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雕塑的时尚性
本文关键词:中国当代雕塑的时尚性
【摘要】:时尚在当今社会中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时尚的表演、时尚的艺术、时尚的着装、时尚的观念??时尚正以其本质所规定的那种与时俱进的步伐走进人们的生活,不知不觉地改变着人们的行为、视听、生活态度和价值理念,乃至在更深度的层面上重塑着人们的存在。通过时尚与艺术之间关系,“单纯从本性上看,艺术强调与实用间的距离,强调纯粹的审美价值;对于时尚而言,越没用的东西,越易成为时尚之物。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而新奇又恰是时尚的本质”。1雕塑作为艺术中十分有个性的一个门类,也随着中国进入了世俗的消费时代后,也沾染了时尚的因素。把当代雕塑中的一些时尚性的表现通过实例说明,中国进入消费社会后,当代雕塑也有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大众通过消费来建构自己的社会阶层、文化身份,满足某种自我想象和价值定位,大众把艺术品看成商品,把艺术品的关注点转为作品的商业价值、文化特性和形象意义。当代雕塑艺术在当下经济共舞、消费同谋的消费文化大潮裹挟下,加之资本的介入,艺术家会借用时尚符号产生商业上的价值,并通过艺术形式和观念的变化来传达时尚的视觉意义。 20世纪中国真正进入了一个世俗的消费社会,商业泛化使艺术本体直接转化为商品交流行为,艺术作品、观念、行为随着商业化扩散到当代社会经济、政治、科学、技术、文化中,致使一切皆艺术,一切皆商品,致使艺术非艺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探讨雕塑的时尚化趋势给中国当代雕塑艺术的发展带来的变化和影响。
【关键词】:中国 当代雕塑 时尚性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服装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J305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7
- 第1章 引言7-8
- 1.1 选题背景7
- 1.2 选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7
- 1.3 课题研究的切入点和创新点7-8
- 1.3.1 切入点7
- 1.3.2 创新点7-8
- 第2章 时尚与艺术8-13
- 2.1 时尚的定义8
- 2.2 时尚的脉络8-9
- 2.3 时尚的功能9
- 2.4 时尚的审美特征9-10
- 2.5 时尚与艺术10-13
- 第3章 时尚与雕塑13-16
- 3.1 当代雕塑的解读13
- 3.2 当代雕塑的发展简述13-16
- 3.2.1 80 年代13-14
- 3.2.2 90 年代14-15
- 3.2.3 2000 年以后15-16
- 第4章 中国当代雕塑的时尚性16-46
- 4.1 中国当代艺术的时尚性16
- 4.2 中国当代雕塑的时尚性16-46
- 4.2.1 生活的世俗16-20
- 4.2.2 欲望的消费20-22
- 4.2.3 图像的嬉戏22-25
- 4.2.4 绘画的复制25-27
- 4.2.5 被“策划”的当代雕塑27-29
- 4.2.6 被“设计”的当代雕塑29-46
- 4.2.6.1 雕塑色彩的时尚性29-35
- 4.2.6.1.1 材料色彩的时尚30-32
- 4.2.6.1.2 描述性色彩的时尚32-33
- 4.2.6.1.3 装饰性色彩的时尚33-35
- 4.2.6.2 雕塑材料的时尚性35-41
- 4.2.6.2.1 多彩的树脂36-37
- 4.2.6.2.2 雕塑化的纤维37-39
- 4.2.6.2.3 时代光芒的不锈钢39-40
- 4.2.6.2.4 观念化了的陶瓷40-41
- 4.2.6.3 雕塑观念的时尚性41-46
- 4.2.6.3.1 视觉的扩展42-43
- 4.2.6.3.2 个性的表达43
- 4.2.6.3.3 文化符号的“混搭”43-46
- 第5章 中国当代雕塑时尚性的思考46-50
- 5.1 时尚化的必然性46
- 5.2 时尚性的反思46-50
- 5.2.1 时尚性促使艺术“平板化”46-47
- 5.2.2 时尚性造成文化“机会化”47
- 5.2.3 时尚性导致艺术经典的“边缘化”47-48
- 5.2.4 时尚性驱使艺术“商业化”48
- 5.2.5 盲目的“时尚化’将阻碍中国雕塑的发展48-50
- 结论50-51
- 参考文献51-53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53-54
- 致谢54
【相似文献】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敏;徐江华;牛建林;;手机设计中的装潢文化元素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包装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二)[C];2007年
2 李欣;杨慧;薛巾一;;“80后”写作市场性与时尚性研究[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6.2)[C];2006年
3 陈新亚;;普通高校开展轮滑教学现状的调查与分析[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7年
4 韩容;;数码纺织关键技术及其产业化[A];香港桑麻基金会优秀论文奖论文集[C];2007年
5 鲁成银;;茶叶产品质量相对论[A];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13:茶与茶道的科学研究[C];2007年
6 姜淑梅;;浅谈花式线在时尚产业中的艺术效果[A];第十三届全国花式纱线及其织物技术进步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张建人;;当代大学生消费主义倾向现状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8 高昱;汪洋;;环境艺术设计教学中的思维创新[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9 吕蓉蓉;;社会转型时期福建农村居民消费观念的变迁研究——以泉州晋江官前社区为例[A];福建省社会学2007年会论文集[C];2007年
10 张黎;;作为创意产业的日用陶瓷设计[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张秋影;时尚性与功能性成主流[N];中国服饰报;2010年
2 刘一南 本报记者 孙振彪;时尚性,塑造文明青年的有力抓手[N];人民武警报;2011年
3 四川美术学院教师 中央美院博士 何桂彦;波普和艳俗何以在中国当代雕塑界泛滥[N];中国文化报;2009年
4 本报记者 张小兰;中国当代雕塑巴黎展开中国想像[N];中国文化报;2004年
5 肖维波;人拥万里回北京[N];中国文化报;2005年
6 孙振华;走向世俗社会的中国当代雕塑[N];中国文化报;2007年
7 深圳雕塑院院长 孙振华;中国雕塑:由沉默到开放[N];中国文化报;2008年
8 本报见习记者 李艳锋;中国雕塑的升值空间被业内普遍看好[N];上海证券报;2006年
9 蒲靖 刘丽华;时尚利器拓宽家纺通道[N];中华工商时报;2006年
10 学东邋董岳;中国雕塑市场将打破“不温不火”格局[N];上海证券报;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晖;对中国当代雕塑中“符号化”现象的思辨[D];广西艺术学院;2011年
2 段量斌;中国当代雕塑创作的审美取向[D];郑州大学;2011年
3 高延辉;老年用品设计原则的建构[D];南京艺术学院;2004年
4 王丹;试论中国当代雕塑本土化发展的意义[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5 万里;职业女装的时尚性研究[D];江南大学;2007年
6 李琛;当代北京售楼处建筑的时尚性研究[D];北京服装学院;2010年
7 张叶;户外运动装的设计研究[D];天津工业大学;2008年
8 蓝剑;绘画的时尚性[D];南京艺术学院;2002年
9 邢开;中国当代雕塑作品中的传统文化精神[D];西安美术学院;2007年
10 孙军;消费时代背景下的中国当代雕塑艺术[D];山东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52094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iaosuzhuangshi/5209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