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漫产业向数字产业发展下的审美教育变革
本文关键词:动漫产业向数字产业发展下的审美教育变革 出处:《艺术科技》2015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从20世纪90年代初至今,现代商业动画、漫画以产业的形态进入中国以后,掀起了一次中国青少年审美认识的巨大变革。由此中国动画、漫画产业在二十年左右的时间里经历了红火到衰退的过程。这期间该领域的高等教育规模也从火爆到冷静。其中的原因和这一批青少年的成长环境密不可分。本文简要分析了近20年左右该领域的主要现象及成因。
[Abstract]:Since the beginning of 1990s, modern commercial animation and comics have entered China in the form of industry, which has set off a great change in the aesthetic understanding of Chinese teenagers. The comic book industry has experienced a period of boom and recession in about two decades. The scale of higher education in this field has also changed from boom to calmness during this period. The reasons are closely related to the growing environment of this group of teenagers. This paper briefly analyzes the main phenomena and causes of this field in the past 20 years or so.
【作者单位】: 成都文理学院;
【基金】:《纪实性动画艺术片的审美特性研究》四川省教育厅立项,编号:15SB0279
【分类号】:G124
【正文快照】: 1审美热情的转移中国第一次引进的电视多集彩色动画片《铁壁阿童木》在中央电视台播放已经是1980年的事情了。之后的十年,大量的国内外优秀动画片伴随了一波波孩子的成长。90年代以后,《女神的圣斗士》《七龙珠》为代表的漫画陆续引进国内。拉开了动画、漫画作品全面铺开的大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玉红;;数字艺术教育的创新与实践[J];美术大观;2006年10期
2 曾燕婷;全泉;;中国数字艺术市场前景调查[J];知识经济;2007年11期
3 王君;;数字艺术教育与科学技术的结合探讨[J];美术教育研究;2012年18期
4 张春新;弋玮玮;;浅谈数字艺术教育现状[J];美术界;2008年12期
5 陈琰;;诗中的数学——数字艺术表现对象的科技属性[J];青春岁月;2013年06期
6 李云,王巧;关于数字艺术的思考[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7 吕芸;李一凡;;网络资源对数字艺术产业发展的作用与意义[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8 于吉震;杜立君;;论数字艺术的发展[J];装饰;2006年06期
9 李尊雨;;浅谈国内数字艺术人才培养的现状与未来[J];艺术科技;2006年03期
10 李欣;;数字艺术的再思考[J];美术向导;2006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吴劲松;;数字艺术与技术拓展——论泛动画在刑事侦查中的应用与实践探索[A];中国创意设计年鉴论文集2012[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新城;数字艺术人才短缺[N];计算机世界;2006年
2 程武;铱天万合“量产”数字艺术人才[N];中华工商时报;2006年
3 翁子扬 武汉大学国际软件学院数字艺术中心副主任、副教授、武汉市信息化青年人才协会副会长。;创意时代 数字艺术教育的全新应对[N];长江日报;2007年
4 钟伟;数字艺术产业遭遇人才之殇[N];中国教育报;2007年
5 高赛;数字艺术产业遭遇人才屏障[N];光明日报;2007年
6 李建;数字艺术人才缺口27万[N];北京人才市场报;2007年
7 本报记者 舒晴;数字艺术产业遭遇人才荒[N];中国改革报;2007年
8 本报记者 明慧;数字艺术 走进互动情态[N];中国改革报;2008年
9 晓阳;水晶石多角度服务数字艺术人才自主创业[N];中华新闻报;2009年
10 记者 黄蓉 通讯员 朱继红;广西数字艺术设计专委会在高新区成立[N];桂林日报;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吕海刚;数字艺术消费论[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2 崔润娟;数字艺术的和谐自由论[D];西北民族大学;2011年
3 程敏;数字艺术与人类社会现实建构[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4 韦亦佳;谈艺术作品的原作和数字艺术[D];中国美术学院;2012年
5 胥烁;数字艺术生产德性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4年
6 杨炜;数字艺术消费德性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4年
7 涂中方;数字艺术在城市大型活动中的应用性研究[D];吉林艺术学院;2010年
8 张国圣;数字艺术谱系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刘晓敏;论数字艺术的设计思维和审美价值[D];延边大学;2011年
10 王静波;基于DNA的数字艺术设计方法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36464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ongmansheji/13646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