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动漫艺术论文 >

话语霸权、亚意识形态与全球化下的动漫产业

发布时间:2016-10-11 21:44

  本文关键词:话语霸权、亚意识形态与全球化下的动漫产业,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话语霸权、亚意识形态与全球化下的动漫产业

□ 刘轶

摘 要:

在当前社会经济的现实境遇下,将动漫产业简单地视为“艺术行为”或“经济行为”都未必妥当。全球化背景下的动漫产业发展,既受益于全球化带来的文化交融和互补,又受制于全球化文化扩张。在动漫产业领域,“话语霸权”因世界性的市场竞争而产生,同时对动漫产业“话语霸权”的警惕和反抗也由此而来。动漫产业的世界性竞争和“话语霸权”不再以明显的意识形态来演进,而是通过更为隐蔽的亚意识形态来推广。动漫产业中的亚意识形态,主要以审美方式作为其表述形式。同时,“资本-国家”通过文化政策,推动动漫产业中审美背后的亚意识形态在全球范围的扩张。对此,不能简单地排斥和取消动漫产业的国际间交融和竞争,而应合理借鉴外来文化观念、适度利用跨国文化资本、挖掘与传承本土文化.这是保证全球化语境下动漫产业既具有世界竞争性,又具有自身特色的重要策略。

关键词:

分类号:


  摘要:在当前社会经济的现实境遇下,将动漫产业简单地视为“艺术行为”或“经济行为”都未必妥当。全球化背景下的动漫产业发展,既受益于全球化带来的文化交融和互补,又受制于全球化文化扩张。在动漫产业领域,“话语霸权”因世界性的市场竞争而产生,同时对动漫产业“话语霸权”的警惕和反抗也由此而来。动漫产业的世界性竞争和“话语霸权”不再以明显的意识形态来演进,而是通过更为隐蔽的亚意识形态来推广。动漫产业中的亚意识形态,主要以审美方式作为其表述形式。同时,“资本一国家”通过文化政策,推动动漫产业中审美背后的亚意识形态在全球范围的扩张。对此,不能简单地排斥和取消动漫产业的国际间交融和竞争,而应合理借鉴外来文化观念、适度利用跨国文化资本、挖掘与传承本土文化,这是保证全球化语境下动漫产业既具有世界竞争性,又具有自身特色的重要策略。
  关键词:动漫产业;话语霸权;亚意识形态;文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J9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7-5833(2009)07-0173-08
  作者简介:刘轶,复旦大学新闻传播学博士后、上海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上海200433)
  
  一
  
  近年来,对动漫产业的研究日益升温。不过,作为一门新兴的研究领域,动漫产业研究的深入程度、研究的视野、研究的范式等等,都并非全然成熟。从国外来说,尽管日本、美国、韩国等国学者相对较早地开始进行研究,但以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日本学者重视动漫产业对于国民经济的推动、美国学者开始关注动漫领域的营销模式为起点,也不到40年历史;而我国将动漫作为与产业紧密结合的领域来重视并研究的时间,以1996年“5155”工程为起点,才不过短短10年。
  同时,由于各国政府对动漫产业的推动意图各异,导致各国学者对动漫产业的研究重点和方向也有所不同:如美国学者大多将动漫产业研究置于影视研究框架中来考量,尤其强调影视营销模式对它的影响。;法国学者则深受“文化例外”国家文化策略的影响,多将动漫产业置于“文化保护”的思路上来分析;韩国学者主要以1995年做了重大修改的“韩国文化艺术振兴法”为基点,将它置于国家文化艺术推广的大背景下进行研究,强调“民族文化保护”与“产业竞争”的并进;日本学者则一直将动漫产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来看待,重视动漫作为“产业”(尤其是作为对外贸易的重要支柱产业)的研究,但同时并不忽略动漫产业作为日本在全球推广其文化的一面。
  因此,对动漫产业的研究,不能只限于产业内部,也应该研究与动漫产业紧密相关的外部因素。将动漫产业仅仅看作是一门单纯的艺术来研究,或者仅仅是一门单纯的产业来看待,都未必是妥当的方式。
  综合以上的因素,把对动漫产业的研究简单地纳入到“动漫艺术”的研究中去,未必妥当。因为“动漫产业”尽管与“动漫艺术”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但它并不等同于“动漫艺术”。同时,简单地将“动漫产业”搁置在纯经济范畴中,把它当作是一种普通的行业来看待,也未必合适——对于动漫产业在我国经济领域的重大作用,似乎已无疑义,大多数的学者都认为,动漫产业是朝阳产业,“动漫产业作为‘内容产业’(cgntents business)的中坚部分,被誉为21世纪最具发展潜力的产业”。动漫产业对我国的产业结构转型、能级提升,都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然而,今日的动漫产业并非如此简单。它的作用,不仅仅体现在经济方面,同时也体现在社会、文化、政治等方面。法兰克福学派对电影的有关探讨同样适用于动漫产业。“事实上,电影与其他艺术不同,电影首先是一种工业,其本身也是生产方式的产物,这种生产方式取决于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生产关系、分配方式。在更为普遍的情况下,电影工业是作为一种国家工业。”同样,作为文化创意产业中重要的一支,动漫产业也“有意结合上层消费者”。它不仅仅是经济的,也是政治的、法律的、宗教的、伦理道德的、美学的,等等。并且,动漫作为一种“象征形式”,它总是被包罗在具体的社会一历史背景与进程之中,它在其间被生产、传输和接受——亦即是说,对当代动漫产业的研究,尤其是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来分析,应不仅仅关注动漫的产业化运作或艺术创作方面的内容,更将重视动漫产业与社会发展同构的一面,从更为广阔的视野来研究动漫产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二
  
