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传统泥塑在现代环境下的创新性研究
本文关键词:河南传统泥塑在现代环境下的创新性研究
【摘要】:本课题以河南地区的传统泥塑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河南传统泥塑的概念、分布、流派、历史渊源以及生存现状的分析,找到阻碍其发展的自身因素。现代生存环境的转变对传统泥塑来说,是挑战更是机遇。通过对现代环境下时尚玩具的分析,以及和传统泥塑进行各方面的对比,总结出现代消费特点和审美情趣,进而为河南传统泥塑的创新设计找到突破口。通过对传统泥塑的改良设计将其重新纳入到大众消费的主流中去。 河南地处中国腹地,以河南为中心的中原地区,历史文化悠久,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民间传统艺术种类繁多、百花齐放。有朱仙镇木板年画、汴京刺绣、秦氏绢艺,而浚县“泥咕咕”更是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在中原地区熠熠生辉。这些记载中原地区民俗民风、传统信仰和朴素生命观念的传统手工艺,洋溢着大自然的万种神韵,闪烁着中原人民的创造智慧。然而,这些传统艺术正在随着社会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而逐步衰退。许多重要的传统手工艺甚至是文化遗产被冷漠甚至被破坏,发展步履维艰。尤其是浚县“泥咕咕”等传统泥塑,在现代玩具多样化和工业化大机器生产的时代背景下,面临着很大的冲击,走到了生存的困境。 本课题主要运用个案研究和比较分析的研究方法,找到河南传统泥塑需要继承的优势,努力解决造成其发展困境的弱势问题。研究的目的就是通过现代设计手段对河南传统泥塑进行创新设计,并运用现代品牌理论对其进行包装宣传,以崭新的面貌走进现代市场,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河南传统泥塑,保护传统手工艺。
【关键词】:河南传统泥塑 中原地区 创新设计 品牌形象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J314.7
【目录】:
- 摘要6-7
- Abstract7-11
- 第1章 绪论11-16
- 1.1 研究的背景11
- 1.2 研究的现状11-13
-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13-14
- 1.4 论文的创新点14
- 1.5 研究内容和框架14
- 1.6 研究方法14-16
- 第2章 河南传统泥塑的概述16-22
- 2.1 传统泥塑的概念16
- 2.2 河南传统泥塑的概述及分布16-22
- 2.2.1 淮阳泥泥狗16-17
- 2.2.2 浚县泥咕咕17-20
- 2.2.3 河南传统泥塑的分类对比20-21
- 2.2.4 小结21-22
- 第3章 河南传统泥塑——浚县泥咕咕的特征22-30
- 3.1 浚县泥咕咕的艺术特征22-26
- 3.1.1 造型22-23
- 3.1.2 工艺23-24
- 3.1.3 色彩24-26
- 3.1.4 图案26
- 3.2 浚县泥咕咕的历史文化特征26-30
- 3.2.1 祈福纳祥的寓意和祭祀文化27
- 3.2.2 最早的鸟图腾物证27-28
- 3.2.3 中原农耕文化的典型物象28-29
- 3.2.4 英雄主义情结的体现29-30
- 第四章 河南传统泥塑和现代环境30-40
- 4.1 河南传统泥塑现代环境的认知30-33
- 4.1.1 现代环境30
- 4.1.2 河南传统泥塑的现代环境分析30-32
- 4.1.3 现代环境和河南传统泥塑的关系32-33
- 4.2 在现代环境下河南传统泥塑的生存现状33-37
- 4.2.1 浚县泥咕咕各因素今昔对比33-34
- 4.2.2 生存困境分析34-35
- 4.2.3 传统泥塑和现代玩具的对比35-37
- 4.2.4 小结37
- 4.3 河南传统泥塑在现代环境中的转变37-40
- 4.3.1 从传统泥玩到现代工艺品的转变38
- 4.3.2 传承方式和生产模式的转变38-39
- 4.3.3 营销模式的转变39-40
- 第5章 河南传统泥塑在现代环境下的创新方法40-65
- 5.1 现代环境下河南传统泥塑的创新优势40-42
- 5.1.1 巨大的创造性40-41
- 5.1.2 强大的人文性41
- 5.1.3 民俗性和艺术性的统一41-42
- 5.1.4 受众返璞归真的心理诉求42
- 5.2 创新设计的方法42-50
- 5.2.1 提炼法42-44
- 5.2.2 同构法44-45
- 5.2.3 借鉴法45-50
- 5.2.4 综合法50
- 5.3 市场运作的创新50-55
- 5.3.1 品牌及品牌形象51-52
- 5.3.2 国外玩具品牌成功案例分析52
- 5.3.3 品牌形象设计与河南传统泥塑52-55
- 5.4 浚县泥咕咕的品牌形象设计55-64
- 5.4.1 品牌定位55-57
- 5.4.2 品牌设计57-61
- 5.4.3 品牌推广61-62
- 5.4.4 广告宣传62-64
- 5.5 小结64-65
- 第6章 河南传统泥塑创新性研究的启示65-68
- 6.1 河南传统泥塑创新性研究的启示65-66
- 6.1.1 为河南传统泥塑寻找新的生存土壤65
- 6.1.2 赋予现代玩具设计新的生命力65
- 6.1.3 有助于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和保护65-66
- 6.2 展望河南传统泥塑未来之路66-67
- 6.2.1 民艺与文化经济的结合66
- 6.2.2 政府、政策的扶持66-67
- 6.3 河南传统泥塑创新设计的总结67-68
- 结论68-69
- 致谢69-70
- 参考文献70-73
- 附录 毕业设计浚县泥咕咕的创新性设计73-88
- 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8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章峰;形神兼备 风采依然──北魏永宁寺泥塑作品赏析[J];中原文物;2000年04期
