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雕塑论文 >

浅论雕塑创作中空间的探索—材质对空间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7-10-28 02:00

  本文关键词:浅论雕塑创作中空间的探索—材质对空间的影响


  更多相关文章: 雕塑空间 实空间虚空间 创作空间因素 空间与材质关系


【摘要】:雕塑中的空间是雕塑实体存在的一种客观物质形式,是雕塑的延展性和扩张性的表现。研究雕塑的空间,是传统雕塑和现代雕塑的重要领域,是雕塑创作不可或缺的基础语言,所以人们也将雕塑称之为空间艺术。本文主要围绕雕塑空间的展开论述,结合阐述我毕业创作对雕塑空间的一些探索。从雕塑艺术史的漫漫长河中,我们认识到最初的雕塑造型并不是有意识地去创造空间关系,而只是注重物体自身的形象。从20世纪开始的现代艺术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继而雕塑空间的重大突破还是归功于雕塑在空间形式和概念上根本性的变化。雕塑的形体与空间是占有还是分离,空间对雕塑实体是采取贯穿或通透,新型材料的出现运用对空间的影响,都是雕塑家们研究的课题之一。围绕着空间的思考,文中我选取探讨雕塑的空间内涵和雕塑空间的外延,以及材料和空间之间的影响,思考这些空间语言并在我创作中进行探索。雕塑的创作选材离不开材料的运用,传统雕塑的材料种类很受时代的制约。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大开眼界的艺术家们除了尝试在空间上的创新,在材料上也有了许多大胆的新突破,我的创作研究了材料对空间的影响以及我在创作中思考空间与材料的关系。重点以我毕业创作系列雕塑的内空间和材质以及它们在关系上的研究展开介绍,结合一些艺术家的雕塑空间主张对我雕塑创作实践的影响,最后进而引出我对雕塑创作空间的反思。
【关键词】:雕塑空间 实空间虚空间 创作空间因素 空间与材质关系
【学位授予单位】:杭州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J305
【目录】:
  • 致谢4-5
  • 摘要5-6
  • ABSTRACT6-9
  • 绪论9
  • 第一章 雕塑的空间的内涵9-12
  • 1.1 雕塑实空间9-10
  • 1.1.1 实空间的概念9
  • 1.1.2实空间的内涵9-10
  • 1.2 雕塑虚空间10-12
  • 1.2.1 虚空间的概念10
  • 1.2.2 虚空间的内涵10-12
  • 第二章 雕塑空间的外延12-14
  • 2.1 心理空间12-13
  • 2.2 动态空间13-14
  • 第三章 材料对雕塑空间的影响14-17
  • 第四章 创作实践17-21
  • 结语21-22
  • 参考文献2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潘毅群;车窗外的欧洲——旅欧雕塑创作杂谈[J];美术;2000年10期

2 杨庚新;在现实主义道路上延伸——于焕新雕塑创作谈[J];美术研究;2000年02期

3 温昌绪;城市雕塑创作浅谈[J];西北美术;2000年01期

4 景育民;;构铸凝固的英雄史诗——天津解放广场雕塑创作札记[J];北方美术;2000年02期

5 朱晓东;;想像与欣赏 在雕塑创作中的作用[J];新闻传播;2002年02期

6 韦永康;雕塑创作中“材”与“质”的利用[J];黔西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2期

7 黄文宪;雕塑意境的探寻——公共景观雕塑创作有感[J];艺术探索;2003年02期

8 ;塑爱心·献爱心·铸爱心——清华美院雕塑系抗非典主题雕塑创作方案选[J];装饰;2003年07期

9 朱尚熹;中国内地雕塑创作营漫谈[J];雕塑;2003年03期

10 陈培一;短暂与永恒——国际雕塑创作营活动之我见[J];雕塑;2003年03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洋;金字塔下的雕塑创作行[N];中国文化报;2011年

2 记者 康磊;中国雕塑创作实践基地落户东北师大[N];长春日报;2010年

3 ;检索雕塑创作和教育成长的档案[N];东方早报;2014年

4 记者刘千圣、实习生杨黎、杨涵淅;乌鲁木齐城市雕塑创作营作品落成揭幕[N];新疆日报(汉);2009年

5 彭澄;多培养点“公共艺术”意识[N];太原日报;2014年

6 朱小钧 涂辛;聚焦雕塑创作的历史和未来[N];中国文化报;2006年

7 记者 罗学锋 陈兴鑫;体现乐山精神 鼓舞人们坚定向前[N];乐山日报;2014年

8 孙振华;以自己的方式在场[N];吉林日报;2013年

9 建德记者站 李牡娇 通讯员 范胜利;建德山水历史成为雕塑创作原点[N];杭州日报;2010年

10 孙伟;谈《月亮的欢笑》雕塑创作[N];中国文化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仲如;中国学院背景女雕塑家创作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年



本文编号:110613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iaosuzhuangshi/110613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a4e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