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负空间在雕塑作品创作中的运用及意义
发布时间:2020-10-20 02:40
负空间是雕塑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雕塑作品创作而言具有极大艺术价值,对雕塑整体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但是部分艺术家在创作或是观者在欣赏雕塑作品时,往往十分关注雕塑正空间,却常常忽略负空间。因此,运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对雕塑负空间进行探讨显得尤为必要。在具体研究过程中,本人从鲁道夫·阿恩海姆的“图”“底”理论出发,界定了负空间和雕塑负空间的概念,且着重探讨了中国传统雕塑以“线”和“留白”方式营造出来的“意象空间”,及西方现代雕塑以亨利·摩尔、贾科梅蒂等雕塑家为代表构建出来的“负空间”。在雕塑作品创作时,本人把“生存与生活”作为创作主题,将徽派民居作为主创作品的题材,利用泥和陶瓷为主要材料,并通过设置“孔洞”、消减“形体”和追求“意象空间”等方法来营构作品中的负空间。经过对主创作品《徽州印象》及其他作品创作过程的反思,进一步体会到:运用负空间不仅能强化雕塑作品的“势”,增加作品动感和力感;还能增强雕塑作品的暗示性,丰富作品空间语言;更能促进雕塑作品情感表达,丰富作品精神内涵,给欣赏者带来不同的艺术体验。
【学位单位】:河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J305
【部分图文】:
但是这种佛像的造型和古希腊雕塑科学性、写实性的造型不同,佛像上往往是夸张比例的眉眼、有意缩小的嘴巴和浑圆丰腴的四肢。佛像衣纹的处理,更是放弃衣纹本身转折自然形成的空间感,而是采用“线”来进行“阴刻”。这种“阴刻”的衣纹虽然没有西方写实雕塑衣纹的体积感,但是却增加了衣饰的流动性,减少了造像上繁琐的块面,使得衣纹变得简洁概括,与佛像面部形成鲜明的对比。线性造型不仅能够增强佛像庄严肃穆之感,而且能够营造出注重雕塑虚体的“意象空间”,这也正是中国传统“阴阳虚实”美学观念的体现。当然,在中国古代雕塑中除了用“线”造型,源于中国画的“留白”也是传统雕塑“意象空间”的表现手法之一。比如在云岗石窟造像中(如图 1-2),古人塑造实体空间时,往往追求塑像的生动气韵,并没有过多刻画佛像的眼耳口鼻、肌肉筋骨和衣纹穿插,反而巧妙省略雕塑中一些起伏的团块,从而减少雕塑由于形体转折所产生的阴影部分,去掉繁琐的东西,留下大面积空白。这种对“无即是有,少即是多”的追求与中国画的“留白”有异曲同工之妙。
但是这种佛像的造型和古希腊雕塑科学性、写实性的造型不同,佛像上往往是夸张比例的眉眼、有意缩小的嘴巴和浑圆丰腴的四肢。佛像衣纹的处理,更是放弃衣纹本身转折自然形成的空间感,而是采用“线”来进行“阴刻”。这种“阴刻”的衣纹虽然没有西方写实雕塑衣纹的体积感,但是却增加了衣饰的流动性,减少了造像上繁琐的块面,使得衣纹变得简洁概括,与佛像面部形成鲜明的对比。线性造型不仅能够增强佛像庄严肃穆之感,而且能够营造出注重雕塑虚体的“意象空间”,这也正是中国传统“阴阳虚实”美学观念的体现。当然,在中国古代雕塑中除了用“线”造型,源于中国画的“留白”也是传统雕塑“意象空间”的表现手法之一。比如在云岗石窟造像中(如图 1-2),古人塑造实体空间时,往往追求塑像的生动气韵,并没有过多刻画佛像的眼耳口鼻、肌肉筋骨和衣纹穿插,反而巧妙省略雕塑中一些起伏的团块,从而减少雕塑由于形体转折所产生的阴影部分,去掉繁琐的东西,留下大面积空白。这种对“无即是有,少即是多”的追求与中国画的“留白”有异曲同工之妙。
亨利·摩尔《坐着的女人》(铸铜 1960 年) 图 1-4 考尔德《联合运动》(钢 1973图片来源:李秀琴《金属雕塑艺术》②图片来源:李秀琴《金属雕塑艺术》后,瑞士存在主义雕塑家贾科梅蒂也很擅长运用“负空间”,他被称作是雕塑剪刀手”。贾科梅蒂在创作雕塑作品时有意抛弃了西方传统雕塑的块面感和体最大限度削减作品的体积,并且将人物或动物的身体尽可能拉长,使雕塑作品毕加索著,常宁生编译.现代艺术大师论艺术[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282.
