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百科 > 作文大全 >

幼儿课堂礼仪教案_中班课堂礼仪教案

发布时间:2016-11-25 08:14

  本文关键词:课堂礼仪教案,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中班课堂礼仪教案

时间:2016-04-21来源:海达范文网

相关热词搜索:

篇一:幼儿园课堂礼仪教案

幼儿园课堂礼仪教案

教学内容:

课堂礼仪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课前入厕洗手,听到上课铃声主动回到座位并且安静不说话。

2、学会正确的坐姿,头抬起 眼平视 背挺直 腿靠拢 脚并齐 两小手 轻抚膝.

3、课堂上专心听,多动脑,不说话,不乱跑。

4、举手礼仪,养成课堂上有任何问题举手的好习惯。 过程与方法:

演示示范法 故事启迪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会倾听,得到允许说话,知道尊重他人。

教学准备:

教案、椅子、邀请其他老师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课前入厕洗手,听到上课铃声主动回到座位并且安静不说话。

2、学会正确的坐姿。

教学重点:

保持课堂秩序

活动过程:

一、课堂导入

导入语:“现在我要介绍的是如何坐,请小朋友仔细地看”。

二、学习坐姿

1、 示范“坐”的姿势。

(1) 双手握椅子背,将椅子的前腿翘起并轻轻地拉出来。

(2) 在椅子前站好,上身前倾,臀部坐于椅子前三分之二处,上身挺直,双脚并拢,脚尖朝前方,双手放于膝上,双眼平视。

2、 介绍没有桌子的坐法。

(1) 摆放椅子:四条腿平稳地放在地上。

(2) 示范坐姿:身体轻轻地坐到椅子上;分步示范上身、腿、手和头的体姿。

三、示范后和幼儿一起讨论:

(1) 身体为什么要坐正,为什么身体要朝前面的方向坐?

(2) 为什么坐时双腿要并拢?

四、家园互动:

1、 家长要注意观察孩子的坐姿,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坐、立、行走姿势。

2、 家长要注意自己的坐姿,为幼儿树立榜样。

注意事项:

1、 脚要着地并放于桌子底下。

2、 在教室里只要离开座位就要将椅子放回桌子底下。

3、 坐下后,手可以放在膝盖上,也可以放在桌子上。 活动延伸:

1、 通过讲故事和角色扮演的方式对幼儿进行坐姿礼仪教育。

2、 把幼儿在平时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正确坐姿(包括进餐、看书、绘画等)拍摄下来,或洗成照片张贴在主题板报中,或制作成VD,让幼儿观赏。

活动反思:

1、 孩子对活动的哪一环节最感兴趣?为什么?

2、 你认为这个活动的成功之处在哪?

3、 你认为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该如何改进?

附:故事《照镜子》

篇二:中班礼仪教育计划

中一班礼仪教育计划

吴玉华

一、背景

礼仪教育是幼儿园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塑造幼儿健全人格,提高未来国民的整体水平需要

。以幼儿的生活内容为中心,从幼儿的日常生活入手,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来安排幼儿礼仪教育的内容,并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来实施教育活动,才能使幼儿养成好习惯,提升未来国民的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 礼仪是人们生活交往的准则,是一个国家的风俗习惯和民族习惯的总结,是民族文化的重要标志之一。我们这个古老而又文明的中国,俗有“礼仪之邦”美称。自古就有“不学礼,无以立”的说法。而3—6岁正是习惯养成的敏感时期,抓住这一时期培养,对幼儿进行文明礼仪教育,使幼儿从小学礼、知礼、懂礼、用礼,将关系到幼儿一生的发展,为培养健全人格,塑造完整儿童将起到重要作用。

二、幼儿礼仪内容

幼儿礼仪教育的内容包括生活礼仪,学习礼仪,公共场所礼仪三大部分,内容的安排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来制定,遵循以幼儿的生活内容为中心,从幼儿的日常生活入手,内容安排呈螺旋式上升,阶段性目标由低到高,由近及远,由易到难。

中班内容在小班内容的基础上逐步提高要求,相应增加交往礼仪的学习,其中包括:分享(物质层面)、自我介绍、递接物品;基本礼仪:行走、蹲坐站姿、自我介绍、值日生礼仪;公共场所礼仪:升旗、交通、游园、乘车、安全;以及传统节日节日礼仪教育内容,如重阳、中秋、春节等节日礼仪教育。

三、实施方案

根据本班幼儿年龄特点我从各方面具体设置了一下内容:

九月份

1、自我介绍

2、介绍他人

3、九月十日教师节

4、手势语的认识

5、借还物品

十月份

1、十月一日国庆节

2、如何擦鼻涕、打哈欠、打喷嚏

3、爱护书籍文具

4、铅笔的使用

5、八月十五中秋节

十一月份

1、亲子手工大赛

2、安全常识(安全用电)

3、如何参与他人讲话

4、感恩父母

十二月份

1、微笑

2、亲子游戏

3、如何观看他人活动

4、尊敬长辈

一月份

1、元旦

2、如何打断他人的活动

3、安全常识(滑冰)

