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学与实践好发吗_力学与实践 显示定稿会_收稿要求:《力学与实践》投稿指南
本文关键词:力学与实践,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力学与实践》是传播和报道与力学相关的前沿领域、工程应用、教学经验和科学知识的综合性学术刊物. 它始终坚持科学性、实践性、知识性、可读性、时效性的办刊宗旨,力求贴近公众,贴近现代生活。它以工程技术人员、科研人员和院校师生为对象,帮助他们丰富力学知识,开阔视野,活跃学术思想,促进力学学科的发展,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刊登的文章力争做到文字简炼,深入浅出,形式多样,生动活泼。 1 文稿的篇幅、卷面、结构、首页注释、层次标题 专著作者. 书名. 出版地: 出版者, 出版年 译著原作者. 译著名. 译者,译. 出版地: 出版者, 出版年 文集作者. 文集名. 出版地: 出版者, 出版年 期刊析出文章作者. 文题. 刊名, 年, 卷(期): 起始页码-终止页码. 文集析出文章作者. 文题]// 编者. 文集名. 出版地: 出版者, 出版年:起始页码-终止页码. 学位论文作者. 文题. 『博士论文』(『硕士论文』)所在城市:保存单位, 发布年份. 专利文献申请者. 专利名: 国名, 专利号 [P]. 发布日期. 技术标准技术标准代号. 技术标准名称 [S]. 地名: 责任单位, 发布年份. 科技报告作者. 文题, 报告代码及编号 [R]. 地名: 责任单位, 发布年份. 报纸析出文章作者. 文题 [N]. 报纸名, 出版日期 (版次). 文献的网络版作者. 题名 [EB/OL].(更新日期). …… 通讯地址:北京北四环西路15号《力学与实践》编辑部
本刊设置的主要栏目如下:
1. 专题综述 : 报道力学及其交叉领域学科前沿的研究现状和未来展望,介绍力学在重大国民经济建设和现代生活中的应用,及时反映与力学相关的重大历史和现实事件。 每篇不超过8000字(包括图表),参考文献在15篇以内.
2. 应用研究 刊登力学理论和方法在工程技术中的应用、从工程实践中提炼出来的力学课题和新的实验、测试技术的文章,应突出工程背景和应用价值, 文字扼要,公式简炼, 结论明确。 每篇不超过5000字(含图表).
3. 教育研究 刊登与力学教学有关的课程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创新、教学经验介绍的文章,每篇不超过3000字(含图表).
4. 力学纵横 介绍与力学有关的科学知识和消息动态,设有力学前沿、力学家、力学史话、力学方法探究、工程中的力学、身边力学的趣话、书刊评介等子栏目。
5.学术讨论 对力学界、工程界普遍关心的问题或对某个具体学术问题进行讨论,开展不同学术观点的争鸣.
本刊各栏目文章需给出200字左右的中文摘要和3~5个关键词、英文题目、作者姓名的汉语拼音、工作单位的英文译文. 专题综述及应用研究栏目的文章还需给出相应的英文摘要(150~200words)和关键词,并附中文参考文献的英译文。专题综述还需给出第一作者简历(200字以内)和照片. 为便于联系, 请给出作者的地址、邮编、电话、传真、电子信箱等.
来稿请用计算机打印,外文字母须分清大小写,容易混淆的字母在第一次出现时请用铅笔标注,公式符号按照国标的要求区分正、斜体和黑、白体。
本刊除“力学纵横”栏文章外, 需收取评审费60元/篇, 在投稿的同时一并缴纳.投稿者请自留底稿,来稿恕不退还. 编辑部收到稿件后一般在4~6个月内将稿件处理情况答复作者.若超过半年没有收到评审意见, 作者有权对稿件另行处理, 但需用一定方式通知编辑部. 不接收一稿多投和抄袭、改编的文章,一经发现,三年内不再接收相同作者的其它来稿。
本刊已加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 中国期刊网和万方数字化期刊群等. 作者著作权使用费与本刊稿酬一次性付给, 如作者不同意将文章编入以上数据库, 请在投稿时声明.
