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百科 >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国际传播内涵、效果及影响因素

发布时间:2018-03-03 21:29

  本文选题:学术期刊 切入点:国际传播效果 出处:《出版发行研究》2013年09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对学术期刊国际传播等相关概念的内涵进行界定,并以此为逻辑起点,从国际受众角度分析近年来中国学术期刊国际传播效果。中国学术期刊在国际大型检索系统和国际大型出版商两方面的知晓度、赞同度等所有提升,但深层传播效果仍需加强;中国学术期刊对个体受众的传播效果仍不明显,且较薄弱,需加强对国外个体受众的调查、研究,并利用网络、新媒体的各种方法、手段提升对国际个体受众的传播效果。最后,分析制约中国学术期刊国际传播效果的主、客观因素。
[Abstract]:The connotation of the related concepts such as the international dissemination of academic journals is defined and used as a logical starting poin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effect of Chinese academic journals in recent years from the angle of international audience. The Chinese academic journals' awareness and approval degree in both international large retrieval system and international large publishers are all improved, but the deep dissemination effect still needs to be strengthened. The communication effect of Chinese academic journals to individual audiences is still not obvious, and relatively weak. It is necessary to strengthen the investigation, research, and use of various methods of network and new media for foreign individual audiences. Finally, it analyzes the subjective and objective factors that restrict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effect of Chinese academic journals.
【作者单位】: 重庆社会科学院改革杂志社;中国人民解放军重庆通信学院;
【基金】:重庆社会科学院青年研究基金“主流媒体对网络舆论的引导效应及其路径研究”项目(合同号为2013-QN-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分类号】:G237.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程曼丽;信息全球化时代的国际传播[J];国际新闻界;2000年04期

2 诸平;史传龙;;SCI(E)、SSCI、A&HCI收录中国期刊的最新统计结果分析[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2期

3 李若溪;Fytton Rowland;Jack Meadows;;中国学术期刊国际传播的观察与思考——旅英华人学者访谈实录分析[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8年01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陆建平;[N];光明日报;2012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新平;;我国大学学术国际化的现状与问题述评[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2 史利红;董瑾;方梅;;《软件学报》海外华人读者问卷调查与结果分析[J];编辑学报;2010年01期

3 吴化;;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非法移民问题[J];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4 杨红梅;;云南歌舞文化的跨文化传播探析[J];东南传播;2008年06期

5 马梅;陶荣婷;;《时代》歪曲中国?——以其53次封面中国为例的实证分析[J];东南传播;2011年01期

6 王博;;中国软实力的提升与政治文化传播[J];湖北社会科学;2010年08期

7 陈培爱,靳青;传播全球化中的传者与受众[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1年01期

8 王利涛;;国际传播视野中的中国环境外交——以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变化大会为例[J];国际论坛;2010年03期

9 周庆安,沈绿;《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2000年涉华报道透视[J];国际新闻界;2001年03期

10 李希光;郭晓科;;主流媒体的国际传播力及提升路径[J];重庆社会科学;2012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张跃平;;论科技期刊国际化的方向偏差[A];科学评价促发展 品质服务谋共赢——第九届(2011)全国核心期刊与期刊国际化、网络化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邓建国;;从在华外国人的博客看国际传播的新途径[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Ⅰ)[C];2006年

3 王利涛;刘庆;;国际传播视野中的中国环境外交——以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变化大会为例[A];中国传媒大学第四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4 叶长海;;浅析企业社会责任与健康传播之关系——日本企业欧姆龙集团个案析[A];第二届中国健康传播大会十佳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吴立斌;中国媒体的国际传播及影响力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2 仲崇东;经济全球化与我国的意识形态安全[D];中共中央党校;2003年

3 于朝晖;整合公共外交[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4 李仲天;全球传播语境中的国际舆论调控[D];中国传媒大学;2008年

5 魏明;全球信息时代中国文化软实力发展战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6 陈潇潇;全球变暖风险的国际媒介建构[D];武汉大学;2010年

7 洪长晖;混合现代性:媒介化社会的传播图景[D];浙江大学;2013年

8 徐永红;中医药文化对外传播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4年

9 陆阳;中国新闻传播的软实力构成及其创新[D];武汉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汤希;中国对东南亚地区软实力外交探究[D];湘潭大学;2010年

2 李青;论中国软性国际政治资源的开发与利用[D];湘潭大学;2010年

3 陈效;中美国际新闻比较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霍永丰;影视传媒教育中的审美幻象解析[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张树秀;当代国际政治中的大众传媒因素[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李爽;中国在东南亚地区的国家形象分析[D];吉林大学;2011年

7 文星;新世纪中国传媒竞争与发展趋势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8 李一娇;突发事件报道视角下我国公共政策科学化发展探析[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9 胡南;国际传播视角下的中国软权力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10 靳青;网络时代中的新闻传播变革[D];厦门大学;200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戴维民;中国学术期刊国际影响力分析[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2 郭镇之;全球电视传播环境对中国与加拿大的影响[J];国际新闻界;1997年05期

