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妖怪文化影响下的动漫角色塑造
本文关键词:基于妖怪文化影响下的动漫角色塑造 出处:《艺术科技》2014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妖怪"一词,最早出现于东晋文人干宝《搜神记》中。他指出,"妖怪者,盖精气之依物者也。气乱与中,物变于外,形神气质,表里之用也。本于五形,通于五事,虽消息升降,化动万端,其于休咎之征,皆可得域而论矣。在动漫作品中,妖怪文化在丰富动漫作品的同时,这些妖魔化的形象也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作者单位】: 郑州轻工业学院;
【基金】:河南省社科联调研课题立项项目“影院动画中反派角色的塑造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SKL-2013-1823
【分类号】:J954
【正文快照】: 1中国动漫作品中的妖怪形象说到“妖怪”,自古以来,中国就有“妖”的说法。《左传·宣公十五年》里说:“地反物为妖。”《说文》解说“妖”为地反物也,从示,和神同类。《庄子》解释:“人物妖孽曰怪。”《搜神记》中有记载:“妖怪者,盖精气之依物者也。气乱于中,物变于外。”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挺;李海瑞;;动漫:视觉盛宴下不可忽视的隐忧[J];新闻世界;2010年08期
2 方燕燕;;论动漫欣赏的高校普及教育[J];电影评介;2008年12期
3 齐晓芳;湛洋;刘海成;;动漫音乐的发展[J];作家;2008年14期
4 董星希;;从皮克斯经验谈我国动画片企业组织文化建设[J];学理论;2009年30期
5 王辉;周宗凯;;浅谈中国青少年原创动画创作中的缺失和对策[J];电影评介;2007年24期
6 楼旭东;;论传播学语境下的动漫与电影的文化融合[J];文化学刊;2010年03期
7 姜滨;;日本动漫:“大和魂”的梦想载体[J];电影文学;2010年18期
8 吴振尘;;论童话《小红帽》在动漫中的运用[J];长沙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1期
9 徐官学;;色彩感受与动漫艺术[J];恩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10 甘玉梅;;浅谈中国动漫的发展过程与发展方向[J];美术教育研究;2011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润身;;我最满意的作品[A];电影表演创新集——第九届“电影表演艺术学会奖”文集[C];2003年
2 王健;;现代动漫电影中的暴力美学[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3 ;第十一届北京科技声像作品“银河奖”一、二等奖部分作品集 光盘目录[A];科教影视论文集[C];2004年
4 李龙云;;安身立命之本[A];新时期戏剧创作研究文集[C];2009年
5 杨鹏;;本土动漫的昨日、今日、明日——中国动漫出版产业分析[A];中国编辑研究(2006)[C];2007年
6 晓耕;;感悟查明哲的残酷与真情[A];中国戏剧奖·理论评论奖获奖论文集[C];2009年
7 ;第十一届北京科技声像作品“银河奖”获奖片目[A];科教影视论文集[C];2004年
8 王晓棠;;机遇是可以创造的[A];电影表演创新集——第九届“电影表演艺术学会奖”文集[C];2003年
9 唐海;;近年来电视剧创作的特点及有关思考[A];中国传播论坛(2002)——中国电视剧传播[C];2002年
10 江逐浪;;从《大明宫词》到《橘子红了》看女性主义观念的体现[A];中国传播论坛(2002)——中国电视剧传播[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杨青;《海洋》:人与动物能否换个方式相处?[N];深圳商报;2011年
2 本报记者 李德润;特型演员与领袖形象塑造[N];人民日报;2000年
3 张桂玲;爱,是不会消失的[N];中国教师报;2006年
4 本报实习记者 关雯;市场环境下待遇在先还是作品在先?[N];中国电影报;2005年
5 黄小驹;30部作品入围[N];中国文化报;2004年
6 李强;提高动漫作品质量要从重视编剧开始[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7年
7 刘朴;什么作品受欢迎?[N];中国文化报;2000年
8 韩志君;我看“主旋律”与“多样化”[N];人民日报;2003年
9 邢建昌 郑连保;浅谈反腐作品正面人物形象塑造问题[N];文艺报;2003年
10 于平;关于“话剧主旋律作品与市场化”的随想[N];中国文化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吴武洲;多面的现代性诉求[D];浙江大学;2004年
2 赵小波;欧洲动画产业发展模式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3 朴宰亨;论“第六代”导演的电影创作[D];复旦大学;2009年
4 杨和平;谭盾歌剧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09年
5 毛琦;追寻、认同与反思[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6年
6 吴秋成;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的香港电视剧改编研究[D];暨南大学;2009年
7 石秋仙;论中国早期电影与文学的互动关系[D];山东大学;2005年
8 俞建村;跨文化视阈下的理查·谢克纳研究[D];上海戏剧学院;2009年
9 于丽娜;叙述位置与叙述立场[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叶慧芳;影视文化对小学生价值观的影响[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2 崔敏;日本动漫的跨国传播分析[D];苏州大学;2008年
3 冯蔷薇;《士兵突击》的动漫色彩[D];上海戏剧学院;2009年
4 唐舒苑;“堤式风格”:混合元素的怪味火锅[D];上海戏剧学院;2009年
5 汪晓露;论威尔第歌剧《茶花女》薇奥莱塔角色的形象塑造[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6 李晓艳;论普契尼歌剧《蝴蝶夫人》中巧巧桑的悲剧形象塑造[D];新疆师范大学;2007年
7 吴霜;动漫在我国科技传播中的作用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8 王云雪;论普契尼歌剧中的女性人物形象塑造[D];河南大学;2004年
9 敖玉楣;动漫艺术与中学生审美心理的建构[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8年
10 李伟敏;中国传统装饰符号在现代动漫角色服饰设计中的传承与创新[D];重庆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33455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ongmansheji/13345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