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雕塑论文 >

中国传统艺术资源与当代雕塑

发布时间:2017-04-12 01:18

  本文关键词:中国传统艺术资源与当代雕塑,,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1研究目的 笔者在考察景德镇的陶瓷资源的过程中,注意到自90年代初到现在,有大批当代雕塑家对景德镇的陶瓷资源兴趣浓厚,并以各种方式把这一资源引用到自己的创作中,从而成为一个深具影响力的现象。由此,笔者产生了要研究这一现象的想法,通过研究“景德镇现象”的起因、现状、所存在的问题以及后来可能的发展趋势,一方面,可以更深入了解民族传统文化在当代语境中的价值;另一方面,因为笔者自己也是处在这一现象中,因此,也对自身在创作实践中寻找创新之路提供理论帮助。 2本文所运用的研究方法 调查研究法:通过全面采集实例,找出问题的普遍性,为立论提供可信的事实基础。 理论研究法:使行文更严谨、科学。为立论寻找理论支撑。 分析研究法:以实际事例出发进行分析、研究,提出建议、对策和解决问题的思路。 3研究成果 本文从研究当代艺术如何运用传统资源的文化背景出发,通过对“景德镇现象”的成因、历史价值、现状、及发展趋势的深入细致的研究,在同类研究中第一次认真详尽的对这一重要的当代艺术现象进行理论梳理,揭示出这一现象中隐藏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建议。 4论文结论 “景德镇现象”中成功的艺术家们在借用西方语言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如何运用传统的独特模式,在这一模式中,他们用一种民族特殊性来强调中国性。因此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也正是这种模式的直接有效的特性,间接导致了后来出现的语言同一化,思维模式固定化,视觉效果装饰化的倾向。艺术家们在避免这一倾向时,可以尝试在本土传统资源中找到对精神诉求的东方式的表达,用东方而不是西方的方式建构一个模式,用它来审视全人类共同面临的、而不仅仅是中国人面临的问题。也许这样,我们才有可能同时避免当代艺术走向“西方化”或“狭隘民族化”。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中央美术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J309.2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5
  • 引言5-7
  • 第一章 "景德镇现象"形成的文化背景7-10
  • 1.1 中国当代艺术的一个现状:强调对传统资源运用7-8
  • 1.2 中国雕塑的当代化历程8-10
  • 第二章 "景德镇现象"及成因10-23
  • 2.1 当代艺术中的"景德镇现象"10
  • 2.2 成因:景德镇传统资源与当代雕塑之间产生了必然"供求"关系10-23
  • 2.2.1 景德镇陶瓷的物质材料与当代雕塑的对应12
  • 2.2.2 景德镇陶瓷的文化符号与当代雕塑的对应12-23
  • 2.2.2.1 景德镇民间审美样式、趣味与艳俗艺术12-16
  • 2.2.2.2 景德镇的陶瓷文化与当代艺术对传统美学的重审16-20
  • 2.2.2.3 历史延续的毛主席精神与历史反观的毛泽东符号20-23
  • 第三章 语言同一化,思维模式固定化,视觉效果装饰化的倾向23-27
  • 3.1 对传统图案的滥用23-24
  • 3.2 主题表达方式的模式化24
  • 3.3 倾向性的文化背景与成因24-27
  • 第四章 结语27-28
  • 参考文献28-29
  • 致谢2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Wayne Higby;金文丽;;远逝的清代 不朽的艺术[J];中国陶瓷;2007年02期

2 冯嘉雪;张晶;;郑yN 乐在陶中[J];中国新时代;2011年04期

3 彭禹旺;;江和龙——让唐诗宋词元曲入瓷画[J];陶瓷研究;2011年01期

4 ;幽靓秀雅 晶莹玉润──景德镇“玉风窑”陶瓷艺术[J];中国陶瓷工业;1998年03期

5 费孝通;文化的传统与创造[J];文艺研究;1999年03期

6 费孝通;更高层次的文化走向[J];民族艺术;1999年04期

7 毕胜;李景春;;浅论石涛画论对景德镇“浅洚彩”瓷画的影响[J];陶瓷研究;2008年02期

8 汤秋影;;浅析景德镇民间陶艺发展、特征及现象[J];陶瓷研究;2009年03期

9 陈其松;;陈其松陶瓷艺术[J];陶瓷研究;2009年03期

10 小童;李志彪;;奥运陶瓷价值几何[J];江西画报;2008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创华;;瓷都景德镇旅游城生态环境保护对策[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下册)[C];2001年