  就目前的观点来看,尽管对“全球-本土”一体化的理解有着诸多的不同,但对于“全球-本土”一体化深刻地影响着每一个国家这一事实,几无太大的异议。在“全球化”背景下,既要在世界范围内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的趋同,又是本土化和民族化的强调,亦即要充分顾及到各自“民族-国家”的特殊性所在。处于当下世界经济/市场一体化语境下和不同意识形态下的动漫产业,当然也离不开、也受制于“全球化”这一具体事实。
  当今的动漫产业发展,其发展轨迹和趋势证明,有益的、有特色的、成功的动漫产业,一是既要融入到世界性的市场环境中去,参与全球性的竞争(此种竞争既是经济的,也是文化的),二是又必须考虑到本民族的和本土的文化特点,保持文化上的相对独立,具备文化身份的自觉和认同。正因为此必须看到,在动漫产业领域,“话语霸权”因世界性的市场竞争而产生,同时,对动漫产业“话语霸权”的警惕和反抗也由此而来。法国动漫界对美国迪斯尼、梦工厂的警觉与不满,韩国动漫《晴空战士》受到的严厉批评,其实质背景也主要源于此。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大多数情况下,资本国家不再直接通过明显的、强制的政权/国家机器力量来驾驭社会秩序(尤其是国际间的秩序),而是通过资本市场(企业),利用消费的力量,来控制和驾驭这种社会秩序。因为在全球化的情况下,通过资本市场来控制和驾驭社会秩序,显得更为便捷和有效。全球化实质上是资本在全世界的运作和扩张的过程,从经济领域迅速扩展到政治、社会和文化领域。“自欧洲的哥伦布远涉重洋对美洲新大陆的发现;它开启了西方资本从中心向边缘地带的扩展,也即开始了资本主义现代性的宏伟计划下。在这一计划下,许多经济不发达的弱小国家不是依循欧美的模式就是成为其现代性大计中的一个普通角色。”所以可以认为,“经济全球化对国家政治生活的影响已经触及到其权力结构与权力过程本身。一个国家全球化程度的加深意味着它越来越多地卷入整个世界市场的交换网络中,而这种卷入的前提及其结果都是国家政权对其国内经济社会生活控制的减弱。其原因或者是国家为了鼓励自由化和全球化而主动退出某些原来行使权力的领域,……或者是国家在市场经济的逻辑面前不得不步步退让”,“它们在文化和心理上对民众的控制将受到极大的削弱,甚至它们的合法性也可能受到严重威胁。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英国政治学家赫尔德等人认为,全球化为诸多国家和地区带来了‘严重的忠诚感危机’”。
  如此看来,新自由主义经济学派推崇的经济全球一体化状态,并非导致了“意识形态”的终结,却导致了国际秩序的重新设定和安排不再简单地以国家武力作为唯一的选择。而是更多地依靠资本和跨国公司的力量。市场化进程被资本国家用一种实用主义的思想所利用,“同时,与 市场化的扩张紧密相连的消费主义意识形态不但在过去为产业资本主义创造了大量的需求,而且以其新的在地域上、社会阶层上、想象和促销活动中无所不包、无孔不入、永无止境的流动性成了全球资本主义的核心意识形态”。
  全球化下的资本运作,依靠消费的力量确立了消费背后文化符号的合法性和价值。消费实际上是被顺理成章地作为特定社会秩序的结构模型而暗示了人们的社会身份认同。就全球化的文化消费来看,动漫产业的发展显示了某种必然性和合理性,但全球化的现实过程则是充满了悖论以至陷阱。目前的全球化文化消费最大的问题,是文化生产的不均等、文化市场的不合理、文化产品供给的不平衡。在全球的文化消费过程中,提供消费资源的主要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而发展中国家更多地是作为发达国家文化产品的消费市场,很多情况下都处于被动与附属的地位。这恰恰佐证了上面所引用的观点,“资本在全世界的运作和扩张的过程……许多经济不发达的弱小国家不是依循欧美的模式就是成为其现代性大计中的一个普通角色”。全球化在扩展的过程中,主导性的资本国家可以不断调整其经济文化政策来适应并调试当地的需要,从而形成表观上的文化多样性,实质上,以西方资本大国为中心的全球资本主义和消费主义意识形态牢牢地处于关键地位。依照Jorge Larrain看来,从20世纪后期开始,全球化发生了一种巨大的变化,它主要有四个方面与早期的资本主义全球化不同:首先是节奏的加快和变化的迅捷,其次是大卫-哈维所说的时空的浓缩,第三是经济现象的全球化进程加快,第四是全球化的进程影响着传媒、政治和文化。“无论是金融还是生产领域都越来越被跨国公司控制,它们实行全球化定位,使用国际话语”,“新形式的全球大众文化当然主要受美国影响”。