2 红枫;;源于大地的文明——中国民间泥塑艺术欣赏[J];语文世界(初中版);2007年Z1期
3 诸昌;;跟孩子玩泥塑[J];老同志之友;2010年08期
4 力群;民间艺人殷天明[J];美术;1950年03期
5 郭炎君;传家宝[J];中文自修;2005年11期
6 王海霞;王海燕;;从地上变出的宝贝——泥塑[J];中国校外教育(美术);2007年05期
7 昊锦;侯贺良;;泥塑[J];走向世界;2009年16期
8 _5景祜;我P四代的理想[嫦至薣J];美术;1954年09期
9 冯世怀;泥塑佛像的材料配制及抓塑装色技术[J];古建园林技术;1995年03期
10 张海军;;苦也泥塑 乐也泥塑[J];供电企业管理;2008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尹芳利;;民间“泥塑”艺术的传承保护与开发利用[A];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与发展初探[C];2010年
2 孙广友;罗新正;万忠娟;;人类力——现代环境变化的第一驱动力[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下册)[C];2001年
3 万俐;;紫金庵泥塑保护修复材料选择的探讨[A];文物保护与修复纪实——第八届全国考古与文物保护(化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4 罗玉珍;;《游仙窟》与炳灵寺石窟[A];炳灵寺石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5 姚书文;;吐鲁番出土雕塑的修复与保护[A];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第三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6 沈同衡;;立体漫画 ——张希和的泥陶作品[A];论漫画——中国漫画交流文集[C];2003年
7 陈木宏;张兰兰;崔喜江;王勇军;向荣;陆钧;张丽丽;;微体古生物生态与沉积分布对南海现代环境的响应特征[A];中国古生物学会第24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8 金维诺;;龟兹艺术的创造性成就[A];龟兹学研究(第二辑)[C];2007年
9 林福春;;兰地清水祖师之殿宇艺匠[A];闽台清水祖师文化研究文集[C];1999年
10 严明;;福州民间工艺美术[A];闽都文化研究——“闽都文化研究”学术会议论文集(下)[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更生;泥塑[N];中国教育报;2004年
2 本报记者 段孝和;情注黄土泥有魂[N];平顶山日报;2008年
3 本报记者 杨蕾 实习记者 汪慧君 实习生 吴映玲 唐晓敏;让泥塑从作坊走向市场[N];潮州日报;2009年
4 本报记者 吕继东;苏帮泥塑绝境中“突围”[N];苏州日报;2010年
5 本报记者 杜朋举邋通讯员 李广恒;“泥耍货”也能挣大钱[N];陕西日报;2007年
6 本报记者 李予阳;展现彩绘泥塑的风采[N];经济日报;2008年
7 本报记者 耿伟;让中国泥塑在深圳枝繁叶茂[N];深圳特区报;2006年
8 记者 孔博;“大吴泥塑”面临传承危机[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8年
9 通讯员 李凤之 实习生 李庆贤 记者 杨怀周;王宗省:泥塑“福娃”庆奥运[N];连云港日报;2008年
10 如 锦;泥塑喜轿喜洋洋[N];中国商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张幼云;时代语境与艺术的接受[D];中央美术学院;2004年
2 魏文斌;麦积山石窟初期洞窟调查与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3 王彬辉;论环境法的逻辑嬗变[D];武汉大学;2005年
4 李世雁;环境危机的多向度分析[D];东北大学;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尚铭;河南传统泥塑在现代环境下的创新性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2 袁立霞;中国北方佛教泥塑的制作工艺[D];中央美术学院;2010年
3 杨书静;幼师美术教育中泥塑教学的实践探索[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马玉海;宁夏隆德杨氏泥塑传承与保护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5 朱小娟;从凤翔“泥塑虎”领悟民间艺术的语言特征[D];西安美术学院;2010年
6 崔师瑜;秀山泥人李泥塑艺术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7 董娟;民间美术元素对中国室内设计风格的影响[D];北方工业大学;2012年
8 叶青;中国传统装饰要素的文化分析及其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运用[D];武汉理工大学;2004年
9 周海苏;心法的探索[D];中央美术学院;2012年
10 安琪;解构现代环境景观设计[D];武汉理工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88569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iaosuzhuangshi/8856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