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雕塑论文 >

大理白族民居木雕与徽州民居木雕的异同性

发布时间:2017-04-11 09:19

  本文关键词:大理白族民居木雕与徽州民居木雕的异同性,,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大理白族民居木雕与徽州民居木雕是经过上千年的历史岁月,在生产生活实践中不断发展起来的乡土艺术,都具有各自浓郁的民族风格、装饰主流与审美价值取向。大理和徽州作为极具历史文化价值的民居古村落,以独特的木雕及其它装饰艺术博得了许多历史文人墨客及旅游家的芳心,但两者给人的艺术感受及文化内涵存在很大的异同性。 本文以大理白族民居木雕与徽州民居木雕存在的异同性作为主要研究对象,运用地理学、历史学、民族学、建筑学、环境艺术学等相关学科。根据种族、时代、环境三因素对艺术的影响,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对大理白族民居木雕与徽州民居木雕的历史演变作纵向的比较研究。从装饰艺术角度,深入研究大理白族民居木雕与徽州民居木雕装饰风格、题材,重点装饰部位、色彩品格以及雕刻工艺技法上的异同性。通过对大理白族民居木雕与徽州民居木雕存在的异同性研究,发现中国少数民族文化既保留了自己的本土文化,同时也是在华夏传统文化及儒家文化的影响下形成的。随着时代的发展,大理白族民居木雕作为一种少数民族艺术,带有浓郁的本土色彩,但随着内地文化的影响,其“自我”性逐渐削弱,与充满文学色彩的徽州民居木雕在装饰艺术、审美机制、雕刻工艺上还存在很大的距离。大理及徽州地区面对新时代共同的发展机遇,不仅要继续发扬光大民居木雕艺术的魅力,而且要对民居木雕做更好的保护与传承。这对重新审视我们所谓的古建筑保护及现代仿古建筑设计,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关键词】:大理白族民居木雕 徽州民居木雕 异同性 装饰 保护
【学位授予单位】:昆明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J314.2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8
  • 目录8-11
  • 第一章 绪论11-19
  • 1.1 引言11-12
  • 1.2 研究背景与意义12-13
  • 1.2.1 研究背景12-13
  • 1.2.2 研究意义13
  •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动态13-15
  • 1.3.1 国内相关研究动态13-15
  • 1.3.2 国外相关研究动态15
  • 1.4 研究目的和内容15-16
  • 1.4.1 研究目的15-16
  • 1.4.2 研究内容16
  • 1.5 研究方法16-19
  • 第二章 大理白族民居木雕与徽州民居木雕的形成背景19-29
  • 2.1 历史背景19-23
  • 2.1.1 大理的历史背景19-22
  • 2.1.2 徽州的历史背景22-23
  • 2.1.3 历史环境与民居木雕的关系23
  • 2.2 自然因素23-24
  • 2.2.1 大理自然因素23-24
  • 2.2.2 徽州自然因素24
  • 2.3 经济的繁荣24-26
  • 2.3.1 大理的经济繁荣24-25
  • 2.3.2 徽商的崛起25-26
  • 2.3.3 经济繁荣对民居木雕装饰的影响26
  • 2.4 文化的交流与发展26-29
  • 2.4.1 大理白族文化——多元一体化格局26-27
  • 2.4.2 徽州文化——中原文化的代表27-29
  • 第三章 大理白族民居木雕与徽州民居木雕的历史演变29-35
  • 3.1 白族民居木雕与徽州民居木雕的历史演变29-31
  • 3.1.1 木雕溯源29-30
  • 3.1.2 白族民居木雕的历史演变30-31
  • 3.1.3 徽州民居木雕的历史演变31
  • 3.2 封建礼制下的白族民居木雕与徽州民居木雕31-35
  • 3.2.1 等级制度的影响31-32
  • 3.2.2 儒家思想的体现32-35
  • 第四章 大理白族民居木雕与徽州民居木雕的装饰艺术35-61
  • 4.1 装饰风格35-43
  • 4.1.1 外华内朴与外朴内华之别35-38
  • 4.1.2. 文与野、巧与拙、雅与俗之分38-39
  • 4.1.3 原始自然与浪漫主义情怀之分39-41
  • 4.1.4 格调有别41-43
  • 4.2 装饰题材43-48
  • 4.2.1 宏观上的相似性43-44
  • 4.2.2 鲜活的乡土气息44-47
  • 4.2.3 审美功能的单一性与多义性之别47-48
  • 4.3 重点装饰部位与构件48-57
  • 4.3.1 白族民居木雕的重点装饰部位与构件48-50
  • 4.3.2 徽州民居木雕的重点装饰部位与构件50-57
  • 4.4 色彩品格57-61
  • 4.4.1 大理白族民居木雕色彩品格57-58
  • 4.4.2 徽州民居木雕色彩品格58-61
  • 第五章 大理白族民居木雕与徽州民居木雕的工艺技法61-65
  • 5.1 木雕的工艺流程61-62
  • 5.2 技法比较62-65
  • 5.2.1 大理白族民居木雕技法62-63
  • 5.2.2 徽州民居木雕技法63-65
  • 第六章 大理白族民居木雕与徽州民居木雕的保护传承65-71
  • 6.1 现状评估65-67
  • 6.1.1 以市场为导向65-66
  • 6.1.2 古建筑公司与小作坊的结合66
  • 6.1.3 仿古为主,创新较少66-67
  • 6.2 保护手段及方法67-71
  • 6.2.1 有形保护67-68
  • 6.2.2 无形保护68-71
  • 第七章 结语71-73
  • 7.1 论文总结71
  • 7.2 论文不足71-72
  • 7.3 展望72-73
  • 致谢73-75
  • 参考文献75-79
  • 附录A 插图索引79-83
  • 附录B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8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汝梅,周毅敏;白族民居建筑的审美历程与文化意蕴[J];大理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2 王治平;徽州传统民居综论[J];东南文化;1991年02期

3 艾永生;;浅析皖南民居中的“三雕”艺术[J];雕塑;2006年05期

4 李正周;;云南大理白族民居视觉审美探究[J];大舞台;2010年04期

5 王子荣;;白族古代木雕艺术的经典——大理国宝档案之木雕普贤赏释[J];大理文化;2007年03期

6 刘源;;儒家文化影响下的徽州木雕艺术寻绎[J];家具与室内装饰;2008年10期

7 李莉萍;云南少数民族民俗化建筑的文化内涵、特征及其启示[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2000年01期

8 孟卫东;;徽州古民居承志堂的木雕艺术[J];美术研究;2010年04期

9 黄静华;剑川狮河村木雕调查[J];民族艺术研究;2002年01期

10 杨建生;;徽州木雕与徽州古民居室内装饰[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09年03期


  本文关键词:大理白族民居木雕与徽州民居木雕的异同性,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9879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iaosuzhuangshi/29879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5d7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