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旅游学术期刊与旅游人才培养及教学科研的关系——以《旅游学刊》为例
本文关键词:论旅游学术期刊与旅游人才培养及教学科研的关系——以《旅游学刊》为例
更多相关文章: 学术期刊 旅游学刊 人才培养 旅游研究 旅游教学
【摘要】:学术期刊对科研工作和人才培养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本文通过分析《旅游学刊》的相关文献数字 ,以及对其办刊方针和审稿制度的解析 ,阐述了期刊文献对旅游研究选题、研究水准、研究方法的导向作用 ;对研究型人才的发掘培养与催化作用 ,以及对教学的补充作用。
【作者单位】: 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旅游学刊》编辑部
【关键词】: 学术期刊 旅游学刊 人才培养 旅游研究 旅游教学
【分类号】:G239.2
【正文快照】: 一、引言 :旅游学术期刊与院校人员的关系之概说《中国社会科学》秦毅总编说 ,“学术期刊是学术研究成果传播的重要渠道 ,同时又是学术传承的重要工具。学术期刊的水平体现出一个国家在相关学科领域的研究水平和学术优势 ,是国家和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和巨大的无形资产。”(王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张进福;关于国内旅游研究文献的分析与思考[J];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2 徐菊凤;1998、1999年中国旅游研究述评[J];旅游学刊;2000年03期
3 赵幼芳;1990~1999年《旅游学刊》文献库统计分析初步[J];旅游学刊;2000年04期
4 吴必虎,宋治清,邓利华;中国旅游研究14年——《旅游学刊》反映的学术态势[J];旅游学刊;2001年01期
5 谢彦君;旅游与接待业研究:中国与国外的比较——兼论中国旅游学科的成熟度[J];旅游学刊;2003年05期
6 徐菊凤;稳健的思路与持续的辉煌:云南旅游业发展的经验与未来取向——访云南省旅游局局长罗明义[J];旅游学刊;2003年05期
7 董观志,吴必虎,李海瑞,刘锋,许峰,陈愉秉,张凌云,李明德,罗佳明,裴泽生,马梅,李山,郭鲁芳,冯飞,戴斌,宁士敏,张志军,王坚,马爱萍,德村志成,许春晓,张广瑞,谢彦君,朱玉槐,奚晏平,李永文,罗明义,徐嵩龄,申葆嘉;我与《旅游学刊》 我看《旅游学刊》 我评《旅游学刊》[J];旅游学刊;2003年06期
8 申葆嘉;《国外旅游研究进展》撰后记[J];旅游学刊;1996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群;;旅游开发对旅游地的影响分析——以湘西凤凰县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27期
2 张宏梅,陆林;旅游研究定性方法的初步分析[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3期
3 张继平;常学礼;曹艳英;魏兴华;;基于GIS的烟威地区旅游资源空间分析[J];测绘科学;2007年06期
4 黄大勇;孙峰;;2009—2010年重庆旅游研究述评[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5 易伟新;中国早期旅游理论的奠基者——佘贵棠及其《游览事业实际与理论》[J];长沙大学学报;2005年04期
6 郑焱;李朝军;;试论旅游文化的本质[J];长沙大学学报;2012年01期
7 张学明;何建美;陶健;姜等松;;基于GIS的济南市旅游资源空间分析[J];城市勘测;2009年03期
8 唐文跃;张捷;罗浩;;新西兰旅游研究及对我国的启示[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7年03期
9 曹诗图;胡书玲;;对我国旅游研究的检视与反思——以《旅游学刊》为例[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8年04期
10 朱晓华;乌恩;;旅游系统网络空间分形研究的科学展望[J];地理科学进展;2007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张凌云;崔秀娟;;2007~2009年中国旅游学术研究现状与展望——对我国四种旅游学术期刊的论文统计分析[A];中国旅游评论2011[C];2011年
2 戴冬香;;对我国旅游经济学学科研究的认识与思考[A];旅游学研究(第五辑)[C];2010年
3 宋长海;楼嘉军;;《旅游学刊》25年载文研究的国际化述评(1986-2010)[A];2011《旅游学刊》中国旅游研究年会会议论文集[C];2011年
4 章锦河;陆林;;中国旅游类博士硕士学位论文分析[A];地理学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第九次中国青年地理工作者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廖荣华;南山牧场区域生态文化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7年
2 王洁洁;国际关系及重大事件对出入境旅游的影响[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3 马静;旅游者跨文化旅游行为比较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4 姜克银;纳家户多元叙事的意义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5 易伟新;近代中国第一家旅行社[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6 秦学;旅游业跨区域联合发展的理论与实证研究——机理、模式与协调机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7 夏赞才;张家界现代旅游发展史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8 许春晓;当代中国旅游规划思想演变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9 李江玲;民族地区旅游资源法律保障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10 张美英;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及其评价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建辉;欠发达地区旅游就业效应的时空差异分析[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2 朱俭;长沙居民黑色旅游动机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8年
3 杨晋;旅游消费的政策性影响因素感知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1年
4 冯瑞;地质公园旅游者行为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5 伍迪舒;旅游发展对布尔津城市居民经济及消费水平影响[D];新疆大学;2011年
6 辛利波;民族旅游开发与文化自觉[D];云南大学;2011年
7 刘洋;旅游企业集团经济预警研究[D];安徽大学;2011年
8 宋晓,
本文编号:51915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zykc/5191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