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旗手】刘向君同志先进事迹 四川新闻网 - 四川新闻
本文关键词: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作为高校教师,立场坚定,坚定不移地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思想和行动始终与党中央保持一致。认真学习领会党的十八大报告精神,特别是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的有关讲话精神,始终以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自觉规范个人行为,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自觉将个人的成长与学校的发展和国家的需要紧密结合在一起。1995年博士毕业留校以来,全身心投入教学、科研工作,在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并取得显著成绩。
近二十年来,一直致力于岩石力学、测井以及石油工程交叉学科领域的基础理论及应用技术研究,在将测井资料全面系统引入石油工程领域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在以岩石力学为基础,综合利用测录井资料开展石油钻井过程中井壁稳定性、油气井开采过程中的出砂机理与防砂技术研究领域形成研究特色。研究成果获得了石油工程和测井工程界的关注和认同。
2000年至今,先后主持和主研国家、省部级油田重大工程等重要科研项目31项,其中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及面上、重大支撑计划等国家级项目8项(“测井工程应用软件包研发”、“海上疏松砂岩稠油油藏适度出砂分支井井壁稳定性研究”、“低渗油气藏水平井完井优化研究”等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气体钻井技术基础研究”、“页岩气低成本高效钻完井技术基础研究”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和“硬脆性页岩地层井周裂缝形成与形态调控基础研究”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成果先后获四川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中石油集团公司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在《地球物理学报》、《石油学报》、《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天然气工业》、J. App. Polym. Sci.等国内外学术期刊和SPE、SPWLA等重要国际性学术会议公开发表学术论文97篇(SCI/EI收录30余篇),在石油工业出版社正式出版《石油测井与井壁稳定》(1999年)、《岩石力学与石油工程》(2004年)2部专著。2部专著至今都仍是该领域工程技术人员及研究生的重要参考书。获授权发明专利3项,,石油工程岩石力学参数预测软件、地层孔隙压力预测软件等3套软件获软件著作权。所取得“降低泥页岩地层坍塌压力”、“基于测井资料的泥页岩地层井眼稳定性矿场评价方法”等理论、技术、软件成果已在国内多个油气田获得应用,效果显著。
作为高校教师,立足本职,努力将科学研究的成果、科学研究的积淀转化为人才培养的能力,将本人及研究团队在岩石力学、测井以及石油工程交叉学科领域取得的研究积淀和科学研究的成果及时融入教材及课堂教学内容中。作为石油工程本科专业基础课程《石油工程测井》、《石油工程岩石力学基础》的建设负责人及主讲教师,先后承担了“石油工程测井”、《石油工程岩石力学基础》的教材编写、教学大纲制定与教学团队建设工作,以及油气井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石油工程岩石力学》课程的教学大纲制定、教学内容及课程建设。石油工程测井课程教材《测井原理及工程应用》第一版于2006年正式出版。先后为石油工程专业、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本科生、硕士和博士研究生主讲了《成像测井技术》、《测井资料综合解释及数字处理》、《测井原理与应用》、《油气层保护》、《石油工程岩石力学》等7门专业基础课程及主干专业课程。指导了石油工程专业、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40多名本科生的毕业设计。已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32名。
积极从事教学改革研究,努力探讨教学方法,积极进行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的改革。主持和主研完成“研究型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油气资源勘查开发国际合作人才的培养研究与实践”等省部及世行贷款教改项目4项,承担了石油工程专业基础课程《石油工程测井》双语(英语)教学的改革和试点。“油气资源勘查开发国际合作人才的培养研究与实践”教学改革成果获西南石油大学教学成果特等奖,教改成果“石油工程国际化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获2004年度四川省教学成果一等奖;“适应国家油气战略需求,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石油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教学改革成果获第七届高等教育四川省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事业心和责任感强,工作勤奋努力。先后被评为西南石油大学先进教师、优秀共产党员、毕业设计优秀指导教师、优秀硕士生指导教师、南充市“三八红旗手”(2004年)、第八届四川省普通高等学校十佳青年教师(2008年),先后获得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基金会孙越崎能源科学技术奖-青年科技奖(2004年)、霍英东高等学校青年教师基金(2006年),入选四川省杰出青年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2004年)、第八批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2009年)、第十批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2011年)。
本文关键词: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606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zhengfubaogao/360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