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手机内容产业研究
本文选题:手机内容产业 + 产业链 ; 参考:《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硕士论文
【摘要】:手机从最早只作为通讯工具使用到如今成为一种新型媒体,接打电话已经成为手机的基本功能,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与信息技术的提高,通信运营商与互联网进行合作,人们通过手机可以进行网上阅读和下载,丰富且稀缺的内容能够吸引互用进行浏览和下载,众多内容提供商和服务商抓住商机相互之间形成激烈的竞争,内容产业应运而生,并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和商业模式。 日本是手机媒体发展最快且规模最大的国家,i-mode模式是日本所独有的一种模式,其发展经验被世界各国所借鉴。日本手机媒体发展之所以取得成功,先进的技术是关键,另一个优势就是日本强大的内容产业。动漫业、游戏产业、小说产业世界闻名,这些内容产业随着互联网的发展逐渐将手机作为其重要平台,对传统的内容产业进行优化升级,符合手机媒体发展的要求,手机用户可以任意下载自己喜欢的动漫和游戏。完成的内容产业链作为保证之外,日本内容网站与手机媒体的联合是其特色,众多网站成为内容提供商,内容不断更新和丰富。 研究日本手机内容产业的成功对我国是有借鉴意义的,虽然国情不同,但是类似网站与手机媒体联合这样好的做法对我国手机内容产业的发展起到帮助作用。论文主要由五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包括对日本手机内容产业研究成果的整合,介绍了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总结了日本手机内容产业的研究现状及特点,并对本课题主要涉及的理论依据进行概述,提出论文创新点。 第二部分,主要是对内容产业和手机媒体的发展进行概述,论述了内容产业的规模论,并以手机游戏、手机小说、手机报纸等为例对手机内容服务进行了阐述,对日本手机内容服务的项目进行归纳。 第三部分,作为论文的主体部分对日本手机内容产业链进行讨论,并有针对性的从上、中、下游产业链找出日本手机内容的独特之处。此外,从广告模式、阅读模式、增值服务模式三反面对手机内容盈利模式进行简析,找出其盈利的主.要手段和方式。 第四部分为论文的特色创新部分,从以《读卖新闻》为例的门户网站和以动漫为例的专业内容网站两方面来剖析内容网站与手机媒体联合的特色之处。 第五部分,通过前四部分的研究找出日本手机内容产业取得成功的经验之处,并对中国手机内容产业目前发展提供几点建议和思考。
[Abstract]:Mobile phone has been used only as a communication tool from the first time to become a new type of media. Telephone call has become the basic function of mobile phone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ternet and the improve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munication operators cooperate with the Internet. People can read and download online through mobile phone, rich and scarce content can attract users to browse and download, many content providers and service providers seize the opportunity to form a fierce competition between each other, the content industry emerged as the times require. And formed a complete industrial chain and business model. Japan is the fastest growing mobile media and the largest scale of the country's i-mode is a unique mode of Japan, its development experience has been used for reference by countries around the world. Advanced technology is the key to the success of mobile media development in Japan. Another advantage is Japan's strong content industry. The mobile industry, the game industry, and the novel industry are world famou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ternet, these content industries gradually regard mobile phones as their important platform, optimize and upgrade the traditional content industry, and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development of mobile media. Mobile phone users can freely download their favorite animation and games. As the guarantee of the finished content industry chain, the combination of Japanese content website and mobile media is its characteristic. Many websites become content providers, and the content is constantly updated and enriched. It is significant to study the success of mobile phone content industry in Japan. Although the national conditions are different, such good practices as the combination of websites and mobile media can help the development of mobile phone content industry in China. The thesis consists of five parts: The first part is the introduction, which mainly includes the integration of the research results of the mobile phone content industry in Japan, introduces the background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topic, summarizes the research statu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obile phone content industry in Japan. The main theoretical basis of this subject is summarized, and the innovation of the paper is put forward. The second part mainly summarize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ontent industry and mobile media, discusses the theory of the scale of the content industry, and takes mobile phone games, mobile phone novels, mobile phone newspapers as an example to elaborate the mobile phone content service. Japanese mobile phone content service projects are summarized. The third part, as the main part of the paper, discusses the Japanese mobile phone content industry chain, and finds out the unique features of the Japanese mobile phone content chain from the upper, middle and downstream industry chain. In addition, from the advertising mode, reading mode, value-added service mode to face the mobile phone content profit model analysis, to find out its main profit. Means and methods are required. The fourth part is the characteristic innovation part of the thesis, from the portal website of Yomiuri News as an example and the professional content website of animation as an example to analyze the features of the combination of content website and mobile media. The fifth part, through the research of the first four parts, finds out the successful experience of the mobile phone content industry in Japan, and provides some suggestions and thoughts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obile phone content industry in China.
