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思与审美观照中的道教造像艺术
本文关键词:哲思与审美观照中的道教造像艺术
【摘要】:道教造像以立体的视觉形象传达道教思想观念,是道教思想观念的具象化与审美化表达。具有如下几个特点:道教造像多样的形式特征开显出终极之"道"的神妙与奇异,单一的本色映射出终极之"道"的朴素。它们往往又与日月天光、山体岩石融为一体,以鲜明的在场言说着"我"即"万物"、"万物"即"我"之"物我无分"、"万物齐一"的道教理念。另外,道教造像在漫长的时间之流中葆有永恒的姿态,彰显"道"之永恒与不朽。作为神灵神仙形象的摹写,道教造像呈现出"神圣性"与"世俗性"交融的审美风貌,这一审美风貌由道教文化自身的特点所决定的。
【作者单位】: 厦门大学哲学系;漳州师范学院历史与社会学系;广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关键词】: 造像 道教 哲学 审美 神圣 世俗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道教绘画史研究》(10YJAZH121)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项目《道教艺术美学思想研究》(2011M500689)
【分类号】:J305
【正文快照】: 中国雕塑、造像艺术萌芽于石器时代,“艺术之始,雕塑为先。盖在先民穴居野处之时,必先凿石为器,以谋生存;其后既有居室,乃作绘事,故雕塑之术,实始于石器时代。”①至两汉,雕塑、造像艺术步入蓬勃发展时期。神灵造像在道教产生以前也已出现,近年出土的前道教时期神像可以为证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宜娥;道教美术概说[J];中国宗教;1997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沈天水;;论冯梦龙的“情教”说[J];蒲松龄研究;2008年04期
2 郑岁黎;胡晓红;;浅析象罔是意象而非意境[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1期
3 许抗生;;《淮南子》论“无为而治”[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4 吴福友;吴根友;;论老庄道家的语言哲学思想[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5 李凯;颜炳罡;;庄子诠释方法探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6 李春娟;;形上审美与价值同构——方东美生命美学的本体论解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7 杨明;;古代文学批评对于女色和男女情事描写的态度[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
8 吴怀东;余恕诚;;论传奇小说对中晚唐诗歌的影响[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9 彭松;;文化困境中的诗性省思——叶维廉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10 高旭;;论庄子生命哲学的“忘世”思想[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齐;;《五岳真形图》的成立——以南岳为中心的考察[A];述往而通古今,,知史以明大道——第七届北京大学史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兰辉耀;;庄子技术观的伦理精神及其现代价值[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3 刘克;;汉画像石葬俗的衰亡果真是因汉末政治动荡经济萧条吗——从文化通观视角立论并以此与汉画界前辈商榷[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4 黄剑华;;从汉代画像看两汉时期的鬼神信仰[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二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黄佩贤;;汉墓画像遗存所见的天界[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二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杨孝鸿;;汉代墓葬画像中“假门”现象之探讨——兼论灵魂升天还是回归[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二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7 姚小鸥;王克家;;《论语·宪问》篇“骈邑三百”解[A];儒学与二十一世纪文化建设:首善文化的价值阐释与世界传播[C];2007年
8 付粉鸽;;论老庄的自然生命价值观[A];改革开放三十年与价值哲学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9 付粉鸽;;论老庄的自然生命价值观[A];价值哲学发展论[C];2008年
10 张娟;;先秦音乐思想中的自然观[A];山西大学2008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科学技术哲学)[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一霖;唐五代人的精怪想象[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邢培顺;曹植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刘宝春;南朝东海徐氏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张美宏;生生之道与圣人气象:北宋五子万物一体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罗骧;慧远与东晋佛教的变迁[D];南开大学;2010年
6 范江涛;驳杂与务实:《抱朴子外篇》政治思想新研[D];南开大学;2010年
7 王伟;《吕氏春秋》体道和治道思想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王小燕;魏晋隐士美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9 刘明辉;魏晋士人政治心态类型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10 刘迪;清乾隆朝内府书画收藏[D];南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平;方干及其诗歌论稿[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关学锐;《庄子》生存美学思想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杨国;试论倪瓒“聊以自娱”的绘画美学思想[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鲁京京;古史辨派对《史记》中先秦史料评判之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王梦洁;基于养生理念的居住区景观设计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9年
