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雕塑论文 >

缅甸翡翠品种变化及现代雕刻工艺评价

发布时间:2017-04-12 08:00

  本文关键词:缅甸翡翠品种变化及现代雕刻工艺评价,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翡翠是在地质作用过程中形成的,主要由钠质或钠钙质辉石组成,达到玉石级别的多晶集合体。从广义上讲,翡翠是指具有商业价值,达到宝石级硬玉岩的商业名称,是各种颜色宝石级硬玉岩的总称。狭义的翡翠概念单指那些绿色的宝石级硬玉岩,是一种商业价值较高较为珍贵的玉石种类,被誉为“玉石之冠”。由于翡翠的稀有性和珍贵性,对翡翠雕刻工艺也相应有很高的要求,本文从翡翠的宝石学理论和翡翠的雕刻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论述翡翠各品种特征及其相应的玉雕工艺的特点。在翡翠的宝石学理论方面,翡翠可呈:绿色、红色、黄色、白色、黑色、春色(紫色)等。翡翠雕刻的主要步骤流程分为相玉、设计、雕刻、抛光清洗、装潢五部分,其中雕刻是最主要的步骤。传统的雕刻工艺,主要包括:(1)因料施艺;(2)剜脏去绺;(3)化瑕为瑜。前人总结的玉雕工艺虽能够满足翡翠的普通雕刻创作,但对某些特殊的玉料缺乏相应的合适的雕刻方法,并且对一些玉石无法实现其商业价值的最大化。通过在云南省腾冲县进行玉雕工艺的实践,及向当地的一些玉雕名家请教学习,对玉雕工艺有了较为深刻的理解,并在此基础上,通过亲身进行玉雕工艺实践,雕刻了大量的作品,创作翡翠雕件10件,为了与其它种类玉石材质雕刻工艺相比较,创作了白玉作品2件、黄龙玉作品2件、蔷薇辉石1件、碧玉1件、琥珀及象骨作品各1件。在对翡翠的理论研究和雕刻实践中,对传统工艺有了新的认识和改进,并归纳总结出新的翡翠雕刻法:(1)因材施艺,即在拿到一块原料后仔细观察、审视,尽可能全面的掌握原料的裂隙位置,进行准确的切割将其分成若干小块,进而分别独立设计雕刻或者将每小块设计雕刻成局部,然后将其拼合成一个整体,打破以往一块玉料一个题材的单一局面;(2)传统的剜脏去绺、化瑕为瑜工艺着重于通过雕刻的手段来遮蔽玉料本身的瑕疵,但通过完成论文的工艺实践可以看出,除了雕刻之外,还可以通过挂绳、底座等装潢手段对玉雕作品的不足之处进行遮盖和弥补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关键词】:翡翠 中国玉雕工艺 相玉 设计 玉雕工艺实践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J314.9;P619.28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1 前言10-12
  • 1.1 选题背景、目的及意义10
  • 1.2 研究现状10-11
  • 1.3 研究思路及方法11
  • 1.4 完成的工作量11-12
  • 2 缅甸翡翠概述12-16
  • 2.1 缅甸翡翠的基本性质12-13
  • 2.2 翡翠的形成13-14
  • 2.3 翡翠的社会价值14-16
  • 3 翡翠工艺漫谈16-20
  • 3.1 现代玉雕工艺简介及评价16-20
  • 3.1.1 玉雕工艺分类16-20
  • 4 翡翠的工艺性能评述20-24
  • 4.1 翡翠的色21-22
  • 4.2 翡翠的种22-24
  • 5 翡翠雕刻流程24-30
  • 5.1 翡翠雕刻步骤24-26
  • 5.2 玉雕技巧及评价26-30
  • 6 玉雕工艺实践30-38
  • 7 其他宝玉石雕刻实践与对比38-50
  • 7.1 软玉38-43
  • 7.1.1 软玉的产状、产地及种类38-39
  • 7.1.2 软玉的加工流程39-42
  • 7.1.3 碧玉42-43
  • 7.2 黄龙玉(黄蜡石)43-46
  • 7.3 蔷薇辉石(桃花石)46-47
  • 7.4 有机宝石类47-50
  • 7.4.1 琥珀47-48
  • 7.4.2 象骨48-50
  • 8 精雕玉琢之地方篇50-53
  • 8.1 镇平50
  • 8.2 广东50-51
  • 8.3 云南51
  • 8.4 扬州51-53
  • 结论53-54
  • 致谢54-55
  • 参考文献55-57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佟星;云南黄龙玉(黄蜡石)品种、雕刻实践及工艺评价[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2 高路;青田石材料与雕刻工艺[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3 张晓伟;绿色翡翠颜色分级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4 李丹;印章石(寿山石)品种、雕刻实践及工艺评价[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本文关键词:缅甸翡翠品种变化及现代雕刻工艺评价,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0102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iaosuzhuangshi/30102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213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