  当然,为了获取这种表面上的文化多样性,也为了更加有效、不动声色地获得动漫产业的“话语霸权”。资本国家强调动漫产业中的“审美价值”,而当它们在强调这种“审美”时,与之紧密相关的“亚意识形态”便随之出现。
  对于“亚意识形态”,有人认为,它是具备一定时代主导性的政治倾向、审美态度和生活观。更为翔实的提法则是:现阶段社会意识领域问题大体可分为五类范畴,即政治范畴、价值观范畴、文化学术范畴、伦理范畴、生活审美范畴,“在这里,政治范畴作为统治阶级意志、利益和要求的集中体现,是意识形态的核心内容;价值观范畴、文化学术范畴、伦理范畴具有一定的历史继承性和相对稳定性,它既以占主导地位的意识形态为基本内容,又在一定程度上沿袭了旧有意识形态的内容和蕴涵了新兴意识形态的趋向;生活审美范畴既有其他社会意识形式的成分,又有社会心理的内容,是一种亚意识形态”。正因为“生活审美范畴既有其他社会意识形式的成分,又有社会心理的内容,是一种亚意识形态”,因此“审美”从其本质上来讲与“亚意识形态”有着天然的联系。就其隐寓、转换等意义来看,“亚意识形态”与约翰·汤普森的“象征形式”密切相关。在汤普森看来,“意识形态概念的形成要根据象征形式调动意义来服务于建立和支撑统治关系的方式:建立指的是意义可以积极地创建和制订统治关系;支撑指的是意义可以通过生产与接收象征形式的现有进程来服务于维持和再造统治关系。……我用‘象征形式’,来理解由主体所产生的并由主体和别人所承认是有意义的建构物的一大批行动、言词、形象与文本”。这些“行动、言词、形象和文本”,奠定了作为艺术的动漫的生活审美范畴基础。
  当然,如果认同有学者的观点“美学意识形态是一般意识形态的一个分结构,美学意识形态属于艺术表现话语范畴”的话,那么可以将“亚意识形态”与“美学意识形态”结合起来看待,从“虚构”、“意义”、“本文”、“手段”、“观念”等着手,从而发现“亚意识形态”从一定意义上其实也就是“美学意识形态”的延伸和扩展。
  就目前来看,动漫中的亚意识形态一般由三种方式交织而成:动漫故事、动漫形象以及动漫产业中的各种衍生产品。其一,由动漫作品中的故事情节来体现亚意识形态,大概是目前最为明显、最为广泛的一种方式。如迪斯尼动画片《花木兰》对中国传统故事的美国式整体性改写,使得这个故事演变为全然不同于中国文化传统的“美式传奇”。尽管迪斯尼的“花木兰”并未带有明显的意识形态符号,然而透过隐蔽在故事之后的亚意识形态符号,它已经成功地将西方价值观输入到中国的观众(读者)之中。再如,《功夫熊猫》借用对中国侠义文化的致敬,将美国高超的动漫技术和美式生活中的幽默方式炫耀式地传递给了中国。其二,因为动漫这一特殊的艺术样式,由动漫作品中的形象来体现亚意识形态也是常见的方式。其三,动漫中的亚意识形态由动漫作品的衍生产品来体现。此种体现也可称之为“产业链的力量”。亦即,当动漫本身无法产生所预期的亚意识形态的巨大的影响力时,在经济全球化和资本力量主导的境遇下,这种任务便巧妙地转移到了随后的动漫产业链中。尽管动漫衍生产品相对具有独立性,但并非能全然脱离亚意识形态的符号意义。如有人就认为,“动漫服饰对青少年的影响巨大”,“服装在动漫作品中对塑造人物形象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特别是在青少年中问,这些极赋个性、造型奇特,尤其是在现实生活中无法想象的华丽服饰,更是深深吸引了他们的目光。……在动漫作品中那些只能靠想象穿着的衣服已经再现在现实世界中了”。以近年来在中国兴起的cosPLAY为例,在不经意的模仿秀中,青少年已经悄然接受了隐含其间的文化观和价值观。cosPLAY已成为“时尚”、“个性”的代名词。而这种装扮经过简单地改变在实际生活中(尤其是周末的酒吧中)被青少年广为接受。至于数量庞大的动漫玩具——芭比娃娃、高达战士、奥特曼等,更是通过其产业链上的巨大经济力量改变着消费者的审美意识。而且一般而言,无论是哪一种动漫产业发展模式,都包含了此三种亚意识形态的交织方式。
  
