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佛并坐像在中原地区的初流布
本文关键词:二佛并坐像在中原地区的初流布
【摘要】:释迦、多宝二佛并坐形象出自大乘经典《法华经》,为中国佛教艺术所特有。北朝至隋,二佛并坐题材曾一度在中原地区广泛流行,并呈现出不同的表现形态。本文对二佛并坐像的经典来源及其表现形式进行了梳理,并对其形象在不同时期所具有的造像观念和宗教意义进行了探讨。
【作者单位】: 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院;
【关键词】: 二佛并坐 法华经 父母 造像观念
【分类号】:J305
【正文快照】: 北魏至隋,二佛并坐像在中原地区盛极一时。以往学界在解释这一现象时,要么归因为法华信仰的泛滥,要么认为与朝中“二圣”相关,鲜有学者注意到造像的民间属性。本文欲通过梳理二佛并坐像在中原地区的流布情况,结合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从另一角度解释二佛并坐像盛行的原因。一、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吴荭,魏文斌;甘肃中东部石窟早期经变及佛教故事题材考述[J];敦煌研究;2002年03期
2 张宝玺;《法华经》的翻译与释迦多宝佛造像[J];佛学研究;1994年00期
3 李静杰 ,田军;定州系白石佛像研究[J];故宫博物院院刊;1999年03期
4 李静杰;;北朝隋代佛教图像反映的经典思想[J];民族艺术;2008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巴晓津;;试论魏晋玄学名士思想中之儒家底蕴——以家庭教育为视角[J];大连大学学报;2010年03期
2 李索;穆晶;;敦煌写卷《毛诗》P.2529号异文例释[J];大连大学学报;2011年06期
3 耿铁华;;跋高句丽金铜佛造像[J];东北史地;2006年06期
4 项一峰;;六世纪中国僧装像之研究——兼说麦积山石窟造像[J];敦煌学辑刊;2008年03期
5 项一峰;刘莉;;麦积山石窟《法华经》变相及其弘法思想[J];敦煌学辑刊;2009年04期
6 赖天兵;杭州飞来峰元代第84龛造像探讨[J];敦煌研究;2000年04期
7 温玉成;集安长川高句丽一号墓的佛教壁画[J];敦煌研究;2001年01期
8 张元林;莫高窟第275窟故事画与主尊造像关系新探[J];敦煌研究;2001年04期
9 张元林;莫高窟北朝窟中的婆薮仙和鹿头梵志形象再识[J];敦煌研究;2002年02期
10 魏文斌,吴荭;甘肃镇原县博物馆藏北魏青铜造像及有关问题[J];敦煌研究;2003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徐永利;;塔中之塔——嵩岳寺塔形制探微[A];建筑历史与理论第十辑(首届中国建筑史学全国青年学者优秀学术论文评选获奖论文集)[C];2009年
2 俄军;王琦;;佛教东传与炳灵寺[A];炳灵寺石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侯艳;汉译佛经之美术理论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2 苗霖霖;北魏后宫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季庆阳;唐代孝文化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4 刘京涛;蒙原佛教造像变异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5 罗yN波;汉唐时期礼仪服饰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6 宋莉;北魏至隋代关中地区造像碑的样式与年代考证[D];西安美术学院;2011年
7 罗文卿;唐前游仙文学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8 杨佳;西方元素对中国近代学前教育的影响[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9 李敏秀;中西家具文化比较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3年
10 邱忠鸣;北朝晚期青齐区域佛教美术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艳;新时期家庭伦理道德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0年
2 马高洁;明代妇女的民事法律地位[D];湘潭大学;2010年
3 于海波;泰山石经文字研究[D];鲁东大学;2011年
4 王飞娜;唐代祖孙父子同名现象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5 赵海燕;关中地区隋墓分期初步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6 陈雪连;《颜世家训》家庭伦理思想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7 沈玲玲;家庭之父性教育探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8 张峗;家训与宋代伦理生活[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邢黎鹏;五凉时期胡文化对儒释道区域性文化特征形成影响略论[D];兰州大学;2011年
10 柏倩;先秦文体的发生和文化学分析[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李静杰;佛教造像碑分期与分区[J];佛学研究;1997年00期
2 杨伯达;曲阳修德寺出土纪年造象的艺术风格与特征[J];故宫博物院院刊;1960年00期
