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动漫艺术论文 >

数字化艺术的中国理念是一个地域概念

发布时间:2018-08-04 18:42
【摘要】:正我们在谈数字化艺术的中国理念时,必须澄清有关数字化艺术形式的问题。从大的方面讲,数字化的艺术就是数字化艺术,包括利用数字技术创造艺术形式的整个过程,如数字动漫、数字电影、数字音乐等,其关键在于,技术本身是造成数字化艺术的根本保证和载体。既然是艺术,就要拥有我们认可的艺术特征;既然是中国理念,就要有中国理念的内涵。以我个人的理解,现在说数字化艺术形态的中国理念似乎为时过早,也说不清,而且它也只是一个地域概念,因为还没有一种艺术形式比数字化艺术更具有全球化的色彩。
[Abstract]:When we talk about the Chinese concept of digital art, we must clarify the problem of digital art form. In a big way, digital art is digital art, including the whole process of using digital technology to create art forms, such as digital animation, digital movies, digital music, and so on. Technology itself is the fundamental guarantee and carrier of digital art. Since it is an art, we must have the artistic characteristics that we recognize; since it is a Chinese concept, it must have the connotation of the Chinese concept. In my personal understanding, it seems premature and inexplicable to say the Chinese concept of digital art form, and it is only a regional concept, because no art form has a more global color than digital art.
【作者单位】: 福建泉州师范学院美术系
【分类号】:J50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翎;观察家[J];美术观察;1999年01期

2 王经杭;高校美术教育与数字化艺术[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6期

3 林丰;数字化艺术与非数字化艺术[J];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2001年06期

4 谷泉,徐沛君;数字化艺术的中国理念[J];美术观察;2005年06期

5 汪大伟;数字化艺术之“道”[J];美术观察;2005年06期

6 吕品田;卷首语[J];美术观察;2005年06期

7 ;数字化艺术的中国理念[J];中国书画;2005年07期

8 罗一平;走出“独语”状态[J];美术观察;2005年06期

9 许静涛;数字化艺术创造 仍需深厚的文化底蕴[J];美术观察;2005年06期

10 史和平;论黄土地安塞腰鼓[J];艺术百家;2005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民渡;;期刊版式设计的艺术形式[A];全国核心期刊与期刊国际化、网络化研讨会文集[C];2003年

2 王征;;龟兹石窟飞天图像的艺术形式——与炳灵寺169窟等甘肃早期石窟飞天图像的比较[A];炳灵寺石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3 李晨晖;;对大型综艺晚会舞蹈的思考[A];2007“校本培训”主题论坛论文集[C];2007年

4 李国新;;群形契合的视觉乐章——南阳画像石《舞乐百戏》艺术形式浅析[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张克晋;;秦文物的艺术特征及其相关问题(大纲)[A];秦都咸阳与秦文化研究——秦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6 余鹭帆;喻桑;张英;;LED照明的艺术价值探讨[A];2007年中国(厦门)LED照明与装饰论坛暨城市夜景建设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刘彦红;王静;王顺辉;;雕塑艺术中的形式问题[A];“高教强省”探索与实践——高教科研2008[C];2009年

8 钟国富;;璀璨夺目的竹簧工艺——略论江安竹簧工艺源流及其形态特征[A];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与发展初探[C];2010年

9 刘君涛;;试论意象派诗歌的理论基石与艺术特征[A];走向21世纪的探索——回顾·思考·展望[C];1999年

10 王德舜;;敦煌壁画艺术新探——略论黑色飞天、菩萨的艺术形式的创造[A];探寻美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2001—2006)纪念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浙江金华职业技术学院人文师范分院 方明;数字化艺术和美术教育[N];美术报;2001年

2 南方日报记者 郭珊 蒲荔子;以文化艺术形式传播广东形象[N];南方日报;2010年

3 深圳特区报记者 方胜;所有艺术形式皆有关联[N];深圳特区报;2010年

4 本报记者 郑梦超;名著动漫用新艺术形式展现传统文化[N];中国消费者报;2009年

5 记者 王宏伟;与多种艺术形式同台竞技是邮展创新之路[N];中国集邮报;2009年

6 李文启;寻找精当的艺术形式[N];文艺报;2007年

7 查明哲;归源拓流[N];中国文化报;2009年

8 山东师范大学 刘冉;现代标志设计的数字化趋势[N];美术报;2008年

9 舒文;小剧场话剧成都遇冷[N];中国文化报;2009年

10 尹振华;农耕也将成为“艺术形式”[N];光明日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毛忠;明代弋阳诸腔与民间文化[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年

2 肖路;国产动画电影的传统美学风格及其文化探源[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3 徐雪辉;元杂剧文化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9年

4 罗良功;艺术与政治的互动:论兰斯顿·休斯的诗歌[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5 卢婧;《金色笔记》的艺术形式与作者莱辛的人生体验[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6 李志斌;欧美流浪汉小说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7 徐建平;黄庭坚散文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8 李雅梅;南宋川南墓葬石刻艺术与计算机图像识别应用的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9 吕文丽;诸宫调与中国戏曲形成[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4年

10 梅丽;作为解放手段的文学[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立;数字化艺术设计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2年

2 唐娟;日本“南画”艺术形式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3 吕杰锋;数字化艺术设计略论[D];武汉理工大学;2002年

4 王欣东;数字化艺术的魅力[D];东南大学;2005年

5 刘华年;后现代背景下CG插画的艺术特征探究[D];湖南工业大学;2008年

6 杨瑞萍;胶东一枝花——柳腔艺术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7 郭林森;基于计算机三维技术的数字化建筑表现艺术的分析与研究[D];南昌大学;2006年

8 马婷;河南淮滨彩绘泥塑研究[D];河南大学;2009年

9 刘洋君;音乐剧的艺术特征及其多元化的演唱风格[D];新疆师范大学;2006年

10 袁小伟;时装化首饰的特征与表现[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7年



本文编号:216477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ongmansheji/216477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a5f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