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雕塑论文 >

云冈第二十窟佛造像的浑和美——先秦美学在北魏的成熟

发布时间:2018-05-20 16:07

  本文选题:先秦美学 +  ; 参考:《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04年02期


【摘要】:北魏时期出现了依山凿窟的全石佛教造像文化,佛造像规模整齐宏大、风格统一,体式带有印度佛造像艺术的影子,但是精神却是先秦美学的趣味。伴随鲜卑民族大规模佛教造像活动的兴起,先秦美学“浑”、“和”思想借助石质佛造像艺术被充分激发。作为北魏和平年间昙曜五窟全石质地的佛造像文化代表的云冈第二十窟佛造像体现了先秦“浑”、“和”的美学思想的成熟。
[Abstract]:In the Northern Wei Dynasty, the hololithic Buddhist statue culture appeared in the period of the Northern Wei Dynasty. The Buddha statue was neat and large in scale, unified in style, with the shadow of Indian Buddha statue art, but the spirit was the taste of pre-Qin aesthetics. With the rise of the large-scale Buddhist statue activities of Xianbei nationality, the pre-Qin aesthetics "muddy", "he" thought with the help of stone Buddha statue art was fully inspired. As the cultural representative of Buddhist statue in Dunyaowu Grottoes, the 20th Grottoes of Yungang reflected the maturity of the aesthetic thought of "muddy" and "he" in the pre-Qin period.
【作者单位】: 南京大学雕塑艺术研究所
【分类号】:J305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庄华峰;北朝时代鲜卑妇女的精神风貌[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2 金仁义,张静;东晋皇室婚姻初探[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3 阎步克;南北朝的散官发展与清浊异同[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4 王丽英;论早期道教的传播方式[J];北方论丛;2005年05期

5 李传军;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歌谣风议与官民互动[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6 张荣强;从计断九月到岁终为断——汉唐间财政年度的演变[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7 陆水林;乾隆时期巴尔蒂斯坦(小西藏)与清朝关系初探[J];中国藏学;2004年01期

8 萧放;民众信仰与六朝社会[J];东方论坛;2003年03期

9 费泳;论南北朝后期佛像服饰的演变[J];敦煌研究;2002年02期

10 穆宏燕;从细密画看伊朗文化的顽强性[J];东疆学刊;2002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梁银景;;平城地区北魏小石窟群的分期与云冈之关系[A];2005年云冈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研究卷)[C];2005年

2 李雪芹;;试论云冈第7、8窟雕刻中的鲜卑因素[A];2005年云冈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研究卷)[C];2005年

3 胡文和;;云冈石窟某些题材内容和造型风格的源流探索[A];2005年云冈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研究卷)[C];2005年

4 赵昆雨;;云冈第11窟营凿的几个问题[A];2005年云冈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研究卷)[C];2005年

5 李书吉;;北朝象教及其佛教造像意识[A];2005年云冈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研究卷)[C];2005年

6 林莎;;云冈石窟乐器图像补正与辨识[A];2005年云冈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研究卷)[C];2005年

7 卢秀文;;云冈石窟背光[A];2005年云冈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研究卷)[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曾红;传统人格的结构转换和现代延伸[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2 姜飞;在解构中建构[D];四川大学;2003年

3 周建忠;屈原考古新证[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4 汪小洋;汉画像石宗教思想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4年

5 邹芙都;楚系铭文综合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6 袁承志;风格与象征——魏晋南北朝莲花图像研究[D];清华大学;2004年

7 柳逸善;关于蒙古包的审美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8 邱忠鸣;北朝晚期青齐区域佛教美术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05年

9 董立军;中国古代造像史纲[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5年

10 胡晓华;郭璞注释语言词汇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范增;魏晋南北朝赋学之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2年

2 黄欢;中国传统造型艺术中的中性化人物[D];中央美术学院;2003年

3 张晶;晋唐绘画色彩观演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4 魏志静;北魏刑事法律初探[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5 杜文胜;论魏晋南北朝佛教绘画的传承与嬗变[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6 郭玉华;共同的关注,,不同的言说[D];曲阜师范大学;2004年

7 丁洁;中西方雕塑空间的异同比较[D];清华大学;2004年

8 孙利波;论中国工笔人物画的色墨关系[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5年

9 许宇飞;论慧远[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10 卢蓉;清代文人画与日本文人画之比较[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王齐;;论汉画像的“形”“神”艺术与汉代审美意识[A];大汉雄风——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一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本文编号:191533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iaosuzhuangshi/191533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5ab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