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雕塑传统的当代启示
发布时间:2017-04-12 06:11
本文关键词:四川雕塑传统的当代启示,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和传统相结合,走中国化道路”是中国雕塑研究和创作中一支重要的力量。一开始,这是上世纪初在法国学习雕塑的一批中国学生自发的艺术追求。而后,随着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成为中国文艺路线的指导方针,来自西方的写实传统同中国民族文化、民间传统最终紧密结合起来,成为中国雕塑创作的重要方法论。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一种宝贵的资源,在艺术创作中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运用。但在具体的实践中,一直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方法和局面。 本文以四川传统雕塑优秀作品为例,分析四川雕塑创作中,浓厚的现实主义、超现实主义传统形成和演变的原因。讨论的案例包括:公元前2000至1200年的三星堆青铜面具、汉代画像石画像砖艺术、开凿于唐宋时期的大足石刻、清代的昆明筇竹寺五百罗汉泥塑,再到上世纪六十年代,中国现代美术史上第一件拥有世界级影响的雕塑作品——大邑地主庄园《收租院》泥塑。 在作品多样的面貌和创作的目的、理念之间存在着密切关联。本文通过揭示隐藏在造型特点和技术语言背后的创作逻辑,来回答对今天的创作而言,“究竟什么是传统?”以及“应该如何继承传统?”的问题。只有把握住中国人独特的世界观、生命观才能真正了解中国雕塑的精髓。传统样式的丰富多彩,这说明传统是活的资源。不能死守传统的形骸,只有大胆吸收古今中外一切有用的元素,产生新的综合,才可能创作出有价值的当代作品。
【关键词】:四川传统雕塑 当代艺术 现实主义 超现实主义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J305
【目录】:
- 摘要6-7
- Abstract7-11
- 第1章 绪论11-17
- 1.1 课题的背景和研究意义11-12
- 1.2 课题研究的国内外现状分析12-14
- 1.3 课题研究的路线图14-17
- 1.3.1 中国现代雕塑教育沿革15
- 1.3.2 结合民族传统进行创作的早期尝试15
- 1.3.3 选择四川雕塑进行重点考察和讨论15-17
- 第2章 中国传统雕塑研究的前世今生17-24
- 2.1 雕塑在中国美术史的地位和社会作用17-19
- 2.2 中国现代雕塑教育的发展历程19-20
- 2.3 向民族雕塑传统学习的早期尝试20-24
- 第3章 源远流长的四川雕塑传统24-33
- 3.1 上古文化折射的古蜀传奇25-27
- 3.2 三星堆青铜器的造型与象征语义27-33
- 第4章 超越生死的艺术33-41
- 4.1 画像砖艺术和汉代人的“空间”意识34-36
- 4.2 画像砖艺术和汉代的“今生来世”观36-41
- 第5章 中国石窟艺术的最后高峰41-59
- 5.1 宗教题材的世俗化、生活化43-46
- 5.2 象征手法在大足石刻中的运用46-54
- 5.2.1 调养心性的“牧牛图”47-50
- 5.2.2 长转不息的“六道轮回图”50-54
- 5.3 大足石刻中的叙事方式和场景安排54-59
- 第6章 首件拥有世界影响的中国现代雕塑59-68
- 6.1 《收租院》对中国雕塑的贡献60-64
- 6.2 《收租院》与四川传统雕塑的血缘64-68
- 结论68-76
- 致谢76-77
- 参考文献77-79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79-80
- 插图索引80-82
本文关键词:四川雕塑传统的当代启示,,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0086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iaosuzhuangshi/3008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