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雕塑艺术的中国方式
本文关键词: 吴为山 雕塑 传统 尚意 出处:《文艺研究》2005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尽管“雕塑”作为一种视觉创造在中国久已有之,但当西方的雕塑艺术被引进中国后,实际上已经阻断和遮蔽了我们的造型实践。20世纪的中国,中西两种体系的绘画始终并行发展,但是却从没有出现中西两种雕塑并存的情况。这种特殊的情形就向雕塑界提出了这样的问题:现在的“中国雕塑”与历史上几千年的中国雕塑传统究竟是一种什么关系?现时代的本土雕塑家如何能够在学习借鉴西方雕塑,特别是罗丹之后的现代雕塑艺术的同时,又能够接续自身的传统?在此,吴为山的实践做出了有益的尝试。
[Abstract]:Although "sculpture" as a visual creation has long existed in China, but when the Western sculpture art was introduced into China, it has actually blocked and obscured our modeling practice in China in the 20th century. Painting of both Chinese and Western systems has always developed in parallel. However, there has never been a situation in which both Chinese and Western sculptures coexist. This kind of special situation raises such a question to the sculpture circle: what i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resent "Chinese sculpture" and the Chinese sculpture tradition of thousands of years in history? How can contemporary local sculptors learn from Western sculptures, especially the modern sculpture art after Rodin, and at the same time follow their own traditions? Here, Wu Weishan's practice has made the beneficial attempt.
【作者单位】: 深圳雕塑院
【分类号】:J30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鹏;;传统彩塑与当代雕塑之比较[J];艺术界;2009年05期
2 ;凝固传统与工业文明的记忆——程连昆雕塑作品赏析[J];美术教育研究;2010年02期
3 徐明岐;;石湾公仔《陆羽品茶》像与“刘家陶”雕塑艺术[J];收藏界;2007年10期
4 陈雪华;;中国传统雕塑的造型民族特性及其对当代中国雕塑的影响[J];电影文学;2007年18期
5 曾倩婷;;古典精神的回归——传统雕塑语言的演进[J];美与时代(中);2011年05期
6 王慎;屠祥;;纪念性雕塑·印象——小议材料及技术对中西方传统纪念性雕塑艺术的形式所产生的影响[J];美术向导;2006年03期
7 周杨;毛炯;;城市雕塑艺术的人文内涵思考[J];作家;2009年08期
8 周兆鹏;唐代的陵墓雕塑艺术[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4年08期
9 ;南京大学雕塑艺术研究所近期艺术活动掠影[J];民族艺术;2008年03期
10 王林;;雕塑的复制与转换[J];雕塑;2009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商春芳;;四川汉代雕塑艺术及其所反映的社会现实[A];中国古都研究(第十九辑)——中国古都学会2002年年会暨长江上游城市文明起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2 杨新平;;浙江民间祠堂建筑[A];2002年海峡两岸传统民居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2年
3 杨倩;;论中国传统心理治疗中的行为疗法[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4 才科;华藏杰;;传统加创新才是藏医药的出路[A];第四届全国民族医药学术交流暨《中国民族医药杂志》创刊10周年庆典大会论文集[C];2005年
5 胡筱铮;;对当代复调教学的几点思考[A];全国和声复调教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6 王蔚波;;略论河南古代陶猪圈建筑雕塑艺术[A];文物建筑论文集(第2辑)[C];2009年
7 黄勇;;关于雕塑教育的一点思考[A];高等党校艺术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C];2002年
8 王佐;;儒家政治伦理与中国现代化的思考[A];文化现代化的战略思考——第七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9年
9 程方平;;略论中国教育的重要传统[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10 徐伯安;;纪念性建筑——一个具有永恒意义的建筑类型[A];建筑史论文集(第11辑)[C];199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咏梅 高芳;“青城杯”内蒙古第二届雕塑艺术展开展[N];内蒙古日报(汉);2006年
2 张亚萌;2007泛雕塑艺术展关注“泛雕塑”概念[N];中国艺术报;2007年
3 朱虹子;2003中国福州国际城市雕塑艺术展将办[N];中国文化报;2003年
4 深圳商报记者 苏海强;文博会留给雕塑艺术想象空间[N];深圳商报;2006年
5 杨雪梅;专家呼吁给中国雕塑家更多机会[N];人民日报;2007年
6 肖敏;让雕塑“站起来”[N];中国文化报;2008年
7 记者赖仁琼;北京·国际城市雕塑艺术展开幕[N];人民日报;2002年
8 孟凡明;第二届中国长春国际雕塑大会落幕[N];吉林日报;2008年
9 特约记者 黄长秋 胡艳玲;现代生态园林雕塑艺术论坛召开[N];中国花卉报;2004年
10 殷双喜;发自内心的创新[N];中国文化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黎日晃(Lai Yat Fong);元代雕塑艺术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2 张瑞芳;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华民族精神[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3 孙丽君;哲学诠释学视野中的艺术经验[D];山东大学;2005年
4 吉尔嘎拉;游牧文明:传统与变迁[D];内蒙古大学;2008年
5 丁玉龙;当代蒙古语诗歌综合研究(1947年-1978年)[D];内蒙古大学;2004年
6 高俊林;现代文人与“魏晋风度”[D];北京师范大学;2004年
7 詹凯;曲成而不遗[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9年
8 肖路;国产动画电影的传统美学风格及其文化探源[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9 潘缨;唐卡的审美意蕴和技法材料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10 谢礼圣;麦金太尔道德合理性思想研究[D];东南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秋兰;传统与变革之间[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2 徐博文;南京云锦织机设计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5年
3 张萍;转化传统的现代尝试[D];苏州大学;2005年
4 温海涛;山水诗词空间意境特征的建筑空间意境初探[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5年
5 王金;从《杰·阿·普鲁弗洛克的情歌》看托·斯·艾略特的文学理论与实践[D];浙江大学;2006年
6 李红霞;石何以美[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6年
7 魏成宇;宫体传统与花间传统[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8 黄会;论中国新感觉派的颠覆性叙事[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9 黄丽;传统与现代的契合[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10 李勤;罗伯特·弗罗斯特诗歌中的传统与创新[D];河北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55178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iaosuzhuangshi/15517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