  三
  
  随着“冷战”时代的结束,在文化中被过度强调的意识形态符号模式已成为过去时。然而,明显的意识形态符号消失,并不意味着意识形态在文化中的终结。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文化中的意识形态符号常常巧妙地转化为亚意识形态符号,从政治范畴转化到“生活审美范畴”。正如上面所分析的,这种亚意识形态符号,“民族一国家”往往是借助着资本和消费的力量,不断将其在全球化中演进。
  在近年来的经济社会发展中,资本国家往往通过特定的文化政策,推动动漫产业的发展及其背后的亚意识形态的扩张。按照有关学者的观点,当前的文化政策有四大类型,其代表分别为美国、欧洲各国、日韩、俄罗斯,但不管是以美国为代表的市场化程度最高的国家,以法国、加拿大、芬兰、英国、澳大利亚等为代表的“发达国家的第二集团”国家,还是以日本、韩国为代表的国家,或以俄罗斯为代表的国家,近年来都直接或潜在地推动其文化在全球范围内的大力扩张,大力促使“文化资本的全球性流动、文化产品的全球性交易、文化资源的全球性整合,以及因此而出现的文化价值观念的全球性冲突与融合”。一个国家文化策略的制定,总是与其意 识形态、文化传统、国家经济政治等紧密相关。近年来对国家“软实力”的重视,更使得一个国家的文化策略与国际战略部署关联起来。无论哪一种文化政策,因为都充分认识到了“在现代社会,精神文化消费不仅关乎公众的文化权力,也关乎维护民族文化传统和国家安全等方面的内容”,因此文化策略的制定,对一个国家来讲,深切地联系到其整个国策和民族的发展战略。例如,法国的“文化例外”,直接将“文化产品”“文化服务”与价值观结合起来考虑。从“文化例外”的口号提升为“文化多样性”目标,“从贸易领域转到意识形态领域,从市场之争提升到价值观之争,这是法国在新世纪为了适应全球化战略而在文化政策方面做的调整,在美国文化霸权的压力下具有现实意义,也是国家民族主义的集中体现”。
  在动漫产业领域,近年来的趋势表明,国家的政策导向对动漫产业的发展具有强大的推动力。如韩国2003年制定了《卡通振兴5年计划》、 漫画产业发展中长期计划(2003—2007年)》,该计划提出至2007年韩国漫画制作规模要达到5000亿韩元,消费市场达1兆韩元,使国产漫画市场占有率提高到70%,销售市场与借阅市场各占40%和60%,出口占10%;2006年制定了《动画产业中期增长战略》,提出了新的目标,将每年只有3000亿韩元的韩国动画市场规模在2010年之前提高到1兆韩元。为此,韩国政府将在2006~2010年间投资764亿韩元(约7.36亿元人民币),并建立专门组织机构,加强产业管理与支援。这些措施使得韩国的动漫产业迅速发展,大有后来居上的趋势,对老牌动漫大国日本、美国等构成了不小的冲击。在日本,2003年日本模仿韩国的首尔动画中心,在东京设立了东京动画中心(Tokyo Animation Center),致力于推行国家在动漫产业方面的方针政策,推广实施重点产业项目,对动漫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进行扶助。2004年6月4日,日本正式公布了《内容产业促进法》,同时内阁会议还决定将内容产业划入《创造新产业战略》,日本政府希望通过文化的产业化,实现经济结构向知识密集型转化,使产业重心从GDP转向GNC(意译为“国民幸福总值”),从硬力量(经济和军事)转向软力量(文化价值观和品牌)。“从实际效果来看,日本动漫产业不仅在该国经济中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还利用动漫文化和动漫品牌的无国籍性,扩大了日本文化在世界的影响力。”