6 王英娜;《淮南子》“道”论及其文艺观[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方祥勇;中国古代象喻批评方法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8 王思齐;《新序》《说苑》小说价值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李晓娜;论绘画中主体与客体的关系[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董伟;画为心迹[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先祥;;试论庄子的美学思想[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版);2006年03期
2 郝宜今;;道家、道教、道学的联系与区别[J];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5年04期
3 许宜兰;;试析早期佛道造像艺术的融合[J];延边党校学报;2009年06期
4 刘仲宇;神仙殿堂里的科学之花——道教中的科学思想[J];中国道教;1988年03期
5 王春华;;道教的饮茶之道[J];华夏文化;2006年01期
6 孙芳芳;;道教对魏晋南北朝人鬼恋小说的影响[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7 宋晶;杨铭硕;;《抱朴子外篇·嘉遁》的道教思想[J];中国道教;2011年03期
8 刘长久,胡文和;四川石刻造像艺术概述[J];社会科学研究;1985年06期
9 张英群;试论北齐佛教造像艺术[J];中原文物;1987年02期
10 张继禹;在“道教思想与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研讨会第二次会议上的致辞[J];中国道教;2003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居伟忠;;具象的哲学思想:宇宙图式的建筑[A];社会进步与人文素养——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文集(2006年度)(哲学·历史·人文学科卷)[C];2006年
2 陈正夫;;试论颜元、李Xh哲学思想的新因素[A];河北史学会通讯(1987)[C];1987年
3 王月美;;试论瞿秋白对毛泽东唯物史观哲学思想的贡献[A];瞿秋白研究论丛——纪念瞿秋白同志英勇就义65周年专集[C];2000年
4 安尼瓦尔·托乎提;;《福乐智慧》中维吾尔医哲学思想探讨[A];第五届全国民族医药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6年
5 崔月德;;学习李鼎铭先生哲学思想的几点体会[A];李鼎铭哲学思想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6 莫培滔;;浅论古代养生学的哲学思想[A];养老与社会保障——第七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7 杨祥征;;论董仲舒学说之精髓-哲学思想[A];董子思想初探——董仲舒思想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8 李长福;;孙思邈对养生哲学思想的贡献[A];孙思邈养生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9 陈龙;;2006年毛泽东哲学思想研究综述[A];毛泽东研究总第2辑2007年第1辑[C];2007年
10 袁伟时;;金岳霖哲学思想性质辨析[A];金岳霖学术思想研究——金岳霖学术思想研讨会论文集[C];198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曾春海 台北中国文化大学;道家、道教起源于上古齐学[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2 中华宗教文化交流协会理事 宗亦文;“道”确有道 不无裨益[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8年
3 台湾辅仁大学宗教学系教授 郑志明;高屋建瓴独具匠心[N];光明日报;2010年
4 沈莉;企业家首先要有哲学思想 经理人需悟“禅”[N];中国企业报;2003年
5 吴敏 燕北京大学哲学系;第二届列宁学论坛:切入列宁哲学思想在当代的生长点[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6 周北川;徜徉在人文关怀与审美观照之中[N];中华读书报;2001年
7 记者 李忠志;我省召开艾思奇哲学思想座谈会[N];河北日报;2000年
8 包心鉴;中国共产党哲学睿智的历史再现[N];人民日报;2004年
9 中华书局 陈虎;先秦诸子有历史哲学思想吗?[N];社会科学报;2009年
10 庞长富;研究冯友兰哲学思想的一部力作[N];光明日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信平;天师道哲学思想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2 曾维加;道教的社会传播研究——以公元六世纪前巴蜀及中国北方为中心[D];四川大学;2004年
3 郭建洲;张伯端道教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4 金振杰;东方传统思想与朝鲜古时调的关系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5 陈昭吟;早期道经诸天结构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6 孙非;《黄帝内经》年代学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7年
7 刘国贞;魏晋玄学的生态观与审美观[D];山东大学;2009年
8 王振华;见心与践心—罗汝芳哲学思想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9 张宇;中国建筑思想中的音乐因素探析[D];天津大学;2009年
10 史婷婷;《太平经》哲学思想探微[D];山东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董秀娟;南北朝以后道教的飞行设想[D];山东大学;2010年
2 张彩拢;唐末五代道教思想的社会历史观研究[D];四川省社会科学院;2010年
3 宋仲夏;马克思恩格斯的技术哲学思想探究[D];安徽大学;2011年
4 郭德君;跨越时空的对话——老庄和海德格尔哲学思想之比较研究[D];延边大学;2003年
5 尹业初;真德秀哲学思想研究[D];湘潭大学;2005年
6 李紫燕;加缪的人文主义在其政治生活中的表现[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6年
7 刘学芝;毛泽东诗词所蕴涵的哲学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8 叶丽红;蔡元培哲学思想研究[D];南昌大学;2008年
9 姚静媛;论安·兰德小说中客观主义哲学思想的体现及意义[D];广西师范学院;2012年
10 陈超;元代神仙道化剧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84182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iaosuzhuangshi/8418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