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风情与蒙古族题材雕塑创作
本文关键词:草原风情与蒙古族题材雕塑创作
更多相关文章: 蒙古族文化 敖包 题材 雕塑 草原 成吉思汗 祭祀活动 艺术创作 蔑儿乞 蒙古民族
【摘要】:正一、象征永恒的神圣祭坛———敖包(一)古老的祭祀祭敖包是蒙古族传统的祭祀活动,历史悠久。据《蒙古秘史》记载:成吉思汗早期被蔑儿乞惕人追捕时,隐于孛儿罕山中,三百蔑儿乞惕人绕三匝未能捕获而离去。成吉思汗幸而脱险,回到孛儿罕山说:孛儿罕山保住了
【作者单位】: 山东聊城大学美术学院;中国艺术研究院;
【关键词】: 蒙古族文化 敖包 题材 雕塑 草原 成吉思汗 祭祀活动 艺术创作 蔑儿乞 蒙古民族
【分类号】:J305
【正文快照】: 一、象征永恒的神圣祭坛———敖包(一)古老的祭祀祭敖包是蒙古族传统的祭祀活动,历史悠久。据《蒙古秘史》记载:成吉思汗早期被蔑儿乞惕人追捕时,隐于孛儿罕山中,三百蔑儿乞惕人绕三匝未能捕获而离去。成吉思汗幸而脱险,回到孛儿罕山说:孛儿罕山保住了我的性命,我将每年祭之,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长艳;;蒙古族传统和谐文化与和谐内蒙古的构建[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2 鲍晓艳;;传承蒙古族两个平等文化思想的现代价值[J];前沿;2011年07期
3 娜日苏;;蒙古族宗教文化[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S2期
4 吕秀华;;蒙古族节日民俗中动物元素之探析——以那达慕为例[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5 哈斯巴根;;草原上古老的火崇拜仪式——成吉思汗春季大典中的嘎日利祭[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6 赵小丁;;民俗文化对蒙古族舞蹈题材的影响[J];艺术探索;2010年05期
7 低.却拉布吉;;《善书宝藏》和蒙古族古代格言诗的关系[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年04期
8 拿木吉拉;巴特尔;;浅谈蒙古族“敖包祭典”[J];民俗研究;1988年03期
9 廖云新;;漫谈鹰文化[J];科学之友(A版);2009年12期
10 王同亮;张海波;;蒙古族图形文化研究——浅谈蒙古族传统图形文化特征[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福革;;蒙古族传统思维方式研究[A];论草原文化(第五辑)[C];2008年
2 阿如娜;;蒙古族文化传承教育及其资源开发的探讨[A];论草原文化(第七辑)[C];2010年
3 舒振邦;;成吉思汗称号考释[A];中国蒙古史学会成立大会纪念集刊[C];1979年
4 赵永春;;论成吉思汗统一蒙古的原因[A];中国蒙古史学会论文选集(1980)[C];1980年
5 陈国干;;成吉思汗统一蒙古的历史功绩[A];中国蒙古史学会论文选集(1980)[C];1980年
6 张岱玉;;历史与文化传统视野中的元代成吉思汗家族汗位之争[A];论草原文化(第六辑)[C];2009年
7 郝诚之;;成吉思汗陵在中国鄂尔多斯新证[A];论草原文化(第五辑)[C];2008年
8 朱清泽;李鹏贵;;从蒙金战争看成吉思汗的战略战术[A];中国蒙古史学会论文选集(1983)[C];1983年
9 刘大有;;成吉思汗病故清水与当地出土的大朝通宝[A];《内蒙古金融研究》钱币文集(第二辑)[C];2003年
10 诺尔博;;试论土尔扈特的起源——兼论克列特[A];中国蒙古史学会论文选集(1981)[C];198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师艳芳;蒙古族祝赞词:永恒的祝福与赞美[N];巴音郭楞日报;2008年
2 郝文秀;浩浩蒙古风 浓浓草原情[N];人民日报;2005年
3 本报记者 阿勒得尔图;成吉思文化:蒙古族文化的新概括[N];中国民族报;2005年
4 刘秀娟;大美草原魂[N];文艺报;2007年
5 本报记者 吴艳;昭日特:脚踏实地追寻梦想[N];中国民族报;2010年
6 董伟 朵兰 王迪;民族文化引领前郭经济[N];吉林日报;2006年
7 本报记者 张美梅 实习生 张延波;朝克,一个蒙古族文化的追梦者[N];通辽日报;2010年
8 马旭祖;百花齐放满园春[N];酒泉日报;2006年
9 王永利 王朝阳;鄂尔多斯市支队借民族文化陶冶官兵思想情操[N];人民武警;2005年
10 记者 郑有胜 王红光;到“敖包之乡”体味蒙古族文化[N];辽宁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带兄;当代蒙古族汉语小说创作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1年
2 石翠红;蒙古族学校教育中“避蒙趋汉”现象生成机制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3 包胜利;成吉思汗传说与古代蒙古汗权思想[D];中央民族大学;2003年
4 苏日娜;成吉思汗祭祀历史文化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5 魏延梅;在自觉、互动和对话中传承民族文化[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6 滕小松;潜在与显现[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5年
7 盖志毅;草原生态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5年
8 姚安;清代北京祭坛建筑与祭祀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9 邱轶皓;蒙古帝国的权力结构(13-14世纪)[D];复旦大学;2011年
10 刘亮;晚唐乐府诗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慧敏;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城市公园设计中蒙古族文化表现调查与分析[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2年
2 布和巴特尔;蒙古族人地和谐思想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0年
3 韩刘;蒙古族艺术在中小学的传承状况与教育对策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4 吴珊丹;蒙古族传统图案的数字化技术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0年
5 玉荣;文献著录所见清代蒙古族书画家考略[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0年
6 韩胜红;衙门村蒙古族文化变迁与自觉[D];内蒙古大学;2013年
7 萨仁满都拉;蒙古族传统图案的象征性特征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2年
8 白凤;蒙古族传统图案分类和样素分析[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0年
9 门金宝;晚清内蒙古蒙古族民族主义思潮析论[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年
10 红艳;蒙古族传统消费文化的生态特征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10592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iaosuzhuangshi/11059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