  我国近年来对动漫产业做出的政策支持也在逐步加大。如,2006年4月25日,国务院办公厅以“国办发(2006)32号”文的形式,转发了《关于推动我国动漫产业发展若干意见的通知》。该文件与国家文化发展战略明显具有很强的呼应性,着重指出“发展动漫产业对于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促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都具有重要意义”,要“按照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与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促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内容积极健康、贴近群众的动漫产品的创作,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营造良好氛围。按照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逐步形成产业体系相对完整、结构布局日趋合理、整体技术水平先进、市场竞争有序、经济效益显著的动漫产业发展格局”。这些思路,无不与国家文化发展规划的路径一致。同时,文件还重点指出,要加大投入力度,重点支持原创行为,推动形成成熟的动漫产业链,中央财政设立扶持动漫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建立动漫公共技术服务体系等动漫产业链发展的关键环节。这些提法,都为我国动漫产业今后的发展奠定了有益的基础。
  同时,由于全球化的背景,动漫产业要获得产业和文化双重的有效竞争力。保守的文化保护主义并不能推动动漫产业的发展,但不设防的文化开放也会对动漫产业带来破坏性的结果。因为“市场逻辑主导下的文化产业与文化多样性的复杂关系与张力在中外传播领域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昭然若揭”,“一方面,市场逻辑在深化……市场的积极意识形态作用极其满足社会传播和文化需求的功能被充分认识”,“市场也被认为是中国文化传播‘走出去’,提高中国对外‘软实力’的理想和可行途径”,“另一方面,以承认传播文化的非商业性为前提的公益性‘文化事业’和‘公共文化产品’概念和以国家主权为基础的‘文化安全’概念也在主流政策话语中得到阐述”。
  在包括动漫产业在内的文化创意产业领域,寻求两者之间的平衡这种意图在各国都明显无疑。如在美国学者小约瑟夫·S.奈看来,尽管现实主义的国际政治原始命题依然是战争和使用武力的问题,以及国际政治的主体依然是国家,但同时应该注意到,现实主义政治忽视了世界政治领域的很多方面,比如包括观念的作用等等。因此,美国不必担忧被德国、日本这些国家所替代,美国自有不被人所注意的优势,这种“特殊力量”就是美国的文化,“美国文化是另一种无需投入过多却极其有用的软权力资源。显然,美国文化的某些方面对其他人民并无吸引力,……但是,体现在产品和交流之中的美国大众文化具有广泛的吸引力”,并提醒人们注意,在国际关系中美国不应该采取强制或购买的方式来推行其全球策略,而应该更多地将策略放在推行“软实力”上,亦即“通过吸引而非强迫或收买的手段来达己所愿的能力”。
  简而言之,“资本一国家”通过特有的文化政策,推动其文化市场和文化企业的行为,发展文化产业。在动漫产业领域,它可通过审美,在日常生活中形成“具有倾向性的文化观念”,渗透和巩固“日常生活审美领域的亚意识形态”。
  
