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时代民族文化的互相渗透与交融——以动漫文化作品为例
本文关键词:全球化时代民族文化的互相渗透与交融——以动漫文化作品为例
【摘要】:本文在关于文化全球化的界定、主要表现、特点的理论研究基础上,根据全球化时代不同民族之间在文化交流的过程中,呈现出来文化元素互相渗透和交融的现象。基于这一现象,本文以动漫作品为切入点,结合国内外动漫文化发展过程中的相互借鉴与交融,在详细的资料阅读的基础上,分析在全球文化的相互渗透与交融中,不同国家、不同民族对其它国家和民族文化的成功借鉴及成功发展,从而引出在文化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对我国动漫发展模式带来的推动意义。
【作者单位】: 四川江油广播电视台;
【关键词】: 文化全球化 交融 动漫 意义
【分类号】:G124
【正文快照】: 随着全球化的日益发展,我们的地球已经成为了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各国与民族间的交流越来越频繁,加强了各国与民族间的文化交流,我们能够从不同的视野与角度去分析全球化,其中尤其要以文化角度去看待与理解全球化,并且我们在谈论文化时不能脱离于时代的背景。在笔者看来,文化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谢新华;高飞;;《功夫熊猫》:文化的融合与对接[J];文史博览(理论);2008年08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华伟;;创作与接受的互动——从接受理论视角分析《聊斋志异》创作过程之独特性[J];蒲松龄研究;2008年02期
2 樊庆彦;;论《聊斋志异》的娱乐功能[J];蒲松龄研究;2011年01期
3 金彦,张丽;从接受美学看电视受众参与[J];安徽大学学报;1999年03期
4 周方珠;;论元散曲翻译中的模糊再现[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5 储小燕;;儿童文学图画书的“格式塔”式阅读[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6 陈逢丹;;接受美学观下的译者主体性——兼析莎士比亚第116首十四行诗的三个汉译本[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01期
7 刘立;文本“空白”和文学翻译的再创造[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8 昌宗锋;;接受美学视野中的译文读者主体性与翻译[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9 蔡爱春;喻立安;;接受理论视角下的广告翻译[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10 黎芷伶;;人生自是有情痴——从接受美学看鬼子《一根水做的绳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彭辉;;从多维视角为文学翻译中的“误读”正名[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张彦哲;韦华;;读者的需要和水平是文艺创作的出发点——试谈毛泽东的接受美学思想[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四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论文汇编[C];2002年
3 叶桐;;新文学传播中的开明书店[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30年精编:文学史研究·史料研究卷(文学史研究卷)[C];2009年
4 伍雪菲;;从接受美学的角度看影视字幕翻译[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十一辑)[C];2013年
5 张道葵;;空白与接受——中西审美经验比较[A];东方丛刊(1994年第2辑 总第九辑)[C];1994年
6 徐放鸣;李雍;;中国当代文学中国家形象构建的三个问题[A];江苏省美学学会2014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4年
7 沈秀琼;;移动阅读时代图书馆导读创新探讨----基于接受理论视角[A];福建省图书馆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8 王丽君;曹晓飞;;接受理论对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借鉴价值[A];科学发展·协同创新·共筑梦想——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十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C];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武克勤;英伽登文学本体论思想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2 刘军政;中国古代词学批评方法论[D];南开大学;2010年
3 王艳红;美国黑人英语汉译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何东;论自觉误读[D];中央美术学院;2010年
5 王峰;数字化背景下的城市公共艺术及其交互设计研究[D];江南大学;2010年
6 崔学荣;主体间性视野中的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教育[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7 高波;论现象学方法与概念对艺术审美本质研究的意义[D];山东大学;2010年
8 文浩;接受美学在中国文艺学中的“旅行”:整体行程与两大问题[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9 雷冬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预期目标的偏离与调控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10 刘X;晚清文学中的女性形象及其传统再构[D];南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志明;信息化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2 孙方旭;论汪立三钢琴作品《他山集》的意蕴“层次观”[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刘耀庭;中学写作教学中学生读者意识培养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4 肖艳;文学翻译中的误译问题[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梁健婧;《红楼梦》女性读者的审美心理探微[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刘彬;接受美学对语文教学影响的辩证分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谭卓华;从桃花源到浣花溪——杜甫对陶渊明精神家园的守望[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姜俊;接受理论视角下的“金陵判词”霍译本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9 郑颗颗;接受美学观照下的小说翻译[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10 郭辛茹;“召唤结构”视阈中的《庄子》阐释差距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苏国勋;;社会学与文化自觉——学习费孝通“文化自觉”概念的一些体会[J];社会学研究;2006年02期
2 阎云翔;;差序格局与中国文化的等级观[J];社会学研究;2006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魏海香;;论作为现象、进程与趋势的文化全球化[J];求实;2008年05期
2 ;杨生平:全球化文化问题的不同层次[J];红旗文稿;2010年18期
3 孙晓玲;文化全球化再定义[J];中华文化论坛;2003年04期
4 练海英;张建颖;;全球化时代的跨文化交际[J];太原大学学报;2007年03期
5 魏海香;;对文化全球化及其相关概念的考察与辨析[J];新视野;2008年05期
6 邹立坤;;全球化背景下的民族化设计[J];大众文艺;2010年14期
7 王鹤瑾;张杰;;试论全球化引发的文化重构[J];东方企业文化;2010年06期
8 但海剑;“文化全球化”概念的界定[J];武汉教育学院学报;1999年04期
9 张慧慧;;霸权与平等——文化全球化的双重逻辑[J];探索;2013年06期
10 张平功;中国语境下的全球化文化氛围[J];学术探索;2001年S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张光芒;;文化理论建构与民族认同问题[A];2005:发展·和谐·公正——江苏省社科类学会学术年会成果荟萃[C];2005年
2 余达忠;;文化全球化与现代客家的文化认同——兼论宁化石壁客家祖地的建构及其意义[A];族群迁徙与文化认同——人类学高级论坛2011卷[C];2011年
3 素吉达·钟诗提瓦特纳;;爱情童话在现代泰国全球化文化环境中的表现(英文)[A];北京论坛(2005)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全球化视野中亚洲的机遇与发展:“大众文化在亚洲:全球化、区域化和本土化”外国语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5年
4 方俊吉;;儒学在全球化文化发展中之角色定位[A];中国宝鸡张载关学与东亚文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希光;现代传播与全球化文化[N];新闻出版报;200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吴成萍;全球化背景下文化认同问题研究[D];湖南大学;2014年
2 陈捷;《文化混乱—全球化时代的新闻业、新闻与权力》(第一章)翻译报告[D];四川外国语大学;2013年
3 杨洁;全球化背景下大学生文化认同及教育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10212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ongmansheji/11021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