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御宅族”的行为方式及其消费特征
本文选题:日本 切入点:御宅族 出处:《山东社会科学》2012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日本"御宅族"是20世纪80年代伴随动漫文化以及现代资讯发展而出现的一个独特的社会群体。他们熟悉互联网,是运用现代通信手段的高手;在各种文化消费市场上,尤其是在动漫市场上往往扮演着市场意见领袖的角色。作为社会亚文化先进性代表的"御宅族",其行为方式和消费理念已经影响到整个社会生活方式的改变,而御宅们也逐渐由"小众"演变为"大众",并汇入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洪流之中。
[Abstract]:In 1980s, Japan's "Otaku" emerged as a unique social group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animation culture and modern information. They are familiar with the Internet and are experts in the use of modern means of communication; in various cultural consumer markets, Especially in the animation market, it often plays the role of market opinion leader. As a representative of the advanced nature of social subculture, the "imperial family" whose behavior style and consumption concept have already affected the change of the whole social way of life. The imperial residence gradually evolved from "minority" to "public", and merged into the current of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作者单位】: 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分类号】:G131.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朱岳;;萌系御宅族的后现代性状[J];东南传播;2008年12期
2 左鹏;;我买故我在:消费认同动机与企业营销策略[J];企业研究;2007年06期
3 常虹;;御宅族与日本模型、玩偶文化[J];艺术评论;2008年09期
4 张根强;;“御宅族”的三重身份[J];中国青年研究;2009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林春;;积极选择还是消极逃避——网络背景下大学生“御宅族”现象解读[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5期
2 张佳慧;朱蓓蓓;杨阳;;网络新词“萌”的语言学分析[J];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3 张根强;;“御宅族”之基本面相探微[J];陕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4 华夏;;“口袋妖怪”之周边产品“食玩”的特点[J];艺术探索;2010年01期
5 高君;;网络新词“控”[J];语文学刊;2010年05期
6 张根强;;“御宅族”的三重身份[J];中国青年研究;2009年03期
7 汤蓓蓓;;ACG界的商业神话——萌系ACG发展研究[J];现代物业(中旬刊);2012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韩艳;流动空间演进下电子商务使用意愿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乐曲;大学生“宅人”生活特点与心理特点调查研究——兼与非“宅人”比较[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2 董绍扬;“新宅女”情感价值导向的美容小家电体验设计研究[D];江南大学;2011年
3 韩同珍;广告社会责任中的两种失责现象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王冰娜;御宅现象:一位女大学生的叙事探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汤蓓蓓;基于萌元素组合应用的萌系动漫游发展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6 邱天娇;Cosplay:赛博空间中的幻想与认同[D];苏州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左鹏;;我买故我在:消费认同动机与企业营销策略[J];企业研究;2007年06期
2 景宏;;日本动漫产业的发展及其对世界的影响[J];日本学刊;2006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晓峰;;七夕文化在日本[J];文化月刊;2011年08期
2 张洁;;大学生“宅文化”的心理探究[J];社会心理科学;2011年Z1期
3 丽莎·厄尔·麦克劳德;;伟大的朋友不溺爱你[J];幸福(悦读);2011年08期
4 刘兴;;整合式卫浴产品设计[J];大众文艺;2011年13期
5 杨鹏;;王国维实证考据学风形成源流新解[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6 刘兰芳;;浅谈刑法中的行为问题[J];青春岁月;2011年14期
7 董强;;逸趣横生的日本妖怪文化[J];百科知识;2011年18期
8 方一新;高列过;;海外学者对东汉可疑佛经的考辨[J];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9 金少萍;许金菁;;日本传统绞染工艺的缘起与发展[J];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10 张劲东;;学金利导思维[J];大众心理学;2004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易惠莉;;张焕纶与日本学者交往史料二则[A];近代中国(第十三辑)[C];2003年
2 龙建;;医学生人格特征、行为方式、特质应对的调查研究[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四届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3年
3 晓春;;伪满时期日本学者在“满洲地区”搜集的民谣[A];清代政治制度与民族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4 沈秀敏;;反对邪教,追求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A];依法打击和防范邪教——中国反邪教协会第三次报告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1年
5 王春福;;服务型政府的基本理念、行为方式和建构机制[A];“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理论与实践”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赵刚;;日本学者中国教育史研究概观[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1)——中外教育史比较研究(含比较教育等)[C];2009年
7 韩聚强;胡大荣;邬光惠;;黑色素瘤抗原MAGE与肝细胞癌[A];第八届全国肝癌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1年
8 张明国;;日本的STS概述——以“科学技术社会论学会”为例[A];全球化视阈中的科技与社会——全国科技与社会(STS)学术年会(2007)论文集[C];2007年
9 林实;黄子杰;徐斌;张仁川;陈璇;;行为类型和SCL-90评价对生理功能的影响[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下册)[C];1999年
10 李长岷;;人类的印刻:儿童心理发展的新探索[A];全国第七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何德功;日本学者选出“标准脑”[N];人民日报;2003年
2 高原;研究发现常看电视会影响孩子的行为方式[N];九江日报;2009年
3 ;日本学者反击“中国威胁论”[N];市场报;2003年
4 大木一训 张利军/编译;日本学者眼中的中国当前经济[N];社会科学报;2005年
5 中共陕西省委台湾工作办公室副主任 王康;变革行为方式:领导干部值得重视的问题[N];陕西日报;2010年
6 来新夏;访书乎?渗透乎!殖民乎![N];北京日报;2006年
7 本报驻东京记者 严圣禾;20年前就看好中国的日本学者[N];光明日报;2011年
8 杨玉民;努力建设一个更加文明的社会[N];中国信息报;2005年
9 本报记者 孙向芳;改变我们的饮食和行为方式[N];农民日报;2003年
10 胡丹玲;跟着感觉走不如问明白再走[N];中国邮政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帘秀;俄语动词行为方式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2 张景全;20世纪日本对外结盟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3 郝祥满;Y]然与宋初的中日佛法交流[D];浙江大学;2006年
4 张烨;“洋风姑苏版”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09年
5 韩宾娜;日本历史上的迁都与社会转型[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6 姜yN群;遗传性对称性色素异常症致病基因的定位和突变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4年
7 徐征;在摇摆中寻求超越[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8 丁源;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机构设立行为的战略特征研究[D];河海大学;2007年
9 牛文娟;基于系统演化算法的水资源多Agent系统建模仿真研究[D];河海大学;2007年
10 张彬;当代中国人的现代化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关祥国;偷税罪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2 春光;论洗钱犯罪[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3 焦润峗;损害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罪若干问题研究[D];郑州大学;2007年
4 范立平;高考招生来源计划的行政法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5 张莉;中国政府行为方式的根本变革[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6 魏红江;论窝藏、转移、收购、销售赃物罪[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7 李研科;证券内幕交易罪若干问题探析[D];吉林大学;2005年
8 罗敏捷;偷税罪若干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9 赵诣;博览会的环境意象与人群行为特征研究[D];东华大学;2006年
10 梁淑英;某县校外青少年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行为调查[D];郑州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58628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ongmansheji/15862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