3 解廷琦;解希恭;iJ陌公;;太原市郊古墓、古寺^邜z址清理|!X1[J];考古通讯;1955年04期
4 程纪中;;河北藁城县发现一批北齐石造像[J];考古;1980年03期
5 韩伟;;对《河北藁城县发现一批北齐石造像》一文的几点意见[J];考古;1981年03期
6 程学华;;唐贴金画彩石刻造象[J];文物;1961年07期
7 保全;;西安文管处所藏北朝白石造像和隋鎏金铜像[J];文物;1979年03期
8 刘建华;;河北曲阳八会寺隋代刻经龛[J];文物;1995年05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章睿齐;;这个暑假不抑郁[J];家庭医学;2011年08期
2 郝好贤;;你请父母了吗[J];剑南文学(经典阅读);2008年06期
3 廖仲毛;;借钱也要给父母报个平安[J];意林(原创版);2009年03期
4 姜红伟;;向父母多报喜别报忧[J];文化月刊;2009年07期
5 李淑荣;;陪父母过年的“剩女”[J];农家女;2011年02期
6 耶胡达·阿米亥;刘国鹏;;秋日将至及对父母的思念[J];诗选刊;2005年05期
7 王芳;;陪着父母慢慢变老[J];心理与健康;2009年01期
8 高凡;崔维;;父母图省事孩子酿大祸[J];父母必读;1993年08期
9 刘君一;;午夜的父母[J];诗刊;1993年08期
10 钱国宏;;提篮春光看父母[J];老同志之友;2008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彭保全;樊慧贤;周学华;;精神病患者之父母心理健康状况调查[A];2006年度全国第九次精神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2 王娟;但菲;;3—6岁幼儿父母性别教养方式的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3 唐久来;刘维民;许晓燕;周翔;杨世炳;吴德;;儿童智商与父母智商的相关性研究[A];中国优生优育协会第三届学术研讨会专辑[C];2003年
4 王惠梅;李庆鳞;王晓晖;崔玉清;何淑贞;;白血病儿童及其父母心理行为特征研究[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儿童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十次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5 日菅野博史;;《法华经》的兼容主义与宗教间的对话[A];北京论坛(2010)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为了我们共同的家园:责任与行动:“信仰与责任——全球化时代的精神反思”哲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星星;“啃老”现象何时休[N];中国老年报;2001年
2 白银燕;父母与子女关系[N];广西政法报;2002年
3 魏俊兴;老养小三类型[N];中国老年报;2002年
4 海潮;父母对待孩子容易忽视的违法行为[N];山西经济日报;2000年
5 于小青;父母“渎职” 法官“夺子”[N];检察日报;2000年
6 ;做杂志如同做父母[N];中国图书商报;2002年
7 陈鹏;接受父母赠与财产并不影响继承权利[N];人民法院报;2000年
8 廖安生;父母是否有权处置子女的财产[N];山西科技报;2001年
9 范忠信;现代“革命党人”的辫子[N];法制日报;2002年
10 华东交通大学母亲教育研究所 王东华;把杰出父母们的教子经验贡献给更多家长[N];中国社会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张元林;北朝——隋时期敦煌法华艺术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2 鲁大为;非综合征性唇腭裂患者父母颅面形态学特征的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3 王治;空间表达与寓意[D];中央美术学院;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丽园;父母数学教育观念及其与儿童数概念发展关系的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2 王红云;父母育儿观和婚姻质量对婴儿生长发育影响的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06年
3 李村;家庭视角下的未成年人犯罪被害及其预防[D];华东政法大学;2007年
4 董丽芳;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患儿父母心理研究[D];青岛大学;2007年
5 黄跃洪;城乡中小学生父母教育素质现状调查及对策探讨[D];江西师范大学;2008年
6 王迎兰;我国父母的学习监督者角色形成的社会学分析[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7 秦彩霞;影响中学生与父母有效沟通的原因及对策[D];辽宁师范大学;2006年
8 周长虹;孤独症儿童父母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D];青岛大学;2007年
9 霍艳芳;父母关于幼儿个人事务自主观认知的比较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10 张臻园;宫泽贤治文学中的佛教影响[D];黑龙江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95587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iaosuzhuangshi/9558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