2 谢国喜;冯松林;冯向前;汪燕青;朱继浩;;景德镇湖田窑古瓷的NAA分析[A];第十一届全国活化分析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3 章荣庆;章立东;;建设和发展景德镇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构想[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上册)[C];2001年

4 刘昌兵;;论景德镇、赣州传统建筑的规划与老城区的发展[A];中国文物学会传统建筑园林委员会第十二届学术研讨会会议文件[C];1999年

5 陈雨前;;元代景德镇青白瓷特征研究[A];中国硅酸盐学会陶瓷分会2006学术年会论文专辑(上)[C];2006年

6 李光荣;;闻一多的艺术家气质及其兼政经历[A];闻一多研究集刊(纪念闻一多诞辰100周年)[C];2004年

7 詹嘉;;景德镇陶瓷之路遗产与生态的研究[A];科技、工程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国科协第五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8 彭肜;;论中国当代艺术的文化认同与身份策略[A];2005年当代艺术与批评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9 封振国;;美丽的形式——谈新锐艺术及其存在的当代艺术精神状态[A];2005年当代艺术与批评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10 马健;;中国当代艺术市场的经济学观照:回顾与展望[A];中央美术学院青年艺术批评奖获奖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敏 程瑛 陈思武;景德镇:千年不老的青春[N];中国财经报;2003年

2 柳剑能;景德镇兴衰[N];南方周末;2004年

3 占和福 张 荣;景德镇中院念好“三字”审判经[N];人民法院报;2004年

4 记者 黎晓艳 实习生 王璐 肖荷君;江西一景点来黄发放百万旅游券[N];黄石日报;2009年

5 胡瑛;景德镇:愈九成企业对政府扶持政策满意[N];中国信息报;2009年

6 本报记者 蔡虹;景德瓷进京“变脸”[N];北京科技报;2009年

7 深圳商报记者 刘琼;王隆夫:景德镇传统工艺“后继乏人”[N];深圳商报;2011年

8 沈洋 黄和迅;景德镇手工制瓷路在何方[N];中国改革报;2007年

9 记者 史晓菲;景德镇瓷业能源压力渐缓[N];消费日报;2006年

10 与凡;景德镇殷陶制瓷亮相京城[N];中国商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雨前;宋代景德镇青白瓷的审美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05年

2 周岚;僭越与合谋:798异托邦的空间实践研究[D];上海大学;2009年

3 周思中;清宫瓷胎画珐琅的艺术及历史研究:1716-1789[D];清华大学;2006年

4 蒯连会;对“观念至上”的反思[D];南京艺术学院;2009年

5 高纪洋;中国古代器皿造型样式研究[D];苏州大学;2012年

6 刘谦功;荷兰陶瓷之都代尔夫特崛起的历史动因与现实意义[D];清华大学;2007年

7 邱正伦;艺术创造力的主体性建构[D];西南大学;2009年

8 叶剑青;“气息”消失之后的艺术[D];中央美术学院;2007年

9 杨亮;淄博民间工艺文化与当代产业化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10 王燕飞;进入主流[D];中央美术学院;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洁;中国传统艺术资源与当代雕塑[D];中央美术学院;2007年

2 卢征远;当代艺术坐标系统与自我剖析[D];中央美术学院;2009年

3 陈欣星;对赣东北地区传统音乐文化的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5年

4 刘莉;中国当代油画创作中的图式化倾向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5 曹清华;景德镇人才开发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6 沈阳;中国观念摄影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07年

7 刘芳;中国当代艺术中的都市社会空间[D];中央美术学院;2007年

8 周璇;大众化:中国当代艺术审美价值取向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9 孙大棠;中国当代艺术进程中的“观众”与“西方”[D];中国美术学院;2010年

10 陈佳;探析中国当代艺术中的“符号化”现象[D];南京艺术学院;2010年


  本文关键词:中国传统艺术资源与当代雕塑,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0041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iaosuzhuangshi/30041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405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