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民族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若干思考
本文关键词: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和就业形势双重挑战的来临,民族高校学生管理模式应被反复探索和思考。在我国,高等教育已逐步向大众化教育阶段,这使得高校学生管理出现了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同时新的《普通高校学生管理规定》的颁布实施也迫切需要高校适时改革创新学生管理模式[1]。21世纪新时期对各项工作提出了新要求,这就是要创新,即“发展要有新思路, 改革要有新突破, 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2],这个要求也应体现在民族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整个过程中。十六大报告指出: 创新就要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与时俱进, 就是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 把握规律性, 富于创造性。对于新时期民族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学生管理办公室主任应正确认识其所面临的新环境和新要求,紧跟时代步伐,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从民族教育的实际出发,努力探索切实改进学生管理工作方法。那么如何进行新时期的民族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时代要求,为学生营造舒适,健康的学习生活环境,使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体素质不断提高,学习能力、生活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协调发展?作为学生管理办公室主任,对此问题做出如下思考:
一、正确认识新时期民族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其意义
对于民族高校来说,学生管理工作有其特殊的地位和重要的意义。民族高校学生其大部分来自中国55个少数民族,拥有不同的风俗习惯,文化信仰和生活方式,正确的管理方式小而言之关乎学校的办学方向,大而言之对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具有重要意义,民族高校是培养国家少数民族优秀人才和干部的摇篮,学生管理工作是否做好关系到民族高校是否稳定,民族高校是否稳定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稳定大局。现如今境内外敌对势力千方百计利用宗教、 民族问题对我国进行政治渗透和分化, 这将是民族高校长期面临的特殊挑战。民族高校师生对此应有充分的认识和警惕, 应保持清醒的头脑, 要有高度的政治觉悟、政策水平和爱国主义热情[3]。
二、民族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现存的主要问题
1.少数民族学生与其他学生的差异易导致各种矛盾及不团结现象
民族高校学生来自中国不同民族,有着强烈的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他们从小生活在民族自治区,受父母及族人影响,这种民族认同及归属感在他们心中已根深蒂固,民族文化、风俗习惯不容侵犯。他们与其他学生有着不同的生活习惯、宗教信仰、价值观念,因此生活中极易发生矛盾,民族大学学生来自全国各地,如果一旦出现其他学生不尊重或无意识侵犯自己民族的宗教信仰、民族文化习俗或饮食习惯等现象时,少数民族学生就会激发其强烈的民族意识,采取行动来捍卫自己的民族文化,当行动或措施过激时就会产生强烈的民族冲突,如果处理不好有可能影响民族团结[4];少数民族学生有自己民族的语言,,同时相同的宗教信仰、生活习惯等易使同民族学生形成小团体,不愿与其他民族学生沟通交流,长此以往会造成班级或学校的小分裂、不团结。
2.学生管理过程中,对于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不够重视
民族高校学生来自不同民族存在一定的个体差异,不同学生心理素质各不相同,由于生活环境改变和其他外界因素如同学关系、学习压力、人际交往、突发事件、就业压力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对于心理承受能力较差,不会自我解压的学生极易发生心理健康问题。近年来,由于心理健康问题而导致民族高校学生轻生现象也频繁发生,为此北京市高校将大学生心理健康课规定为大学生必修课程,但民族高校更应高度重视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做到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全面了解发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具体分析问题,全力解决问题,耐心疏导学生,帮助其走出困境。
3.学生素质教育工作有待完善和提高
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学生素质主要包括思想素质( 世界观、 人生观和价值观)、道德素质( 道德品质与道德行为)、文化素质( 高品位的文化修养)、心理素质(意志、情感、性格、自我意识、心理承受力等)、身体素质( 健康的体魄)等[5]。提倡素质教育有助于把全面发展教育落到实处,从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和面向未来的要求看,素质教育势在必行。就目前民族高校学生管理情况来说,素质教育工作还有待完善和提高。
三、新时期民族高校应如何开展学生管理工作
1.了解民族之间的差异,为各民族团结发展创造条件
民族高校学生易发生矛盾和冲突的部分原因是缺少对其他民族风俗习惯、传统文化的了解,之所以缺少了解是源于相互之间的交流沟通过少。作为学生管理工作者应带头了解少数民族特有的风俗习惯以及个体差异,与少数民族学生进行深入的沟通与交流,熟知不同民族的宗教信仰、饮食习惯、传统节日等并定期组织民族文化交流会、各民族联谊会、少数民族节日庆典等,以此增加学生之间对不同民族文化的了解,增进学生的友谊,拉近彼此的距离,为各民族平等团结和谐发展创造条件。同时,民族高校作为培养少数民族高级干部的摇篮,学生管理工作者在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素质的同时还应注意增强学生的民族团结意识,为民族团结友好发展打下基础。
2.注重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做好学生学习生活的管理工作
民族高校学生因其不同的心理素质,易发生心理健康问题。因此学生管理工作中应高度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并做好提前预防工作。提前预防即平时注意走进学生了解学生近况,积极与学生交流,多与情绪易波动的学生谈话,并要求心理委员做好舆情报送,及时了解学生心理动向,防患于未然。造成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部分原因来源于学习压力,因此做好学生的学习生活管理工作也十分重要。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21世纪新时期要求高校培养出一批高瞻远瞩、远见卓识的人才,因此高校必须以超前的意识创造良好的育人条件,这一前提是学生学习管理工作必须做好。如今大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多种多样,信息容量庞大、纷繁复杂,而他们面临的问题就是如何正确的选择所要获取的信息与知识不至于在庞杂的信息中迷失自己,学生学习管理工作要做的就是指引学生正确获取知识,并树立端正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探索、思考问题的精神,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辅导员应定期进行考勤,开班会,开展学习方法交流会、做好考前动员,考后分析指导等工作。
3.注重学生素质教育,做好学生业余生活管理工作
在注重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即培养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习主席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时表示: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意义,广大青年应如何树立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方面与师生交流想法,由此可见青年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的重要性。因此民族高校学生管理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要做好这一工作,对于学生的业余生活管理不容忽视。对于学校来说,应做好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积极开展有益于民族团结并积极向上的文化活动,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创新项目等。对于学生来说,学而时习之,“习”不只是温习,更有实践的意思,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是周游全国,走马观花,而是指田野实习调查,这就要求学生在业余生活中多注意实践,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培养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学生管理工作者也应在这方面做出努力,真正让学生做到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总之,民族高校应秉承以人为本、尊师重教的理念,以科学发展观指导民族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本着一切为学生的思想,适应21世纪新时期,新形势,新要求,不断改善和提高学生管理工作模式,走进学生了解学生,真正为学生服务,切实解决学生问题,同时提高学生管理工作者自身素质,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积极推进民族高校管理创新理念,以适应新时期民族高校教育快速发展的要求。[ 参考文献
[1] 蔡云龙.浅谈民族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改革的必要性[M],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12-5-18(3).
[2] 江泽民.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N] . 人民日报, 2 002- 11- 19( 1) .
[3] 荣仕星. 中央民族大学五十年[ M] . 北京: 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2001 .
[4] 高校少数民族学生管理现状分析[M].
[5] 严玉明.论21世纪民族高校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创新[M],民族教育研究,2003-4-14(57).
(作者单位:中央民族大学)
本文关键词: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614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zhengfubaogao/361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