【参考文献】
本文编号:2848088
【学位单位】:河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J305
【部分图文】:
但是这种佛像的造型和古希腊雕塑科学性、写实性的造型不同,佛像上往往是夸张比例的眉眼、有意缩小的嘴巴和浑圆丰腴的四肢。佛像衣纹的处理,更是放弃衣纹本身转折自然形成的空间感,而是采用“线”来进行“阴刻”。这种“阴刻”的衣纹虽然没有西方写实雕塑衣纹的体积感,但是却增加了衣饰的流动性,减少了造像上繁琐的块面,使得衣纹变得简洁概括,与佛像面部形成鲜明的对比。线性造型不仅能够增强佛像庄严肃穆之感,而且能够营造出注重雕塑虚体的“意象空间”,这也正是中国传统“阴阳虚实”美学观念的体现。当然,在中国古代雕塑中除了用“线”造型,源于中国画的“留白”也是传统雕塑“意象空间”的表现手法之一。比如在云岗石窟造像中(如图 1-2),古人塑造实体空间时,往往追求塑像的生动气韵,并没有过多刻画佛像的眼耳口鼻、肌肉筋骨和衣纹穿插,反而巧妙省略雕塑中一些起伏的团块,从而减少雕塑由于形体转折所产生的阴影部分,去掉繁琐的东西,留下大面积空白。这种对“无即是有,少即是多”的追求与中国画的“留白”有异曲同工之妙。
但是这种佛像的造型和古希腊雕塑科学性、写实性的造型不同,佛像上往往是夸张比例的眉眼、有意缩小的嘴巴和浑圆丰腴的四肢。佛像衣纹的处理,更是放弃衣纹本身转折自然形成的空间感,而是采用“线”来进行“阴刻”。这种“阴刻”的衣纹虽然没有西方写实雕塑衣纹的体积感,但是却增加了衣饰的流动性,减少了造像上繁琐的块面,使得衣纹变得简洁概括,与佛像面部形成鲜明的对比。线性造型不仅能够增强佛像庄严肃穆之感,而且能够营造出注重雕塑虚体的“意象空间”,这也正是中国传统“阴阳虚实”美学观念的体现。当然,在中国古代雕塑中除了用“线”造型,源于中国画的“留白”也是传统雕塑“意象空间”的表现手法之一。比如在云岗石窟造像中(如图 1-2),古人塑造实体空间时,往往追求塑像的生动气韵,并没有过多刻画佛像的眼耳口鼻、肌肉筋骨和衣纹穿插,反而巧妙省略雕塑中一些起伏的团块,从而减少雕塑由于形体转折所产生的阴影部分,去掉繁琐的东西,留下大面积空白。这种对“无即是有,少即是多”的追求与中国画的“留白”有异曲同工之妙。
亨利·摩尔《坐着的女人》(铸铜 1960 年) 图 1-4 考尔德《联合运动》(钢 1973图片来源:李秀琴《金属雕塑艺术》②图片来源:李秀琴《金属雕塑艺术》后,瑞士存在主义雕塑家贾科梅蒂也很擅长运用“负空间”,他被称作是雕塑剪刀手”。贾科梅蒂在创作雕塑作品时有意抛弃了西方传统雕塑的块面感和体最大限度削减作品的体积,并且将人物或动物的身体尽可能拉长,使雕塑作品毕加索著,常宁生编译.现代艺术大师论艺术[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28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袁津;;亨利·摩尔雕塑看出的空间虚实[J];数位时尚(新视觉艺术);2010年03期
2 乔迁;;雕塑空间形式的历史发展[J];美术观察;2008年05期
3 王时敏;;略论中国艺术空间形态[J];美术大观;2008年05期
4 陈君佑;;不可忽视的负形[J];艺术·生活;2005年06期
5 朱尚熹;雕塑时空谈[J];雕塑;1996年04期
6 许正龙;;雕形塑意——装饰雕塑教学随感[J];装饰;1993年03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毛显丽;雕塑负空间形态研究[D];西南大学;2013年
2 舒兴川;负空间雕塑语言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84808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iaosuzhuangshi/28480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