本刊网址:
本刊对作者因申请基金,评职称,毕业等重要原因需要提前发表论文的要求可以考虑。
1.1 文稿的篇幅(包含文摘、图、表、参考文献,以出版版面计算):一般不超过7?000汉字(英文文稿,长度不限)。
1.2 文稿内容应包括:文题、作者姓名、作者单位、摘要、关键词、分类号(英文稿不需要)、首页注释、正文、(致谢、)参考文献、及英文部分。
1.3 文稿首页地脚注释(以下格式中,空格、标点符号照写。)
yyyy-mm-dd收到第1稿,yyyy-mm-dd收到修改稿
1)基金项目类别(项目编号)
2通讯作者:姓名,职称,E-mail:……
1.4 层次标题序号
1.4.1 层次标题左顶格。
1.4.2 采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码。例如,
一级标题使用1, 2, 3 …;
二级标题使用1.1, 1.2, 1.3, …;
1.4.3 层次标题以下,还可使用(1), (2), (3), …。这时,退2字起排。
再以下,使用(a), (b), (c), …。这时,退2字起排。
1.4.4 引言部分不写编号和标题。
1.5 其他序号
图片、表格、引文、公式、定理等的序号,均要按其在正文中被引用的顺序,全文统一用阿拉伯数字顺序编码。
1.6 插图和表格在文中的位置:应随文给出,先见文,,后见图、表。
2 文题、作者姓名、作者机构、摘要、关键词
2.1 中文文题:一般不超过20字。
2.2 作者姓名:按署名顺序排列。作者之间以空格分隔。
2.3 作者机构
作者机构应写正式全称,不用简称,后加城市名、邮政编码及国名。
在作者隶属多个机构的情况下,机构名称之前加编号,同时作者姓名右上角加相应编号。
2.4 摘要
中文摘要的篇幅200~220字,信息具体。
摘要中的缩略语应说明后再使用。
摘要应包括4个层次: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研究结果和研究结论。
摘要不分段,独立成篇,意义完整;信息具体:使用科学性文字和具体数据,不使用文学性修饰词;不使用图、表、参考文献、复杂的公式和复杂的化学式。
2.5 关键词
2.5.1 应有3~6个关键词。
2.5.2 关键词之间用“,”分隔。
2.5.3 其中的符号和缩略语应先加以说明。
3 英文摘要
3.1 文题
3.1.1 内容与中文标题相应。
3.1.2 长度一般约150个字母。
3.1.3 除第一字母及专有名词应大写以外,一律小写。
3.1.4 第一个词不用冠词。
3.2 拉丁字母拼写的作者姓名
3.2.1 拉丁字母拼写的作者姓名内容和顺序均与中文相同。
3.2.2 中国作者姓名应按汉语拼音写法:例如:WANG Dazhong。
3.3 作者机构的英文:应写正式全称,不用缩写。城市名和邮政编码后,要加国名。
3.4 摘要正文
3.4.1 字数为100~150单词。
3.4.2 其内容应与中文摘要的内容相应。
3.4.3 其中缩略语应加以说明。
3.4.4 英文摘要的文字要求
1) 第一句话不应与文题重复;
2) 尽量使用简单句;
3) 尽量使动词靠近主语;
4) 不用第一人称作主语;
5) 以重要的事实开头,而不以辅助从句开头;
6) 在有动作主体的情况下,使用主动语态,不使用被动语态。
3.5 关键词
3.5.1 关键词的内容、数量和顺序,均与中文关键词相应。
3.5.2 除专有名词应大写以外,一律小写。
3.5.3 关键词之间用“,”分隔。
3.5.4 缩略语应先写全称再写简称。
4 量名称、量符号与量单位
4.1 严格执行国家标准,正确使用量的名称、量的符号与量单位的符号。
4.2 文中所用量符号,应在首次出现时加以定义。同一个量的符号,应全文统一。
4.3 量符号、一般函数及其变数等,一般用单个斜体拉丁字母或希腊字母表示,可带有角标或带有括弧中的说明。
4.4 量的数值与量的单位之间, 留一空格。如“10毫米”应为“10 mm”。
5 字符的正体和斜体
5.1 斜体
1) 量的符号、
2) 从量的符号转化的角标、
3) 一般函数符号、
4) 变数符号。
5.2 黑斜体
1) 矢量(向量) 的符号、
2) 矩阵的符号、
3) 张量的符号。
5.2 正体
SI词头和量单位、
从文字转化的角标、
阿拉伯数字、
叙述性文字、
化学元素符号、
缩略语、
仪器的规格型号、
某些常数的符号(仅限于自然对数的底 e、圆周率 π、复数的虚部 i 或 j )、
数学运算符(如: 矩阵转置号T、微分号d、偏微分号? 、连加号∑、对数号(lg、ln、lb)、及sin、tan、lim、min、max等)。
6 数值的表示和有效位数
6.1 数值用阿拉伯数字表示。
6.2 合理地选取数值的有效位数。
6.3 数值中从小数点算起,向左或向右,每3位空一格。
6.4 合理地使用SI词头或10的幂,使数值范围在0.1~999之间。
7 插图
7.1 插图的数量:一般不超过8幅。
8 表格
8.1 表格的宽度:一般限25汉字(或48字符)。
8.2 表示量值的表格宜用“三线表”。
8.3 三线表的表头应放在第一行。
8.4 三线表的表头中,应使用量符号与该量单位符号之比,如“p / MPa”。
9 参考文献
9.1 参考文献的要求
9.1.1 只列出正式发表的文献资料。
9.1.2 按参考文献在正文中被引用的顺序,对其编码,并在正文中指明其标引处。
9.1.3 中外作者的姓名一律“姓前名后”。 西方作者的名字部分缩写,不加缩写点。
9.1.4 作者不超过 3 人的姓名都写,超过 3 人的,余者写“,等”或“, et al”。
9.1.5 中文的参考文献附加英文译文,并加注“(in Chinese)”。
9.2 主要参考文献的格式如下(其中空格、标点照写)
邮政编码:100190
办公地址:北京海淀北四环西路15号中科院力学研究所综合科技楼324室
电话:010-62554107 ,62545533-2136
传真:010-82543906
电子信箱: lxsj@cstam.org.cn
网址:
本文关键词:力学与实践,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8119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zhengfubaogao/811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