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动漫艺术论文 >

浅析日本动漫在中国的跨文化传播方略

发布时间:2018-05-18 21:01

  本文选题:跨文化传播 + 本动 ; 参考:《新闻知识》2010年12期


【摘要】:正日本是当今世界的动漫王国,日本动漫中兼收了世界各国的文化元素。正是这种文化的兼容性,使得日本动漫在跨文化传播中长盛不衰。中国作为日本的
[Abstract]:Japan is now the animation kingdom of the world, Japanese animation both the world's cultural elements. It is the compatibility of this culture, making Japanese animation in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in the long-lasting. China as Japan
【作者单位】: 西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分类号】:G114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田义贵;试论红色经典的传播效果[J];北方论丛;2005年03期

2 白志利;王俊杰;;对优化车载移动电视节目的思考[J];当代电视;2007年10期

3 姚小亭;论视觉文化语境中我国高校的影视素质教育[J];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4 肖绍聪,刘铁芳;从文学书到图画书:读图时代的教育思考[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年02期

5 宋一苇;从“摄影作为艺术”到“艺术作为摄影”——视觉文化问题史研究[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6 张一兵;;颠倒再颠倒的景观世界——德波《景观社会》的文本学解读[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7 杜娟;;视觉的快感——消费时代的审美趋向[J];齐鲁艺苑;2006年05期

8 尤游,戴元光;影视文化社会身份刍议[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9 毛毅静;;什么是视觉文化?——主要概念阐析[J];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S1期

10 陈力丹;陆亨;;鲍德里亚的后现代传媒观及其对当代中国传媒的启示——纪念鲍德里亚[J];新闻与传播研究;2007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欣;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电影对女性形象的叙述与展示[D];复旦大学;2005年

2 孟君;90年代中国电影中的作者表述[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3 高小弘;成长如蜕[D];河南大学;2006年

4 闫旭蕾;教育中的“肉”与“灵”[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5 杨效宏;媒介话语,现代传播中的个体呈现[D];四川大学;2006年

6 李将;城市历史遗产保护的文化变迁与价值冲突[D];同济大学;2006年

7 杨抒;电影中的电影:元电影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年

8 傅松雪;美在生成:时间美学导论[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9 焦雨虹;消费文化与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都市小说[D];复旦大学;2007年

10 尹晓丽;儒家文化传统与中国电影民族品性的构成[D];复旦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晶;语言的“镜像”[D];南京艺术学院;2004年

2 刘泰然;视觉的辩证法[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3 江怡;法兰克福学派与中国大众文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4 阮兰芳;论殖民情境下的鲁迅都市书写[D];青岛大学;2004年

5 黄云鹤;当代视觉文化传播的问题与对策[D];吉林大学;2004年

6 蔡伟;关于视觉素养教育中影视阅读能力培养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5年

7 张艳虹;打开潘多拉之盒[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8 周莉;媒体镜像与现代性之困[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9 李琳;视觉文化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5年

10 贾晓寰;视觉时代图像的文化阐释[D];四川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倪建平;;中国在中亚文化传播和国家形象塑造[J];对外大传播;2006年12期

2 马少华;;“性相近,习相远”的跨文化理解[J];新闻与写作;2010年08期

3 张星星;;跨文化传播的典范——评韩剧在中国的流行[J];科教文汇(下旬刊);2007年06期

4 崔波;;地方性知识视野下的跨文化传播研究[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5 刘阳;;中国跨文化传播研究述评[J];当代传播;2010年01期

6 李艳芳;;西部少数民族地区跨文化传播研究[J];新闻爱好者;2011年04期

7 张筱菲;;奥运吉祥物的跨文化传播——以“五福娃”为例[J];文教资料;2006年18期

8 赵曜;;从跨文化视野看文化冲突问题[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9 穆慧琳;;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J];中国西部科技;2009年31期

10 李双龙,朱娇娇;文化差异环境下的跨国界沟通策略——对“西班牙烧鞋事件”的反思[J];国际新闻界;2005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贺心颖;;北京奥运会跨文化传播问题及策略研究[A];奥运后首都国际化进程的新趋势与新挑战——2008城市国际化论坛论文集[C];2008年

2 庄晓东;;文化传播研究在当代中国的意义[A];民族文化与全球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3 倪建平;;中国在中亚的国家形象塑造:文化传播的视角[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Ⅰ)[C];2006年

4 崔波;;地方性知识:跨文化传播研究的新视角[A];全国科学技术学暨科学学理论与学科建设2008年联合年会清华大学论文集[C];2008年

5 汪霏霏;;跨文化传播视野下韩流涌动的文化成因[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事业——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8年学术年会文集(1)[C];2008年

6 谢明;;法国大众传媒与法兰西文化保护政策的互动关系[A];中国传播学会成立大会暨第九次全国传播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黄廓 姜飞 澳大利亚麦考瑞大学人文学院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在博弈中规划跨文化传播地图[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2 袁艳;中外学者研讨跨文化传播[N];光明日报;2004年

3 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单波;跨文化传播与东西方文化的沟通、理解[N];社会科学报;2004年

4 张小燕;多国学者在汉探讨“跨文化传播”[N];湖北日报;2004年

5 王文娟;跨文化传播下的中国元素[N];中国文化报;2010年

6 单波 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 武汉大学媒体发展研究中心名誉主任 罗以澄;一次自由开放的跨文化对话[N];中华新闻报;2004年

7 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张雅利;跨文化传播下中国传统文化的生存空间[N];中华新闻报;2008年

8 张慧中;日本动漫产业的启示[N];人民日报;2007年

9 姚林青;日本动漫产业的繁荣与危机[N];中国文化报;2007年

10 本报记者 杨金霞;只有中国看得懂才是中国特色[N];民营经济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熊伟;跨文化传播的话语偏见研究:批评性话语分析路径[D];武汉大学;2010年

2 张雯;中国文论在美国[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3 曲慧敏;中华文化走出去战略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4 许立勇;中国国家形象广告的视觉表述逻辑及其文化意义[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2年

5 程郁儒;民族文化传媒化研究[D];云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欧阳云玲;我国对外传播跨文化策略探析[D];中南大学;2005年

2 徐姗姗;跨文化传播与渗透的新范例[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3 龙腾飞;苦涩的隐喻[D];四川大学;2007年

4 刘彦汝;跨文化传播语境下自群体文化认同缺失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5 王悠;中国跨文化传播研究的发展历史与现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6 谢明;试论法国大众传媒与法兰西文化保护政策的互动关系[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5年

7 易丽平;孔子学院跨文化传播研究[D];重庆工商大学;2012年

8 邓倩;受众心理视角下的中美跨文化传播不对称性[D];湖北大学;2011年

9 胡倩;动漫与国家形象——日本动漫在中国的传播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10 汪霏霏;“韩流”涌动的文化成因与市场运作[D];山东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90719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ongmansheji/190719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f86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