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陶俑的艺术特征及意义
发布时间:2020-07-08 13:01
【摘要】:东汉陶俑因其时代背景的特殊性,从而形成了独特的塑造手法和艺术特征。东汉陶俑是匠人采用随意糅合捏塑,通过“得意忘形”、“遗貌取神”的夸张人物形体来表现的,不过分重视对象的结构比例,而是集中精力对其内心和神情的塑造。特别是对瞬间动态的捕捉,更使陶俑呈现出一种随意又富有动感的形态,为陶俑注入鲜活生命力。同时,在简洁概括的形体上对细节不加以精雕细琢,从而给线刻和彩绘留出了大量的表现空间,形体局部又通过彩绘和线刻进行补充,这种雕刻与绘画相结合的表现形式丰富了作品的雕塑表现语言,成功地将彩绘和线条植入整体造型之中,形成了独特的塑、刻、绘相结合的艺术特点。使陶俑在整体大气的同时又不失细节的生动,线与绘的植入不仅不觉得累赘和繁琐,反而多了一种飘逸和灵动。这一创作手法不仅对我国后来各朝代的泥塑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也对我们当代雕塑创作有着重要的现实借鉴意义。东汉陶俑打破了前朝的样式进而呈现出崭新的气象,形成了古拙写意的新特点,这种无拘无束的造型方式,给予东汉陶俑浓厚的返朴归真感,使整体上呈现出一种雄浑博大和自由奔放的浪漫气质。本文结合东汉陶俑的艺术特征进行分析探索以及对现代雕塑创作在精神、手法和造型上对中国传统雕塑的传承和探索,这是本文研究东汉陶俑的意义。本文以“东汉陶俑的艺术特征及意义”为题,共有四个章节。第一章概略介绍陶俑的成因和东汉文化精神影响下陶俑所呈现的艺术风格。第二章节主要是通过东汉时期比较有特点的陶俑作品进行分析探讨总结,从雕塑本体上来试论东汉陶俑的艺术特征,本章节为本文的重点。第三章分别对比西汉、唐朝两个不同时期的陶俑与东汉陶俑进行比较区别,加深对东汉陶俑艺术特征的了解。同时论证东汉陶俑在传统雕塑精神中的雕塑语言,是研究东汉陶俑的关键意义所在。第四章是了解东汉陶俑写意的造型方式,学习运用中国古代传统的造型语言进行创作,思考在世界文化大融合的时代背景下,我们如何继承和探索具有时代精神和民族特色的雕塑形式。最后,通过对作品的创作进行反思,是整篇文章的结论。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J314.8
【图文】:
逗人发笑的角色,为乐舞表演增添喜剧效果舞俑体貌端庄,踏鼓作舞,姿势优美,而做仰首、侧身、展臂的造型,男舞俑体态再现了当时七盘舞的表演情景,组合式构歌舞百戏剧,这和痴迷,寄托了图 1 东汉乐舞百戏俑
也从中折射出东汉生活的艺术。发笑的角色,为乐舞表演增添喜剧效果。俑体貌端庄,踏鼓作舞,姿势优美,而男仰首、侧身、展臂的造型,男舞俑体态戏了当时七盘舞的表演情景,组合式构图百戏剧,这迷,寄托了 东汉乐舞百戏俑
术”在中国画中表现最为突出,即通过对线条的把握描。但中国对于“线”的运用不仅仅只是体现在绘画上,现。东汉的艺术匠人将 “线”的艺术巧妙地运用到陶作品中可以看出当时的匠人对于线条感的注重,利用充含的自然生命力充分的表达出来。概括简洁的形体中对而是利用线条对形体加于装饰,使整件作品造型优美大以线刻画陶俑多变的轮廓,拓展了雕塑的空间感,增添使整件作品流动着和谐之美。神尊仙,相信天人感应,以阴阳相生。由中国永恒流动在,也就是将“流动”作为世界生生不息持续发展的本美学法则下运用“流动”这一概念雕刻作品从而表现出的感觉,使陶俑充满了生命力和活力。利用线条的装饰古代中国雕塑的特点,如霍去病汉墓的石雕、汉代的画。
本文编号:2746569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J314.8
【图文】:
逗人发笑的角色,为乐舞表演增添喜剧效果舞俑体貌端庄,踏鼓作舞,姿势优美,而做仰首、侧身、展臂的造型,男舞俑体态再现了当时七盘舞的表演情景,组合式构歌舞百戏剧,这和痴迷,寄托了图 1 东汉乐舞百戏俑
也从中折射出东汉生活的艺术。发笑的角色,为乐舞表演增添喜剧效果。俑体貌端庄,踏鼓作舞,姿势优美,而男仰首、侧身、展臂的造型,男舞俑体态戏了当时七盘舞的表演情景,组合式构图百戏剧,这迷,寄托了 东汉乐舞百戏俑
术”在中国画中表现最为突出,即通过对线条的把握描。但中国对于“线”的运用不仅仅只是体现在绘画上,现。东汉的艺术匠人将 “线”的艺术巧妙地运用到陶作品中可以看出当时的匠人对于线条感的注重,利用充含的自然生命力充分的表达出来。概括简洁的形体中对而是利用线条对形体加于装饰,使整件作品造型优美大以线刻画陶俑多变的轮廓,拓展了雕塑的空间感,增添使整件作品流动着和谐之美。神尊仙,相信天人感应,以阴阳相生。由中国永恒流动在,也就是将“流动”作为世界生生不息持续发展的本美学法则下运用“流动”这一概念雕刻作品从而表现出的感觉,使陶俑充满了生命力和活力。利用线条的装饰古代中国雕塑的特点,如霍去病汉墓的石雕、汉代的画。
【相似文献】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覃柳珍;东汉陶俑的艺术特征及意义[D];广西师范大学;2019年
本文编号:274656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iaosuzhuangshi/27465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