【学位授予单位】:武汉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G206-F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小岳;;购买手机如何辨识真假[J];电脑采购周刊;2002年19期
2 ;手机市场年中非典型盘点[J];电子科技;2003年13期
3 雷蒙;2003年中国手机市场怎么样?[J];电脑与电信;2003年03期
4 弓猛;联想汪洋里的一条船[J];信息产业报道;2003年09期
5 王梅;新女性要选女字号的数码武器[J];时代风采;2003年09期
6 项立刚;奥克斯凭什么“血洗”手机市场[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4年30期
7 马健;手机市场得低端者得天下[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4年36期
8 秦立超;;风头浪尖上的国产3G手机:“早产”OR“难产”?[J];互联网天地;2004年08期
9 ;三菱手机 品味品质科技[J];科技资讯;2004年22期
10 ;高利润的神话 手机制造[J];中国投资;2006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凌玲;苏文;张婉璐;陈婷;;时尚手机配色调查报告[A];传统色彩与现代应用——海峡两岸传统色彩与现代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2 刘卫东;;面对“内容产业”:电视资料管理的创新意识[A];论传媒改革与发展——中国传媒发展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3年
3 吴咏梅;;日本内容产业和公共政策对中国创意产业的启示[A];北京论坛(2006)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对人类文明方式的思考:“全球传播、媒介与创意产业-对后工业文明的思考”新闻传播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6年
4 田园林;;城乡居民信息内容需求差异性研究报告[A];通信发展战略与管理创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费鸿萍;;基于营销视角的消费者幸福感实证研究——以大学生手机消费幸福感为例[A];中国高等院校市场学研究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C];2009年
6 陈苗苗;;手机媒介按摩书业的未来[A];首届中国传媒经济学博士生论坛论文集[C];2007年
7 金元浦;;经营文化:大竞争时代的城市博弈[A];中国经济现代化战略——第三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5年
8 华金玲;小桧山贤二;;日本移动通信业的发展现状与3G运用的分析[A];2004’中国通信学会无线及移动通信委员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9 汪];葛庆;;中国手机色彩趋势的纵贯式研究(2006)[A];2006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暨中国工程院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首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10 陈思宇;陈朝斌;金慧娜;;无障碍产品设计初探——针对视障者的手机设计[A];2006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暨中国工程院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首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毛涛涛;数码厂商难撼手机市场格局[N];北京商报;2008年
2 马云飞;2002年:手机市场将反弹[N];中国计算机报;2001年
3 晓文;韩企巨头聚首中国手机市场[N];中国经济导报;2005年
4 吴军 张伟 周翔 黄蕾;揭秘二手手机市场[N];科学导报;2005年
5 欣闻;摩托罗拉与业界共探亚洲手机市场机遇[N];通信产业报;2002年
6 本报记者 周雪;二手手机市场亟待刷新规则[N];通信产业报;2005年
7 本报记者 罗晓丽 实习记者 郭毅;2006年国内手机市场风云变幻[N];福州日报;2006年
8 刘科宏;双节手机市场竞争激烈[N];经济参考报;2006年
9 向文;联想移动业绩喜人中国手机市场上演“四强争霸”[N];科技日报;2006年
10 广文;OKWAP抢占双待手机市场至高点[N];通信产业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韩洁平;数字内容产业成长机理及发展策略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2 张耀寰;通信技术演进中的市场模式变革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06年
3 聂庆璞;基于产业组织理论SCP范式的我国网络游戏产业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4 贺寿昌;创意产业增值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6年
5 孙宏飞;知识产权与新时期中国国家经济安全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6 胡毋意;文化创意产业的原创力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7 王桂科;我国媒介业的产业视角分析[D];暨南大学;2005年
8 尹章池;中国出版体制改革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9 庄殿君;基于价值链重构的中国电视产业发展战略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10 王f[;游戏衍生品使用行为影响因素实证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政;基于WEB 2.0的手机报形态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10年
2 吴雅娟;手机视频用户接受模型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0年
3 谷雨;中国手机市场分析及战略管理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3年
4 尚清春;手机市场分销渠道冲突与管理[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5年
5 陈方永;中国手机市场的品牌战略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4年
6 吕睿;日本手机内容产业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7 邝蔼敇;中国手机小说传播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赵燕兵;基于展讯平台的手机应用软件的研究与设计[D];江西科技师范学院;2011年
9 袁月娇;基于MTK平台的手机超长待机功能的研究与实现[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10 胡红伟;基于多源信息融合的3G手机市场预测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91290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ongmansheji/19129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