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漫符”的衍变与发展
发布时间:2018-11-07 09:31
【摘要】:日本动漫作品中有着极具类型性的特征印象化技法,被称为"漫符"。以鼻子、眼睛、吐息、汗、泪、数码脸孔等元素构成的日本"漫符"的衍变与发展,也正是日本动漫对文化受容、时代要素以及消费需求所进行回应的过程。
[Abstract]:Japanese anime works have a very type of characteristic impression techniques, known as "Marvel." The evolution and development of Japanese "mannerisms" made up of nose, eyes, breath, sweat, tears, digital face, etc., is also the process of Japanese animation's response to cultural tolerance, age elements and consumer demand.
【作者单位】: 江西师范大学传播学院;江西师范大学国际教育学院;
【基金】:江西省艺术规划一般课题支持项目,项目编号:YG2010015
【分类号】:J218.2
本文编号:2315939
[Abstract]:Japanese anime works have a very type of characteristic impression techniques, known as "Marvel." The evolution and development of Japanese "mannerisms" made up of nose, eyes, breath, sweat, tears, digital face, etc., is also the process of Japanese animation's response to cultural tolerance, age elements and consumer demand.
【作者单位】: 江西师范大学传播学院;江西师范大学国际教育学院;
【基金】:江西省艺术规划一般课题支持项目,项目编号:YG2010015
【分类号】:J218.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香港商标设计集萃[J];艺术·生活;2001年02期
2 胡明华;;民族性的符号和语义在品牌平面设计中的运用[J];艺海;2011年06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尹旭;书之以心不以手[N];中国艺术报;2005年
2 坤辉;墨的优劣[N];人民政协报;2003年
3 南方日报记者 蒲荔子;“服装是文化的表征,衣裳是思想的形象”[N];南方日报;2010年
4 孙建君;从精神探源到学术自觉[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8年
5 丁放 韩子京;大“象”无形的书写[N];文艺报;2001年
6 黄翔;谈文人画与文人树[N];中国花卉报;2005年
7 张渝;如何亲历[N];美术报;2007年
8 刘笑一;建筑:放大地产文化意象[N];中国房地产报;2003年
9 本报记者 朱小钧;美术殿堂 人民共享[N];中国文化报;2009年
10 洪丽珠;洁净心灵的影射[N];西藏日报;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强玫;《中国国家地理》封面的视觉美学分析[D];西北大学;2009年
2 钱竹;视觉、意识以及与之联系的设计[D];江南大学;2004年
3 王建伟;函容的限度——综合绘画语言的精神寻求[D];中国美术学院;2004年
,本文编号:231593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ongmansheji/2315939.html