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害学》2010年的影响因子及其期刊主要评价指标
本文关键词:《灾害学》2010年的影响因子及其期刊主要评价指标
更多相关文章: 影响因子 灾害学 技术信息研究 期刊评价指标 中国期刊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 引证报告 编委会 万方数据
【摘要】:正据《2011年版中国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1年9月),《灾害学》杂志2010年的影响因子为1.847(参与统计的6 193种期刊的影响因子平均值为0.497,≥1的期刊为549种)。《灾害学》所取得的一切成绩都离不开主管主办单位和各协办单位的大力支持,是在编委会的正确领导之下,在各位编委会顾问、编委以及《灾害学》审稿专家的关心帮助下,在广大作者、读者和社会各界人士的支持
【关键词】: 影响因子 灾害学 技术信息研究 期刊评价指标 中国期刊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 引证报告 编委会 万方数据
【分类号】:+
【正文快照】: 据《2011年版中国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1年9月),《灾害学》杂志2010年的影响因子为1.847(参与统计的6 193种期刊的影响因子平均值为0.497,≥1的期刊为549种)。《灾害学》所取得的一切成绩都离不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燕;李秋菊;李剑峰;;城市重点公共区域人群聚集风险的实时定量技术[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1年08期
2 刘明明;潘建平;杨海明;;山区公路冰雪灾害预警评估模型研究[J];公路交通技术;2011年03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欢迎订阅2011年《灾害学》杂志[A];第三届全国城市与工程安全减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2 金磊;;现代城市灾害学的原理及系统化模式探讨[A];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进展——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论文集(第3卷)[C];1995年
3 ;《灾害学》杂志征稿简则[A];上海防灾救灾研究所20周年庆典会议研究短文集[C];2009年
4 ;《灾害学》杂志征稿简则[A];第三届全国城市与工程安全减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5 胡鹏;刘玉洲;;范数灰色理论在煤矿事故影响因子综合评价中的应用[A];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郑大玮;;中国农业灾害链网与风险控制的途径[A];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16:重大灾害链的演变过程、预测方法及对策[C];2008年
7 高建国;;天文灾害的定义和天文灾害事件[A];第四届全国日地关系与灾害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1年
8 秦保燕;;青藏高原30°~35°地带内大震活动与暴雪灾害预测[A];1998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8年
9 徐德蜀;金磊;;21世纪安全减灾学科建设初论[A];中国减灾与新世纪发展战略——首届“中国21世纪安全减灾与可持续发展战略高级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10 余承君;刘希林;;自然灾害风险管理中人文因素的探讨[A];“中国视角的风险分析和危机反应”——中国灾害防御协会风险分析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周友苏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公共灾害学:新领域·新挑战·新使命[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2 中共广东省委党校现代化战略研究所教授 段华明;灾难蕴涵的生机[N];南方日报;2007年
3 本报记者 许维萍;人文社会科学在应对自然灾害中是否缺位[N];辽宁日报;2008年
4 兰州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 丁志刚;建立新兴交叉学科:灾害政治学[N];社会科学报;2008年
5 记者袁华杰 潘启雯 朱高磊;汶川地震催生“灾难学”[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9年
6 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教授 张乐天 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副教授 潘天舒 E-house China集团西部总经理、汶川地震志愿者 王一刚 上海精神卫生中心主任 肖泽萍 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教授、汶川地震志愿者 申荷永 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副教授 滕五晓;救赎与重生:灾难教给我们的智慧[N];解放日报;2009年
7 本报记者;必须研究并确定城市安全容量[N];中国安全生产报;2007年
8 高洪江;机场航空公司航空器搬移谁负责[N];中国民航报;2005年
9 王毅;城市灾害:对现行灾害管理体制提出挑战[N];检察日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何刚;煤矿安全影响因子的系统分析及其系统动力学仿真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文梅;建筑施工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与评估[D];南京林业大学;2009年
2 朱水莲;中小学灾害应急教育现状、问题与对策分析[D];南昌大学;2012年
3 张跃武;灾害学理论与我国可持续发展[D];云南师范大学;2000年
4 谭华;突发事件灾害后果时空矩阵构建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5 张营;2006年重庆市特大旱灾对社会经济的影响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6 马成正;基于RBF神经网络的人因可靠性研究[D];大连交通大学;2008年
7 张艳梅;清代四川旱灾时空分布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8 暴丽杰;基于情景的上海浦东暴雨洪涝灾害脆弱性评估[D];上海师范大学;2009年
9 秦翠萍;新时期党预防应对重大自然灾害的实践及其启示[D];河南大学;2009年
10 朱芳;新疆自然灾害的社会易损性评价[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90627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zhengfubaogao/9062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