3 景志峰;美国对外政策中的大众传媒因素[J];国际新闻界;1998年02期

4 王仲文;;高校普通话课程建设探析[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11期

5 于澄洁;;SCI、SSCI和A&HCI 2008年收录的中国期刊[J];科技文献信息管理;2009年01期

6 于澄洁;;SCI(E)、SSCI和A&HCI收录中国期刊的新变化[J];科技文献信息管理;2010年01期

7 邹承鲁;发展科学需要科学家掌握“全球化"的语言——英文[J];科学对社会的影响;2005年02期

8 张超凡;;原子激光技术[J];中国科技信息;2007年21期

9 魏丽杰;;普通话水平测试“儿化”的把握[J];语文学刊;2006年24期

10 文军;迈向全球化时代的十大发展趋势[J];中国软科学;1997年08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康;国际传播对中国报道的“话题设计”——兼论美国媒体对“法轮功”事件的报道[J];国际新闻界;2000年01期

2 陈边;从国际传播新特点看时事编辑的责任[J];新闻前哨;2000年08期

3 吴玉玲;新技术条件下国际传播的发展变化[J];新闻与传播研究;2001年04期

4 希斯·哈姆林克,李银波;全球化、主权与国际传播[J];现代传播;2002年05期

5 胡迅;新技术条件下国际传播的发展[J];军事记者;2002年02期

6 郭丽萍;国际传播中的“文化同质”现象[J];北京机械工业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7 赵庆华;试论国际传播对外交的影响[J];新闻采编;2002年06期

8 杜永明;信息时代国际传播的控制:从管制到治理[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9 刘建明;全球化的终极与国际传播架构[J];国际新闻界;2002年03期

10 杜永明;信息时代国际传播的控制:从管制到治理[J];新闻界;2002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贺心颖;;首都危机事件国际传播的有效控制[A];城市安全:首都国际化进程研究报告[C];2010年

2 Dan Schiller;;国际传播中政治经济权力平衡的变化(英文)[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多元文化、和谐社会与可选择的现代性:新媒体与社会发展”新闻传播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7年

3 黄强;潘晓波;董植寿;;武术国际传播绩效评估框架体系的建构研究[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7年

4 邓建国;;从在华外国人的博客看国际传播的新途径[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Ⅰ)[C];2006年

5 郜书锴;;国际传播的重新布局——以新媒体为研究对象的案例、实践与理论[A];数字未来与媒介社会1[C];2010年

6 郭可;;国际传播中的英语强势及影响[A];信息化进程中的传媒教育与传媒研究——第二届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汇编(上册)[C];2002年

7 ;清华大学国际传播研究中心[A];第三届中国健康传播大会优秀论文集[C];2008年

8 王利涛;刘庆;;国际传播视野中的中国环境外交——以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变化大会为例[A];中国传媒大学第四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9 ;清华大学国际传播研究中心[A];第四届中国健康传播大会优秀论文集[C];2009年

10 李智;刘胜楠;;中国媒体国际传播调查及未来传播策略研究[A];2014中国传播论坛:“国际话语体系与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1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吴玉玲;新技术条件下国际传播的发展变化[N];中华新闻报;2007年

2 记者 于帆;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成立[N];中国文化报;2010年

3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台长 王庚年;中国国际传播的现状和发展趋势[N];人民日报;2013年

4 本报记者 李玉;汉语国际传播处于发展机遇期[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5 吴飞;应对国际传播的新挑战[N];中华新闻报;2004年

6 邓建国;从在华外国人的博客看国际传播新途径[N];中华新闻报;2007年

7 记者 杜军玲;非盈利性蓝海国际传播促进会成立[N];人民政协报;2008年

8 记者 韩晓东;蓝海国际传播促进会在京成立[N];中华读书报;2008年

9 梦杨;福莱国际传播宣布上海新领导团队[N];中国贸易报;2010年

10 贺明华 安庆师范学院教育学院;建立高效的国际传播人才培养体系[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邱凌;软实力背景下的中国国际传播战略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2 吴立斌;中国媒体的国际传播及影响力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晓男;减少中国在国际传播中的噪音[D];外交学院;2005年

2 李大元;跨文化视野中的国际传播[D];吉林大学;2005年

3 古天姣;国际传播与国家形象的构建[D];吉林大学;2008年

4 吉广荣;汉语大众媒介与汉语国际传播[D];郑州大学;2012年

5 卫然;中国媒体在国际传播下的品牌化战略[D];吉林大学;2013年

6 陈国洲;民间力量利用网络挑战国际传播霸权的个案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7 朱宏江;中国城市形象的国际传播效果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3年

8 钟晓满;中国体育国际传播:挑战与创新[D];成都体育学院;2014年

9 阎玉杰;中日语言国际传播比较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4年

10 马宁;媒介、意识形态与国际传播[D];四川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56276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zykc/156276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f87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