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银行学》精品课程建设经验总结
本文关键词:货币银行学课程,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货币银行学》精品课程建设经验总结
项目负责人 沈伟基 教授 《货币银行学》课程在经济学科整体课程规划中占据重要地位,其不仅是 教育部确定的 21 世纪高等学校经济学、应用经济学、管理学各专业的核心课程,也是二级学科金融学专业最重要的基础理论课。 我校 金融学专业是国家级重点学科,在学术研究、课程建设、教学队伍、人才培养方面始终走在全国的前列。《货币银行学》精品课程建设致力于推动该课程在全国高校的进一步发展,依托于我校金融学学科深厚的学术传统与强大的学术创新能力,借鉴吸收兄弟院校在该课程建设方面取得成果,在课程体系的完善、教材的更新、教学方法的现代化以及教师队伍优化等方面进行了成功的探索。 一、教材建设是基础 自 1989 年以来,我校就教材建设邀请了人民银行总行以及金融实际部门的专家、全国各高校金融学方面的专家、学者以研讨会的形式多次进行研讨、切磋,吸收了各高校在货币银行学教材建设的方面的宝贵经验;同时,以黄达-蒙代尔讲座的方式广泛地邀请了国内外著名的经济学家就该领域的学科发展进行交流,开拓了研究的视野,了解国际上的最新进展,因此,货币银行学教材建设的成果是凝聚了国内外金融学界集体智慧的结晶。具体而言,在教材建设方面我们坚持了以下几点: (一)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不仅在今天,乃至将来,都具有真理性的意义。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将保证我们所推进的货币银行理论的科学性。马克思主义提供了一个具有极大活力的理论框架,在这样的一个框架之下,将保证货币银行理论建设可以汲纳旁人研究货币银行问题的一切合乎真理性的内容,在坚持自己的原则的前提下有利于消化、改造一切有益于自己的人类文明成果并使之溶入自己的体系之中。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不等于拘守马克思经典作家关于货币银行问题的任何论断,时代的变化要求我们在坚持的前提下加以发展。在货币银行学教材建设过程中,我们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指导下,实现了货币银行理论继承与发展的辩证统一。 (二)始终坚持中国特色原则,致力于中国金融学研究的现代化 在中国的学术界往往将本土化与国际化对立起来。一种极端国际化的主张认为:本土化就是落后的,与国际规则直接对接、实现国际化才是未来发展的方向;一种极端本土化的主张认为国际化不符合中国国情,中国的经济学研究可以脱离开主流经济学的分析范式,独立发展。事实上,把本土化与国际化绝对解释都是片面的。中国金融学的发展首先要立足于中国的经济发展;同时,又要与国际接轨。在研究方法上,应逐渐向主流经济学方法过渡,我们的方向应该是致力于中国经济学研究的现代化。我们编写的教材的出发点正是基于这样的思考。无论是从基本理论还是从基本知识来考虑,我们的货币银行学教材都是以中国的历史和现状作为背景来建设的,同时,我们必须让学生们懂得和理解西方金融学的基本理论与研究方法。为了避免学生机械地运用和照搬这些理论与方法,这就需要让学生了解国情的复杂性与特殊性。中国金融体制改革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复杂性与渐进性的特点,这就要求我们的教材能够使学生们深刻地理解我国经济运行与金融运行的内在规律。因此,作为货币银行学的教学工作者,我们致力于编出,中国人,在中国大学的讲台上,为了使中国的学生掌握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本领,而传授《货币银行学》课程所需要的教材。从教材发展历史来看,我校《货币银行学》教材发展的每一步都集中体现出了这一特点。 (三)注意引进现代西方货币银行学最新的研究成果 在金融实践不断发展的推动之下,金融理论不断深化发展。金融全球化与金融自由化的浪潮也推动了金融学的日臻成熟。西方金融学的理论框架也在处于不断发展与完善的过程之中。我国的货币银行学要实现跨越式的发展,就要注意借鉴学习西方货币银行学的最新研究成果,要学会“洋为中用”。在教材的修订过程中,我们注意将西方货币银行学最新的理论进展引入中国的教材,及时反映该领域的最新进展。在 2004 年《货币银行学》换代教材《金融学》中, 黄达 教授结合西方货币银行学的最新发展,构建了一个全新的货币银行学课程的知识框架。这一全新的知识框架既保留了传统货币银行学的宏观分析视角,又拓展了金融学的微观分析视角,同时在宏观与微观分析视角的有机结合方面进行了创新。由此,给予读者一个更为广阔的研究金融问题的平台,这种创新具有前瞻性、科学性,这一创造性的工作已经被学术界所广泛认可,并被迅速传播。 教材建设是课程建设的基础,我校在货币银行学教材建设方面一直引领着全国高校的发展,教材具有很强的示范效应。建国以来,以 黄达 教授为首的学术队伍在历次教材的改革过程中始终走在全国的前列,我们编写的教材是全国影响最大的教材,在全国高校使用普及率也是最高的。 二、教师队伍建设是关键 《货币银行学》精品课程建设凝聚了我院在该领域一批学术造诣高、具有丰富授课经验的教师队伍。该课程由 黄达 教授、 沈伟基 教授、 庄毓敏 教授、 瞿强副 教授等主讲教授为核心,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老中青结合、人员稳定、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的教师梯队。这一队伍团结、进取、创新、富有凝聚力。在这样一支队伍中,主讲教授起到核心作用,年轻梯队具有较强的发展潜力,在以科研促教学的课程建设导向中,整体教学团队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一) 主讲教授核心作用的发挥 在精品课程建设中,在项目负责人的直接策划下,各主讲教师充分发挥各自在学术方面的专长, 黄达 教授就“金融学科的发展”、 沈伟基 教授就“金融范畴的形成”、 庄毓敏 教授就“金融创新”、 瞿强副 教授就“商业银行”专题进行了多媒体教学录像,这些专题对货币银行学课程所涉及的一些重要问题进行了深入地解析。 在教学管理方面,我们采取了三种方式,一是公开课制度,主讲教师进行教学示范,相关教师听课、进行经验交流;二是开展定期的教学研讨活动,针对教学中存在的各类问题进行讨论;三是一对一的传帮带活动,由有经验的教师帮助青年教师提高教学水平,深化教学效果。通过以上三种方法,使得经验丰富教师的宝贵授课经验得以传播,取得了很好的溢出效应和扩散效应,从整体上提升了教学团队的教学质量。 (二) 注重对年轻教师的培养 在货币银行学课程的队伍中,年轻教师是一支不容忽视的力量。作为一个学术团队,对年轻教师的培养是课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课程的可持续发展有赖于年轻人对光荣学术传统的继承与弘扬,也有赖于其自身学术修养的提升。年轻教师存在着教学经验不够丰富的弱点,但是其具有较强的学术发展潜力,为提升年轻教员的教学与科研水平,除了前面所提的到的各种具体方法外,学院在年轻教师的培养方面形成了长远的规划与安排。 黄达 教授等老一辈教育工作者辛勤耕耘、不断进取的精神为我们树立了杰出的榜样,形成了我院优良的教学传统,这种光荣传统进一步在中、青年教师身上得以体现、发扬。 三、教学方法改进是保障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教学模式的变革带来了机遇。 在货币银行学课程建设过程中,我们加大教学过程中使用信息技术的力度,改革传统的教学思想观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管理。用网络技术进行教学与管理,相关的教学大纲、教案、参考文献目录、教学课件、授课录像等上网开放,实现了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在实际授课过程中,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方式,方便了学生系统全面理解课程内容、有利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除了技术性教学方法全面更新之外,在教学理念方面,我们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一)强化对学生的专业素质和理论修养的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认为知识性的学习固然重要,但是再丰富的知识也难以解释丰富活跃的金融实践。因此,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与理论修养,指导学生将学习一般货币银行学原理与理解中国复杂国情的紧密结合,避免学生对知识形而上学的、机械刻板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为了实现这一目的,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引入先进的教学理念,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实现教学目的,在教师讲授的基础上,辅之以专题讲座、案例分析、集体作业、期中小论文等方式强化学生自己的动手能力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促使学生主动学习 货币银行学课程建设最终是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以培养满足国家和地方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为目标,提高学生国际竞争能力,大力提倡和促进学生主动、自主学习, 发挥学生的学习潜力,大力倡导研究性学习与学术创新精神。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学习,,使学生了解国内外金融问题的现状,掌握观察和分析金融问题的正确方法,培养辨析金融理论和解决金融实际问题的能力。金融学是一门充满学术魅力与实践价值的学科,作为现代人,不能不懂经济,要懂得经济又不得不懂金融。学生们普遍对货币银行学怀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如何来正确引导学生的学习热情,给予其良好的学习方法是非常关键的。促使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学习是教学所要达到的最高境界,在这方面,货币银行学课程的教学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三)充分调动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货币银行学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认为调动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样重要。在教师方面,我们 加强科研与教学的紧密结合, 给教师一定的教学自主权,以突出所教对象的专业特性并增强教学内容的现实性、前沿性和研讨性;在学生方面,给学生从头开始就有充分展示并交流学习心得体会和思考探讨的机会,增强学习的兴趣,调动其学习的主动性。现代教学强调个性化教学理念,强调因材施教的重要性,学生的先修课程不同、专业背景不同,对金融学的领悟能力就有所不同,因此,教师结合每个班级的具体特点设计教学方法,在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过程中深化教学效果。 以上我们从教材建设、教师队伍建设以及教学方法改进三个方面总结了货币银行学课程作为国家级精品课程在课程建设方面的几点经验。这里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在《货币银行学》课程的建设过程中,我校、院相关主管领导、教务处的同志给予了大力的支持与协助,提供了必要的硬件与软件支持,精品课程建设的成功是与他们指导、协助与高效工作分不开的。 在教育部组织下,我院在 2004 年暑假承办了全国高校《货币银行学》课程师资培训班,在这个培训班上,我们邀请了实际部门的专家以及兄弟院校该课程的负责同志与我们的主讲教授一起共同将《货币银行学》精品课程所形成的核心成果、相关教材,在全国高校金融学科加以推广。师资培训班历时四天,反响强烈,强化了该课程在全国的精品示范效应,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事实充分证明,适合中国国情、具有科学知识框架体系的教材是好教材;具有中国特色的课程是经得起时间考验、可持续发展的精品课程。
本文关键词:货币银行学课程,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4246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zykc/2424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