琪;;地球科学的文化使命与当代地学工作者的责任[A];和谐社会与地质教育质量工程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王德孚;;地球科学的哲学观和经济观[A];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论文摘要集(1988)[C];1989年
3 柯潇;储祖旺;;美国德州大学奥斯丁分校的地学教育变革趋势[A];中国高等地质教育历史经验与科学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4 门可佩;;青藏北块7级强震的有序网络特性及其预测研究[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03年
5 关凤晨;申庆玉;王润喜;路学礼;王娟;刘妍;;流体地球科学与工程流体力学的异同[A];2000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刊——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六届年会论文集[C];2000年
6 张中伟;;地球科学文化发展纲要构想[A];首届“地球科学与文化”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地质学史专业委员会第17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7 梁慧云;梁郑丽;;地球科学文献数据库[A];中国地震学会第五次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1994年
8 刘后昌;;谈测绘科学与地理科学、地球科学的融合[A];纪念中国测绘学会成立四十周年论文集[C];1999年
9 倪志耀;罗志立;刘树根;赵锡奎;孙玮;;中国西部的“峨眉地裂运动”及其地球科学意义(摘要)[A];峨眉地幔柱与资源环境效应学术研讨会论文及摘要[C];2003年
10 王德孚;;地球科学哲学观及其对矿产查勘和国民经济发展的重大作用[A];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论文摘要集(1985)[C];198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地球科学大辞典》辞典办公室;当代地球科学发展的新成果[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6年
2 李坚;地学课程设置须突出特色[N];地质勘查导报;2010年
3 国土资源部总工程师 张洪涛;拓展研究空间 增强服务功能[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9年
4 记者 田雪莲 特约记者 曹菲;2005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揭晓[N];地质勘查导报;2006年
5 记者 李伟锋;地球科学和能源开发列为资助重点[N];地质勘查导报;2006年
6 ;探索地球科学服务人类社会[N];科技日报;2003年
7 记者 李峰;地球科学与防灾减灾学术研讨会在兰召开[N];甘肃日报;2009年
8 本报记者 滕艳 岳大伟;5.3亿推动地学基础研究[N];地质勘查导报;2006年
9 陶春;发展地球科学促进人与自然和谐[N];学习时报;2006年
10 赵凡;提高地球科学的公众认知度[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治国;人工神经网络及其在地学中的应用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2 陈艳玲;星载SAR及InSAR技术在地球科学中的应用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天文台);2007年
3 文元桥;协同地球科学计算环境的协同与共享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4 孙敬姝;α-石英—石墨的纳米非晶和中间亚稳相的制备及其高压合成和相变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5 Qaisar Rasool;数据网格中数据复制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6 汪海洪;小波多尺度分析在地球重力场中的应用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7 乐仁昌;氡及其子体的释放和运移规律及机理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1年
8 单华宁;混沌在血流动力学应用中的若干问题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5年
9 吴艳宏;青藏高原中部第四纪环境变迁的初步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2002年
10 李梦学;地球观测领域国际科技合作机制与模式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丹;信息科学在地质科学上的应用[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8年
2 王忠文;统计学习理论及其在地学中的应用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3 胡志奇;地壳中两种典型动态过程的计算仿真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4 单文戈;期刊影响因子与论文被引频次的关系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7年
5 刘锐;非线性神经网络及其在地学中的应用[D];中国地质科学院;2006年
6 李爽;地球科学数据网格及其对地理科学的影响[D];河南大学;2003年
7 刘子真;学科规训视野中的地学学科建设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07年
8 张建;分形理论在东天山金矿预测中的运用[D];新疆大学;2006年
9 张卫;三维外部问题的混合谱方法[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10 李智勇;松辽盆地南部深层天然气成因类型与成藏模式[D];吉林大学;2007年
本文关键词:2008年地球科学、地质科学及能源科技类部分期刊影响因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4343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zhengfubaogao/3434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