4、节日祝贺礼仪

篇三:礼仪课教学案例

礼仪课教学案例

林水中学 姜迎新

中华民族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礼仪在我们国家源远流长。在平时的生活学习中每个人都要懂礼仪、讲礼仪,我校的校本课程就定为礼仪教育。感恩自古以来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一个人基本的品德。感恩不仅是一种礼仪,更是一种健康的心态。所以我一直把感恩教育作为礼仪课的一个重点课题。 在如今的社会生活中,由于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家庭,父母长辈对孩子格外重视倍加呵护,孩子反而觉得理所应当不知回报。在课前我做了一个调查,本班48人,能够主动自觉的用言语、行动感谢自己父母的只有21人。大多数孩子对父母长辈的关爱熟视无睹。从感恩教育入手,使学生感悟到:父母养育了我们,我们应该感谢父母;老师给了我们知识,提高了我们的能力,我们应该感谢老师;同学朋友关心帮助了我们,我们应该感谢他人。从而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让每个孩子都能拥有一颗感恩的心。

下面以一节课为例说说我是怎样在礼仪课上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的。

活动过程

(一) 故事导入。

1、讲感恩的故事《妈妈的账单》

师:听了这个故事你想说些什么?

生:我们帮妈妈做事是应该的,不能向妈妈要钱。

2、师:其实在生活中关心你帮助你的人很多,在生活中我们要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板书)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讨论一下:如何拥有一颗感恩的心

(二)、认识感恩的重要性

1、师:感恩自古以来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一个人基本的品德。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古人是怎样做的 出示课件

课件内容:东汉的黄香九岁的时候就知道冬天用自己的体温替父亲暖被窝,他用这种方式来报答父亲的养育之恩。东汉的孔融兄弟六人,他是最小的一个,孔融四岁时就知道把大梨留给哥哥,自己吃最小的一个。孔融用这种方式来感谢哥哥们对自己的关照。

师:看了这个故事后你有什么感受?

生:我也要向他们学习。 我也能像他们那样懂事。

2、师:想一想在生活中都谁对你有恩?

生:父母对我们有养育之恩, 老师对我们有教导之恩 ,同学对我们有帮助之恩……

(三)学会感恩

感谢父母

1、师:父母是我们最亲的人,我们一起回忆一下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父母做的让你最感动的一件事。

生:我生病了爸爸比自己生病还着急,赶快带我去医院看病。这件事让我很感动。

生:妈妈天天给我洗衣服、做好吃的从来不说累,我想对妈妈说谢谢您。……

2、师:古人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父母对我们有养育之恩,我们要学会感谢父母,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小动物也会感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小动物是怎样感谢父母的。

介绍:羊有跪乳之恩 鸦有反哺之义

生:音乐课上我们学过《小乌鸦爱妈妈》跟这句话的意思一样

师:我们一起唱唱好吗?

3、师:小动物都会感恩我们又应拿什么回报父母,感谢父母呢?

生:帮助父母做家务活、好好学习报答父母、父母生病了照顾父母……

4、出示课件:有两个小同学是这样做的,你同意他们的做法吗?

如果是你,你会怎样做?

讨论交流

师:倡议开展“为父母节约”活动

5、互动话题:送给父母一份惊喜

小组讨论交流,小组汇报

感谢老师同学

师:除了父母在生活中关心你、帮助你的人还有很多,你还想感谢谁?生:略

(互动交流)老师同学就在你的身边,当面对他说几句话, 被感谢的人谈谈体会

(四)、小结

其实在生活中我们需要感谢的人很多很多,只要你拥有一颗感恩的心,真心地用言语、用行动去回报那些关心帮助过你的人,就可以从生活中获取更多的快乐。

最后在歌曲:《感谢你》中结束这节课.

中国是世界上最重视亲情的国家,感恩作为中国人的传统美德,不要让它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中泯灭。没有一颗感恩的心,学生永远不能真正懂得关心他人,这是我们道德教育的缺失。

事实上,我们也非常需要感恩。赠人玫瑰,手留余香。也许,很多家长与老师已习惯了付出,,不希望得到回报与感恩,其实这是一种误解。这样做可能会误导孩子,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与发展,是道德教育中的不完善之处。因为知道别人的恩爱并知道感恩的人,才能收获更多的人生幸福。一个经常怀着感恩之心的人,心地坦荡,胸怀宽阔,会自觉自愿地给人以帮助,助人为乐。

通过在礼仪课中进行感恩教育,学生认识了感恩的重要性,有意识去用语言和行动回报那些关心自己帮助自己的人。通过本节课学生的感恩意识普遍提高,家长也反映自己的孩子比以前懂事了许多,能够体谅父母的良苦用心,做得好的学生还能经常帮助父母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感恩教育得到了家长的认可和

肯定。班级气氛也比以前和谐、稳定,同学之间能够互相帮助,发生冲突的情况明显减少。

其实在这项活动中最受益的还是我和学生,在我们的心里深深地刻下“学会感恩”4个大字。大千世界,芸芸众生,在我们的这个社会中,无论是感恩教育的引导者还是接受者,我们都不是单一的角色扮演者,我们中的每一个人不仅要做感恩教育的引导者,同时也要做一位感恩教育的接受者。只有这样,我们的班级、我们的社会才会像郁郁葱葱森林,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本文关键词:课堂礼仪教案,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9157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zuowenbaike/19157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53b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