  四
  
  依照戴维·哈蒙德哈夫(David Hesmondhalgh)的观点,包括动漫产业在内的文化创意产业不再被视为不如“实质”(real)经济的次等经济行为,而是被认为逐渐成为经济行为的中心。除一般的经济意义外,文化创意产业还具备有如下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意义:其一,各国经济政策普遍倾向于政府在经济危机时期削减公共支出和解除管制措施变成长期政策;因经济危机而采取的新企业策略,推动制造业转向服务业、企业“国际化”、扩大海外投资,由福特主义转向后福特主义、减少组织阶层、强化工人参与等等。这些都为“文化创意产业”的组织结构需求相适应。亦即是说,“文化创意产业”的经济哲学与新自由主义经济学思想密不可分。其二,自1960年之后,西方对于个人认同及“反思性”(reflexisivity)的强调,使得从事文化生产的企业开始转变其价值诉求的重点,不但要满足消费者的实际需要,更要满足在社会文化变革中社会及民众的新思维和新结构。文化创意产业要创造新的文本、符号,以表述这种变迁的思维和价值观。“概言之,就西方先进国文化产业之兴起背景言,是资本主义为救亡图存增加利润,而发展了‘文化经济’及其相关策略,……就此而言,文化之所以是‘生产’性的,并不只是说文化作为上层建筑如今已成为作为基础之生产力的主力,而是还意指新的生活方式中认同需要之意识形态,在生产方面日益重要。又鉴于这种新的文化认同之意义形构,不可能不触及文化霸权。”基于此,也才有论者认为,“美国借助文化产业的霸权来输出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这类文化渗 透具有潜移默化性,它不强调外在的同一,而是通过是人们‘心向往之’的方式对美国生活方式、价值观念、道德信仰主动认同”。
  依此,这意味着动漫产业的意识形态输出并没有中止,而是它的输出方式、输出策略和输出渠道,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这种改变与全球化下“资本/市场一意识形态/话语霸权”的总体关系相一致。它由明显的冷战意识形态思维,转化为“日常生活审美”与“亚意识形态”的方式。同时,因为“审美意识”是人们“对于‘美’、‘丑’、‘悲’、‘喜’等等的意识”,人们的审美意识“是审美与意识形态复杂的组合形式”,“本身是一种意识形态,即审美意识形态,审美意识形态与政治意识形态、道德意识形态、哲学意识形态、宗教意识形态等其它具体的意识形态在社会结构中处于并列位置”,因此基于意识形态系统的审美意识也不可避免地要受到动漫的巨大影响。故而才有研究者认为,动漫“作为影响青少年美育的一种艺术形式,对青少年身心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有助于培养青少年健康的人生观和正确的价值观、有助于激发青少年的审美情感、促进青少年想象力的发展等。
  同样,按照尼·布朗的观点,“影片的意识形态符码不只存在于对话中间,而且存在于镜头和场面的调度中间,进行意识形态的读解要注意场面调度,注意剪辑及镜头构图。……只有通过这种综合性的分析,才能说明意识形态尽管市是无形的,却会是有效果的。有一点是既可以假定又可以证实的,即意识形态并不是以自身的名义发言,而是通过复合的叙事、通过主题的和电影性的语言的轮换交替来发言。这样,意识形态批评的构想便牵涉了电影语言与意识形态信息的联系。”假如将此间范畴限定在生活审美范畴,这种亚意识形态的输出与动漫之间的关系便昭然若示。
  正因为此,我们要关注到全球化下包括动漫产业在内的文化创意产业,“一方面带来了全球文化市场的繁荣,增进了不同种族和民族之间的了解和交流,另一方面导致了话语霸权和文化帝国主义的产生,加剧了贫富差距和文化鸿沟”。所以,我们当前发展动漫产业,不仅仅要看到其在经济发展上的重要作用,更要注意到,在全球化背景下,动漫产业既要融入到世界性的市场竞争中,又需要顾及到本土和民族身份的文化认同。不过,这并不意味着我们需要保守而僵化的文化策略——即便如此,也难保在全球化的语境中能制止话语霸权的亚意识形态符号的广泛传播。简单地排斥和取消动漫产业的国际间交融和竞争,也不能保证我们民族文化从此能远离侵蚀,也不能保证我们就此能确认自己的“文化一民族”身份。客观而有效的策略是,在动漫产业中,应当对外来文化观念的合理借鉴、对跨国文化资本的适度利用、对本土文化的挖掘与传承、对现有文化的有效创新,是保证全球化语境下动漫产业既具有世界竞争性,又具有自身特色的重要策略。
  
  责任编辑:李亦婷

特别说明:本文献摘要信息,由维普资讯网提供,,本站只提供索引,不对该文献的全文内容负责,不提供免费的全文下载服务。


  本文关键词:话语霸权、亚意识形态与全球化下的动漫产业,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3788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ongmansheji/13788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ee9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