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雕塑论文 >

无锡古运河公共雕塑调查研究

发布时间:2017-03-29 13:15

  本文关键词:无锡古运河公共雕塑调查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流经无锡的古运河,曾经的繁华已然逝去,但并不是陷入沉寂,如今在整个大运河“申遗”的趋势下,古运河迎来了新的发展和契机,它的文化价值得到了更多的关注与提升。 本文对无锡古运河公共雕塑的研究并不是局限于雕塑的学科范围,而是融美学、史学、城市规划学、社会学等学科知识于一体,以综合方法为主,运用各个学科的研究方法和原则对古运河公共雕塑进行研究探讨。促进公众对古运河公共雕塑的参与和互动,增加公众的场所认同和归属,激起和唤醒人们记忆深处运河的历史人文,塑造无锡城市的古运河文化品牌,挖掘城市的地域历史文脉,整体的“由里及表”的深刻体现运河文化内涵。 全文分为三部分 第一、二章以及第三章的前半部分,主要是明确研究内容与研究范围和做相关的概念界定做前期文字资料的搜集与整理。 第三章的后半部分以及第四章,通过对杭州、无锡、淮安古运河的实地考察和调查研究,对这些城市的古运河公共雕塑做出客观的分析与比较,探索整个古运河公共雕塑的发展角度和方向,加深对整个古运河公共雕塑的整体印象,并着重探讨无锡古运河个体的现状和存在问题,通过公众问卷的形式了解公众的心声,为古运河公共雕塑的设计做好铺垫。 第五章,如果前面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话,第五章就是解决问题,根据前期的资料以及在实地调查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对症下药,提出建议和方法。
【关键词】:古运河 公共雕塑 地域文脉 规划 设计对策
【学位授予单位】:江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J313.2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7
  • [绪论]7-12
  • 0.1 研究的缘起7
  • 0.2 研究的意义和主要内容7-8
  • 0.3 研究的现状及文献综述8-9
  • 0.4 研究的原则和基本方法9-10
  • 0.5 研究框架和创新10-12
  • 0.5.1 创新点10
  • 0.5.2 研究框架10-12
  • 第一章 [无锡古运河与相关理论综述]12-27
  • 1.1 概念界定12-17
  • 1.1.1 无锡的区位特征12-13
  • 1.1.2 无锡古运河的概念13-14
  • 1.1.3 无锡古运河范围界定及具体研究14-15
  • 1.1.4 无锡古运河空间属性15
  • 1.1.5 无锡古运河历史发展背景15-17
  • 1.2 无锡古运河地域文化概述17-20
  • 1.2.1 无锡古运河与吴文化17-19
  • 1.2.2 无锡古运河与运河文化19-20
  • 1.3 无锡古运河与城市发展的关系20-23
  • 1.3.1 无锡古运河与城市的发展21-22
  • 1.3.2 无锡古运河对于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22-23
  • 1.4 无锡古运河公共雕塑形成的因素23-27
  • 1.4.1 经济发展促进无锡古运河公共雕塑的建设24
  • 1.4.2 城市品牌文化的建设24-25
  • 1.4.3 无锡古运河文化本身的重要性25-27
  • 第二章 [国内古运河公共雕塑探索与发展]27-37
  • 2.1 国内公共雕塑的现状分析27-30
  • 2.1.1 公共雕塑的发展27-29
  • 2.1.2 公共雕塑存在的问题29-30
  • 2.2 国内对于古运河公共雕塑的有关实践和探索30-37
  • 2.2.1 国内古运河公共雕塑之综合概述30-31
  • 2.2.2 杭州、淮安古运河公共雕塑的现状考察分析31-34
  • 2.2.3 杭州、淮安两地古运河公共雕塑调查总结34-37
  • 第三章 [无锡古运河公共雕塑]37-57
  • 3.1 无锡古运河公共雕塑现状分析37-46
  • 3.1.1 数量与分布37-43
  • 3.1.2 类型与题材43-46
  • 3.1.3 艺术特色(造型、材质、色彩)46
  • 3.2 无锡古运河公共雕塑存在的问题46-51
  • 3.2.1 运河文化的表层化47-48
  • 3.2.2 公共雕塑规划不到位48-49
  • 3.2.3 缺少公众的互动和参与49-50
  • 3.2.4 管理制作水平有待提高50-51
  • 3.3 古运河公共雕塑民众意见调查及分析51-57
  • 3.3.1 问卷样本分析52-57
  • 第四章 [无锡古运河公共雕塑设计研究]57-75
  • 4.1 公共雕塑对无锡古运河地域文化的重铸57-61
  • 4.1.1 古运河文化的主题性建设57-58
  • 4.1.2 对古运河地域文脉的显现与传承58-61
  • 4.2 古运河公共雕塑设计遵循的定位方法(5w2h)61-62
  • 4.3 古运河公共雕塑的合理规划62-67
  • 4.4 公共雕塑在古运河自然环境中的设计67-69
  • 4.4.1 生态化的设计67-68
  • 4.4.2 和谐的空间尺度68-69
  • 4.5 古运河公共雕塑作品的公众参与和互动性研究69-72
  • 4.5.1 公众对古运河公共雕塑的参与69-71
  • 4.5.2 古运河公共雕塑的互动性71-72
  • 4.6 古运河公共雕塑的当代性与多元化研究72-75
  • 4.6.1 古运河公共雕塑作品的传统与当代(创作观念)73
  • 4.6.2 古运河公共雕塑作品的多元性和原创性73-75
  • [结语]75-76
  • 致谢76-77
  • 参考文献77-79
  • 附录: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与参展状况79-80
  • 附表A80-8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宋伟轩;徐岩;朱喜钢;;城市滨水空间公共性现状与规划思考[J];城市发展研究;2009年07期

2 李泉;;中国运河文化的形成及其演进[J];东岳论丛;2008年03期

3 汪芳;;用“活态博物馆”解读历史街区——以无锡古运河历史文化街区为例[J];建筑学报;2007年12期

4 卓凯;胡慧春;;论运河文化的历史功绩[J];中国水运(学术版);2007年05期

5 杨余春;朱蓉蓉;;吴文化的基本特点与当代价值[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6 江南平;;无锡建设吴文化名城要打好泰伯牌[J];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7 杨卫泽;;无锡历史文化发展的线型探究[J];中国名城;2009年07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侯青;杭州运河两岸开放空间公共性研究[D];同济大学;2006年

2 曹蕾;草原民族审美取向影响下的内蒙古城市雕塑研究[D];江南大学;2009年


  本文关键词:无锡古运河公共雕塑调查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7457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iaosuzhuangshi/27457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6c2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